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9篇 |
免费 | 157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14篇 |
综合类 | 55篇 |
化学工业 | 1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5篇 |
建筑科学 | 10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3篇 |
水利工程 | 12篇 |
石油天然气 | 4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26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篇 |
冶金工业 | 7篇 |
自动化技术 | 7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67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针对数字通信系统在多径阴影联合衰落信道下不易获得性能闭式解的问题,运用MG(mixture Gamma)模型近似了NL(Nakagami-lognormal)衰落信道模型,在各跳具有独立不同衰落分布下研究和推导了增强合作中继系统的误码率和中断性能,数值和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运用MG近似NL模型有助于合作中继系统在多径阴影联合衰落信道下的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23.
该文研究不对称双向中继信道下的被动式再生中继选择问题。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传统3节点网络的可达速率域。然后,在瑞利衰落信道环境下,理论推导了系统中断概率的闭合表达式。接着,利用系统业务知识和信道状态信息,提出一种改进型的最大最小中继选择准则。进一步,研究中继端叠加信号的功率分配,提出了两种功率分配因子选择算法,并对所提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被动式再生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中断性能,在信道不对称情况下性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4.
该文针对放大转发机会中继通信系统,研究了有限反馈条件下系统的中断概率及分集性能。在有限反馈条件下,量化误差将影响最优中继的选择进而恶化机会中继通信系统的性能。该文首先推导了有限反馈条件下机会中继系统的中断概率近似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获得两个结论:在有限反馈条件下,无论备选中继数目为何,系统的分集阶数可达且只可达到2;当备选中继个数一定时,随着反馈比特数的增加,系统中断概率将趋近于选择最佳中继节点所能获得的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中断概率的理论表达式及其分析结论,可为有限反馈条件下的中继传输协议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5.
相对于传统的认知单向中继系统,认知双向中继网络由于引入了网络编码技术,减少了传输时隙,能获得更高的频谱效率.对采用时分广播(Time Division Broadcast,TDBC)传输协议的译码转发(Decode-and-Forward,DF)认知双向中继网络的和速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功率分配的优化算法,能在满足次用户(Secondary Users,SUs)总功率约束以及对主用户(Primary Users,PUs)最大干扰功率(Maximum Tolerable Interference Power,MTIP)约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次用户网络的和速率.并推导了不同情况下,次用户网络功率分配的最优解.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同时表明,次用户的总功率以及主用户的干扰功率限制,对次用户网络的和速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6.
提出了一种曲线拟合结合泰勒级数展开的电力系统实时频率测量算法,采用分子、分母绝对值相加的方法来避免了计算过程中分母过零点的影响,理论分析及数字仿真表明,该算法实现简单,有很高的计算精度,对谐波也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完全能满足电力系统实时频率估算的要求。 相似文献
27.
28.
该文针对协作认知无线电网络场景,提出一种基于索引调制正交频分复用(OFDM-IM)的新型协作中继设计方法。该方法将OFDM-IM技术应用于从用户发送端,将从用户的传输空间划分为信号空间和索引空间。从用户在其信号空间上转发主用户的信息,同时在索引空间传输从用户信息。通过这种方式,主、从用户之间不存在相互干扰。针对此模型,该文分析了主、从用户的误码率,理论推导了相关表达式,并讨论了从用户的位置对主、从用户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所提设计方法能够同时提升主、从用户的误码率性能,且均优于传统的基于OFDM的协作中继方式。 相似文献
29.
探讨了晶闸管开关投切电容器(TSC) 型的无功静止补偿装置因晶闸管开关过零平滑投切而产生的不平衡现象,定量分析了在特定条件下不平衡量的大小,同时研究了这种不平衡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In cognitive relay networks, the transmission of Secondary Users (SUs) suffers from the activity of Primary Users (PUs) and wireless channel fading. Therefore, how to achieve robust transmission for cognitive relay networks is a challenging task.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relaying transmission scheme which exploits robust beamforming at the physical layer and rateless codes at higher layers. We derive the optimal beamforming weight vector and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scheme when the channel estimation is not accurate between two SU nodes. We also study how the amount of channel information between SU and PU impacts the system performance. Simulation results validate our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system throughpu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