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02篇
  免费   3565篇
  国内免费   1920篇
电工技术   5080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2473篇
化学工业   1941篇
金属工艺   1244篇
机械仪表   2577篇
建筑科学   4385篇
矿业工程   2999篇
能源动力   894篇
轻工业   827篇
水利工程   3212篇
石油天然气   1175篇
武器工业   179篇
无线电   29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98篇
冶金工业   859篇
原子能技术   535篇
自动化技术   6565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436篇
  2022年   1008篇
  2021年   1232篇
  2020年   1259篇
  2019年   867篇
  2018年   815篇
  2017年   1119篇
  2016年   1373篇
  2015年   1598篇
  2014年   2723篇
  2013年   2394篇
  2012年   3397篇
  2011年   3286篇
  2010年   2165篇
  2009年   2114篇
  2008年   1894篇
  2007年   2185篇
  2006年   1923篇
  2005年   1711篇
  2004年   1484篇
  2003年   1152篇
  2002年   850篇
  2001年   623篇
  2000年   516篇
  1999年   379篇
  1998年   299篇
  1997年   243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 use of damage-sensitive features to evaluate structural condition or health is a very critical aspect of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of two different damage-sensitive features for detecting damage. Different damage scenarios are simulated on a large-scale laboratory structure and a three-span highway bridge for demonstration. The feature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re the modal flexibility-based deflection and curvature both of which are obtained directly from dynamic properties. In the literature, flexibility associated with mode shapes and mode shapes curvatures have been mostly explored. In this study, multi-input–multi-output dynamic data are used to obtain modal flexibility, which is a close approximation to the actual flexibility. A main novelty is that the curvature is calculated from the deflected shapes using the modal flexibility as opposed to using modal vectors. In this paper, the theory of the methodology is explained and then experimental studies and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the laboratory specimen and the three-span bridge were gradually damaged. It is shown that both deflection and curvature are conceptual and physically meaningful features for damage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The issues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se features to perform successfully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52.
波分复用系统将不同波长的光复用在一起进行传输,以满足对传输容量和传输距离的各种需求。介绍了一种开销监视与提取的设计方法,使用VSC8150提取承载在波分复用系统相应波长上SDH信号的开销。分析了VSC8150的工作原理,管脚和外部接口,以及与FPGA、单片机共同完成B1重新计算,开销提取,B1,J0提取。此外,还提出将帧丢失,帧失步等错误状态传送给单片机和网管的方法。本设计增强了波分复用系统网管管理参数,功能和灵活性,这会在系统维护时带来较大的方便。该设计已经成熟应用在实际的波分复用系统中。  相似文献   
53.
结合东同矿业公司井下原地溶浸的试验研究情况,分析了细菌浸出-萃取-电积工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探讨了该工艺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54.
储运罐区计算机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储运罐区计算机监测系统是石化企业自动控制的薄弱环节。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抚顺石油一厂使用ZYG-101型电子智能液位仪,以及使用FIX组态软件完成该系统的数据库组态、工艺流程显示、实时和历史趋势显示、报警和报表等处理过程,通过二次表的串行口与计算机进行通信,由计算机实时监测每个罐的各种重要参数。运行证明:该系统测量误差小,数据实时性好.易于存储及远程传送,较理想地达到储运罐区的自动检测功能。  相似文献   
55.
管外窜槽已成为制约中原油田注水开发的障碍,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文中分析了管外窜槽的形成机理,重点介绍了注硼中子寿命测井技术用于管外窜槽监测的原理、工艺及解释方法。结合中原油田的应用实例,论证了中子寿命测井评价管外窜槽的有效性,为油藏动态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6.
变形观测与高精度测量机器人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跃光  张学庄等 《中国锰业》2003,21(1):23-24,27
介绍了中南大学自行研制开发的高精度测量机器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该系统实现高精度观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仪器室内检定,野外边频同测,高精度气象改正,周日观测等,同时以某电站大坝的变形观测为例,简单介绍该系统可达到的精度及工程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7.
燃烧及其控制技术是各种火焰炉技术核心,强调高水平燃烧系统应对燃烧全过程进行控制,着重对燃烧系统点火、火焰监测、空燃比比例调节、燃烧过程各参数监控、炉温自动控制等各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讨论介绍,最后用某天然气加热炉燃烧系统原理图及应用效果进行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介绍了新丰江大坝监测自动化系统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实施过程,强调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精心的现场维护在大坝监测自动化应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9.
赵淑兰 《石油机械》1998,26(4):25-27,38
提出用表征大型机械系统健康状态的相对劣化度作为监控机械磨损状态和油品质量变化的综合判断指标,以便结合反映机器工作状态的其它因素,共同评定机器的健康状态。以柴油机为例,对监测得到的柴油机润滑油的铁谱参数、磨损金属元素含量和油品理化性能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所得相对劣化度的变化趋势,较准确地反映了柴油机的工作状况。该方法不仅简单实用,而且便于将油液监测技术与其他监测技术(如振动诊断技术)结合起来,用一统一指标描述机器的健康状况,达到监测和预报的目的,为开发基于多种监测技术的智能诊断系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0.
In this study, a damage identification approach was developed for carbon fibre/epoxy composite laminates with localized internal delamination. Propagation of the Lamb wave in laminates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delamination were examined. The fundamental symmetric Lamb wave mode, S0, and the lowest order shear wave mode, S0, were chosen to predict damage location. A real-time active diagnosis system was therefore established. This technique uses distributed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to generate and monitor the ultrasonic Lamb wave with narrowband frequency. The two-way switches were employed to minimize the number of transducers. A signal-processing scheme based on the time–frequency spectrographic analysis was utilised to extract useful diagnostic information. Also, an optimal identification method was applied on damage searching procedure to reduce errors and obtain the diagnostic results promptl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0/−45/45/90]s CF/EP laminates to verify this diagnosis system.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at satisfactory detection accuracy could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