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60篇
  免费   2794篇
  国内免费   1711篇
电工技术   1628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2763篇
化学工业   2103篇
金属工艺   307篇
机械仪表   873篇
建筑科学   2309篇
矿业工程   1191篇
能源动力   710篇
轻工业   1908篇
水利工程   1566篇
石油天然气   1253篇
武器工业   229篇
无线电   225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62篇
冶金工业   724篇
原子能技术   71篇
自动化技术   4511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18篇
  2022年   650篇
  2021年   725篇
  2020年   800篇
  2019年   718篇
  2018年   709篇
  2017年   856篇
  2016年   988篇
  2015年   1008篇
  2014年   1507篇
  2013年   1556篇
  2012年   1719篇
  2011年   1850篇
  2010年   1394篇
  2009年   1288篇
  2008年   1271篇
  2007年   1486篇
  2006年   1262篇
  2005年   1109篇
  2004年   869篇
  2003年   729篇
  2002年   561篇
  2001年   459篇
  2000年   369篇
  1999年   361篇
  1998年   273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硅奥氏体不锈钢由于高含量硅元素的加入使其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腐蚀性能和较低的成本,在制酸行业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该合金中高含量硅元素的加入会促进凝固过程中溶质再分配,进而造成显著的元素偏析,最终导致合金内部产生枝晶组织和大量的有害相。对铸锭组织进行均匀化处理能够有效消除枝晶与元素偏析,促进析出相回溶和枝晶消融,从而改善材料的热塑性,有效应对热变形开裂问题。因此,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电子探针(EPMA)、JMatPro软件计算等方法,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5%Si高硅奥氏体不锈钢铸锭的显微组织和元素分布状态,通过残余偏析指数、扩散动力学计算并结合均匀化处理试验验证,最终确定了5%Si高硅奥氏体不锈钢合理的均匀化处理工艺。结果表明,5%Si高硅奥氏体不锈钢凝固过程中钼元素偏析最为严重,通过残余偏析指数模型计算得到的均匀化动力学方程可用来指导该成分合金的均匀化处理工艺;5%Si高硅奥氏体不锈钢经过1 150 ℃×12 h均匀化处理后,铸锭内枝晶消融,元素偏析基本消除,析出相与铁素体回溶到基体中,合金转变为全奥氏体组织,热塑性得到改善;当加热温度达到1 250 ℃时,合金出现过烧现象,晶界开始熔化。  相似文献   
82.
浅析影响汽车轮毂跳动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轮毂的跳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尺寸,它影响着汽车运行的平稳性及安全性。论文从理论上简单地分析影响轮毂跳动的五个环节,同时对影响轮毂跳动较大的环节进行试验分析,并运用统计过程控制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3.
工序能力评价与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召龙 《硬质合金》2000,17(1):55-57
通过对工序能力的分析与评价 ,工序能力并非越高越好 ,提高工序能力有时意味着增加成本 ,故应作经济分析 ,本文介绍了一种经济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根据保留指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得出保留指数随温度变化的三种规律,运用气相色谱实验获得了较好的验证;并从色谱热力学函数分析了保留指数随温度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色谱分离过程中不同的熵变和焓变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85.
介绍了金阳腈纶厂NaSCN二步法生产腈纶的工艺和质量指标,并与国内近年来引进的腈纶装置生产情况进行了比较。说明我国只有加速腈纶国产化才是增加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6.
纳米白炭黑的表面改性及其在氯丁橡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纳米白炭黑经硅烷偶联剂(Si-75)湿法改性后对氯丁橡胶抗疲劳性能的影响,并对改性剂的用量、改性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改性后的纳米白炭黑可显著提高氯丁橡胶的抗撕裂和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87.
聚酰胺66的复配阻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5%磷-溴-锑复配阻燃体系对聚酰胺66进行阻燃,极限氧指数可提高到33.6%,达到UL94-V0级(1.6mm),且无熔融滴落。阻燃体系的添加会导致聚酰胺66力学性能的下降,但与无机阻燃体系相比较,磷-溴-锑复配阻燃体系对聚酰胺66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阻燃剂在聚酰胺66中的分散效果,发现分散均匀的体系,在水中或者在110℃的析出实验条件下,阻燃剂的析出量很小,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88.
水煤浆厂生产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目前国内水煤浆生产厂的类型和规模,介绍了水煤浆产品的品种、质量特征以及水煤浆厂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阐述了我国水煤浆厂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9.
固化土力学强度指标与固化土结构变化的关系是盐渍土特性研究中的重要问题。选取颗粒粒度分维D_(ps)、颗粒定向分维D_(di)、等效直径D_e为试验因素,利用响应曲面法进行试验。响应曲面模型可以对固化土的力学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和预测,利用该模型研究石灰固化盐渍土的力学强度指标与最优微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固化土微结构最优指标是粒度分维D_(ps)为0.8、颗粒定向分维D_(di)为0.93、等效直径D_e为1.75时,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q达到1.636 MPa,与实测值仅相差0.038 MPa;黏聚力c为456.7 k Pa,与实测值完全一致;内摩擦角为39.6°,与实测值仅相差0.2°。该模型为探讨各类固化盐渍土物理化学指标、各掺加料比例及固化土微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90.
In this paper, a cooperative control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 is investigated for heterogeneous dynamical systems that may be of arbitrary relative degree or nonminimum-phase or both. To achieve consensus or cooperative stability, a negative value of input-feedforward passivity index is used to accommodate and analyze such systems,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index value is also used as the impact coefficient to quantify the impacts of heterogeneous dynamics of these systems on their networked operations. Physical-system-level designs are explicitly carried out to make individual linear and nonlinear systems (which are either feedback linearizable or nonminimum phase of certain form) become passivity-short and to embed one pure integrator into their input–output dynamics. The network-level distributed control can simply be chosen without any knowledge of the heterogeneous dynamics but with only information of an upper bound on their impact coefficients. It is shown, using the impact equivalence principle, that these controls separately designed but implemented together always ensure either local or global consensus and that a global non-trivial consensus emerges if and only if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has at least one globally reachable node or is varying but cumulatively connected.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of fully modularized designs unravels complexity of analyzing and designing cyber–physical systems and enables their plug-and-play into networked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