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8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35篇
电工技术   86篇
综合类   166篇
化学工业   346篇
金属工艺   43篇
机械仪表   119篇
建筑科学   52篇
矿业工程   53篇
能源动力   15篇
轻工业   97篇
水利工程   39篇
石油天然气   67篇
武器工业   13篇
无线电   2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96篇
冶金工业   60篇
原子能技术   64篇
自动化技术   29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乙酸钴(Ⅱ)、氯化镍(Ⅱ)和2-吡啶甲酸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法合成了2-吡啶甲酸钴(Ⅱ)、镍(Ⅱ)配合物M(C5H4NCOO)2.xH2O(M=Co,Ni;x=6,3),用EDTA配位滴定、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方法对产物进行组成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2-吡啶甲酸中的羧基氧原子和杂环氮原子及水分子参与配位,其热分解包括失水、配体的氧化分解过程,最后完全形成金属氧化物。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含RGD(Arg-Gly-Asp)序列的RWR小肽通过与血小板表面整合素αⅡbβ(3GPⅡb/Ⅲ)a结合,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血栓重量、血管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取10名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志愿者的全血,分离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不同剂量(6.25、12.5、25、50、100、200μmol/L)RWR对二磷酸腺苷二钠(ADPNa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影响;分别用0.3、0.6、1.2mg/kgRWR作用家兔及0.6、1.2、2.4 mg/kg RWR作用大鼠,建立兔动静脉旁路循环血栓模型和大鼠三氯化铁血栓模型,观察血栓重量的变化和血管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随着RWR剂量增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降低,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增加,RWR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为16.0μmol/L。随着RWR剂量的增加,血栓重量减少,血栓形成的抑制率增加,血管腔堵塞程度减弱,血管腔内孔隙增加。结论 RWR小肽通过与血小板表面整合素αⅡbβ(3GPⅡb/Ⅲ)a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  相似文献   
73.
采用三氟甲基磺酸铜为催化剂催化果糖醇解制备乙酰丙酸甲酯,考察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反应时间等对乙酰丙酸甲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为2 MPa、果糖0.75 g、甲醇24 g、催化剂用量0.36 g和反应温度120 ℃条件下反应2.0 h,果糖完全被转化,乙酰丙酸甲酯收率达88.1%。  相似文献   
74.
针对城市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短期超标影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问题,采用好氧颗粒污泥SBR反应器,研究了不同浓度Mn(Ⅱ)短期冲击下对好氧颗粒污泥污染物去除性能、外观结构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受不同浓度Mn(Ⅱ)10 d的冲击后,COD去除率受Mn(Ⅱ)影响较小,Mn(Ⅱ)会轻微促进AGS对TN的去除。Mn(Ⅱ)分别为0.5、1.0、3.0 mg/L可提高好氧颗粒污泥的活性,在相应浓度的冲击下SOUR分别提高16.0%、108.5%、51.8%,TTC-ETS分别提高了7.7%、112.4%、45.7%。5.0 mg/L Mn(Ⅱ)对SOUR和TTC-ETS的抑制率分别为13.8%和33.5%。  相似文献   
75.
制备以钢纤维(SF)、塑钢纤维(MPPF)为骨料的高性能道面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HFRAC),研究改善再生混凝土(RAC)强度及耐磨性能,采用响应面法(RSM)中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以SF体积掺量、MPPF体积掺量和砂率为因素,以HFRAC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和磨损量为评价指标,建立各评价指标的预测模型,分析各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并构建基于NSGA-Ⅱ耦合熵权TOPSIS法的HFRAC配合比优选模型,确定综合性能最优时的配合比方案。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评价指标的响应面模型拟合效果良好,预测精度高;各评价指标不仅受单因素影响,而且受因素间交互作用影响,SF体积掺量与MPPF体积掺量交互作用对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影响极显著,对磨损量影响显著,MPPF体积掺量与砂率交互作用对抗折强度影响显著;当SF体积掺量为1.39%、MPPF体积掺量为0.97%、砂率为36.10%时,HFRAC综合性能最优。该方法能够实现HFRAC性能的综合改善,可为HFRAC在道路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6.
张宇  杨家豪  刘瑜  宋子玉  何涵潇  赵风清 《化工进展》2022,41(10):5637-5644
为改善Ⅱ型无水磷石膏水化活性低、凝结硬化缓慢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复合助剂(β-半水石膏6%、改性钢渣3%、K2SO4 2%、铝酸钙水泥0.5%)。研究表明,掺入复合助剂后Ⅱ型无水磷石膏初凝时间由744min (空白样)缩短至76min (改性样)。在此基础上添加25%的高炉矿渣微粉改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改性后的胶凝材料绝干抗压强度达到15.4MPa,软化系数达到0.83。研究了胶凝体系的水化率、液相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合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水化产物和水化硬化机理进行了分析。复合助剂加速了Ⅱ型无水磷石膏的溶解及二水石膏晶核的生成和长大,提高了Ⅱ型无水磷石膏的水化率,与矿渣协同作用促进生成3CaO·Al2O3·3CaSO4·32H2O、3CaO·Fe2O3·3CaSO4·32H2O等多种低溶度积复盐,改善了胶凝材料的凝结硬化性能和耐水性。  相似文献   
77.
孙甲琛  孙文涛  孙慧  吕波  李春 《化工学报》2022,73(7):3202-3211
利用同源序列比对和分子进化树分析从胀果甘草转录组数据库中挖掘并成功克隆到2个黄酮合酶基因:Gur.gene26505和Gur.gene26116。经表征Gur.gene26505为黄酮合酶Ⅱ,具有催化甘草素特异性合成7,4′-二羟基黄酮的特性,而Gur.gene26116为黄烷酮2位羟化酶,可催化甘草素生成包括7,4′-二羟基黄酮在内的三种产物。进一步通过蛋白质结构预测、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了黄酮合酶Ⅱ(Gur.gene26505)催化合成7,4′-二羟基黄酮特异性的原因。由于Gur.gene26505活性口袋附近特有的刚性结构β片层使大位阻苯丙氨酸残基翻转至羟化中心下方,消除了羟化产物2-羟基甘草素进入脱水中心的阻力进而发生C2-C3位的脱水反应特异性生成7,4′-二羟基黄酮。最后通过基因过表达、反应条件优化和强化菌体生长建立了7,4′-二羟基黄酮特异性合成的最佳细胞催化工艺,使甘草素转化率达到了76.67%。  相似文献   
78.
本文详细探讨了河南省下二叠统山西组二_1煤中硫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及成因,指出煤中硫的含量主要受泥炭沼泽介质性质和成煤植物的控制。当介质为半咸水时最易形成高黄铁矿硫煤,淡水介质时往往形成低黄铁矿硫煤。煤中有机硫的含量主要受成煤植物控制,当成煤植物为辉木类时易形成高有机硫煤:以石松类为主时,有机硫含量极低。最后从微生物地球化学角度论述了煤中黄铁矿的形成机制,建立了煤中黄铁矿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决高温场景中移动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所面临的安全与效率问题,提出高温热源虚拟障碍的定义,建立混合障碍空间模型,将高温场景中的路径规划问题转化为高温混合障碍空间中考虑路径温度代价和长度代价的多目标优化问题. 改进NSGA-Ⅱ算法,通过选取优秀非可行解扩展种群,提高了种群多样性和进化效率,提出新的交叉和变异概率计算方法. 根据种群进化进程和个体代价函数值调整概率,实现了种群前期搜索能力和后期收敛性的平衡. 仿真所得的最优路径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的路径长度代价虽然比原算法和其他改进算法略有增加,但温度代价大幅降低,更有效地避免了陷入局部最优.  相似文献   
80.
应用 p H电位滴定法研究了配合物 Zn( Aa) 2 [Aa-=L- val(缬氨酸根 ) ,L- phe(苯丙氨酸根 ) ,L- trp(色氨酸根 ) ,L- tyr(酪氨酸根 ) ]在水和 2 0 %、40 %及 60 %二氧六环 /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t=2 5℃ ,c=0 .1 mol/L Na Cl O4]。配合物 Zn( Aa) 2 相对于母体配合物 Zn( Aa) + 稳定性用Δlog K=log KZn( Aa)Zn( Aa) 2 - log KZn Zn( Aa) 表示。结果表明 :与 L-丙氨酸 ( L- ala)配合物 Zn( L- ala) 2 相比 ,所有这些氨基酸配合物 Zn( Aa) 2 均具有相对较大的 Δlog K值 ,表明这些配合物分子内存在着额外的稳定化作用。这种稳定性化作用可能主要归因于配合物分子内氨基酸侧链之间的疏水作用 ,并且这种作用随着氨基酸侧链结构及溶剂极性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