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4篇
  免费   539篇
  国内免费   343篇
电工技术   798篇
综合类   367篇
化学工业   938篇
金属工艺   476篇
机械仪表   405篇
建筑科学   206篇
矿业工程   82篇
能源动力   250篇
轻工业   103篇
水利工程   89篇
石油天然气   110篇
武器工业   51篇
无线电   729篇
一般工业技术   792篇
冶金工业   307篇
原子能技术   109篇
自动化技术   374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360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A new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apply pull-and-shear loads to the bolt specimen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anchorage performance of the rebar bolt and the D-Bolt. In the tests, five displacing angles (0°, 20°, 40°,60°, and 90°), two joint gaps (0 mm and 30 mm), and three kinds of host rock materials (weak concrete,strong concrete, and concrete-granite) were considered, and stressestrain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Results show that the ultimate loads of both the D-Bolt and the rebar bolt remained constantwith any displacing angles. The ultimate displacement of the D-Bolt changed from 140 mm at the0 displacing angle (pure pull) to approximately 70 mm at a displacing angle greater than 40. Thedisplacement capacity of the D-Bolt is approximately 3.5 times that of the rebar bolt under pure pull and5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bar bolt under pure shear. The compressive stress exists at 50 mm from thebolt head, and the maximum bending moment value rises with the increasing displacing angle. The rebarbolt mobilises greater applied load than the D-Bolt when subjected to the maximum bending. Theyielding length (at 0) of the D-Bolt i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rebar bolt. The displacement capacity of thebolts increased with the joint gap. The bolt subjected to joint gap effect yields more quickly with greaterbending moment and smaller applied load. The displacement capacities of the D-Bolt and the rebar boltare greater in the weak host rock than that in the hard host rock. In pure shear condition, the ultimateload of the bolts slightly decreases in the hard rock. The yielding speed in the hard rock is higher thanthat in the weak rock. 2014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roduction and hosting by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42.
窗户是城市中的眼睛,人们在追求建筑质量的同时对窗户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对于高层而言,有些窗型还是不适合运用的。因此,合理地选择窗型能有效地减免或控制窗扇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塑性区沟槽对爆炸应力波屏蔽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在爆破塑性区内的屏蔽沟槽对爆炸应力波具有一定的阻隔效应。为在实验室模拟研究地下爆炸塑性区沟槽对爆炸应力波的屏蔽作用,采用0.125 gTNT当量的微型炸药球作为爆炸源,在?1 370 mm×1 200 mm的黄土化爆试验平台上进行沟槽阻隔爆炸应力波的微药量化爆模拟试验。从理论及试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研究沟槽深度H对爆炸应力波的屏蔽作用。结果表明:(1) 塑性区沟槽对爆炸应力波屏蔽效应的力学机制不同于弹性区沟槽;(2) 以粒子速度、位移幅值度量的屏蔽系数在沟槽屏蔽区域内存在极大值;(3) 塑性区沟槽对爆炸应力波有延迟效应;(4) 试验结果定性地验证沟槽屏蔽爆炸应力波的理论分析,两者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44.
由于地线导弧间隙在运行中存在放电分散性大,灭弧能力随机性强等问题,为了优化和改善330 kV和750 kV输电线路架空地线导弧间隙的放电特性和灭弧性能,对目前工程上使用的不同类型的地线导弧间隙进行了工频放电电压特性、雷电冲击伏秒特性和操作冲击伏秒特性试验以及灭弧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330 kV和750 kV系统中使用的间隙距离下,导弧间隙满足在工频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下不放电而在雷电过电压下可靠放电的要求;灭弧性能试验表明电流幅值过小或过大均会使导弧间隙灭弧时间变长,重燃率增加。综合考虑放电和灭弧特性,实际运行中建议优先选择悬垂式导弧间隙。  相似文献   
45.
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采用特殊的1140V输电线路,整条输电线路无完善的防雷措施,在雷雨季节经常遭受雷害的袭击,给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开发的1140V线路型串联型间隙避雷器及1140V电机用无间隙避雷器,依据1140V系统的运行状况,确定了两产品的相关技术参数,均采用一次模压成型,用复合外套材料作外绝缘,其击穿强度不小于25kV/mm;介质损耗正切值不大于0.5%,耐漏电起痕及耐电蚀损性能达到TMA4.5级,憎水性等级为HC1,线路型串联间隙避雷器的间隙距离为40mm~60mm。两产品已于2005年6月挂网试运行,并经受了整个雷雨季节的考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6.
孙静  姜立军 《山西建筑》2009,35(22):237-238
借助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结合调查问卷,分析了我国建设监理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五种差距:感知服务质量差距、质量标准差距、服务交易差距、沟通差距、认识差距,以期促进我国监理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7.
由于工程项目组织具有特殊性,知识创造模型同一般企业有着很大差异,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对工程项目知识创造的研究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研究是解决工程项目知识创新问题的新基点。回顾了基于SECI模型的相关知识创造模型,在正确识别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相关者的知识需求以寻找知识缺口,构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工程项目知识创造模型并给出结论。  相似文献   
48.
宿有为  倪荣华 《钢结构》2012,(Z1):141-144
本桥设计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桥结构为六跨不对称混合梁,其中钢梁为单箱三室结构的扁平钢箱梁。结合主桥钢箱梁的结构特点,进行了26项重点工艺方案设计,有多项工艺进行了创新设计,本文列举几项,例如梁段间预留间隙设置尺寸的加大,保证了梁段端口焊缝的焊接质量;对横隔板上、下接板的对中及变形控制采用一些列的工艺措施,保证了横隔板与顶板、横隔板上下接板间的焊接质量及尺寸精度;对桥面衔接构造无过焊孔的工艺处理进行改进,并提出组焊顺序,提高了钢箱梁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9.
行人影响下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量化行人交通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了行人-机动车冲突点处的行人行为特征和人车运行规律,并描述了行人成群到达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利用车队分析法建立冲突点车辆通行能力模型,并且利用实测数据标定模型参数,为计算行人影响下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提供了分析依据。模型计算的冲突车流通行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效绿灯时间内冲突点处人车冲突的平均次数。模型计算通行能力总体上低于HCM 2000方法,结果随行人流量增加而呈现的下降趋势渐趋平缓。模型建立在冲突点运行规律基础之上,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研究为混合交通条件下信号交叉口配时设计与交通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0.
陈远新 《山西建筑》2006,32(12):278-279
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的形成原因和产生车辙的主要因素,从沥青类型、用量、矿料级配、空隙率等方面介绍了车辙的施工预防措施,提出了避免产生车辙的方法,以供工程实践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