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21篇
  免费   7124篇
  国内免费   5337篇
电工技术   4720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5832篇
化学工业   2667篇
金属工艺   1466篇
机械仪表   3166篇
建筑科学   1512篇
矿业工程   1042篇
能源动力   1355篇
轻工业   904篇
水利工程   879篇
石油天然气   904篇
武器工业   539篇
无线电   875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54篇
冶金工业   1164篇
原子能技术   171篇
自动化技术   25647篇
  2024年   498篇
  2023年   1367篇
  2022年   2225篇
  2021年   2450篇
  2020年   2522篇
  2019年   1876篇
  2018年   1512篇
  2017年   1695篇
  2016年   1754篇
  2015年   1941篇
  2014年   2705篇
  2013年   3013篇
  2012年   3255篇
  2011年   3628篇
  2010年   2847篇
  2009年   3276篇
  2008年   3590篇
  2007年   3793篇
  2006年   3196篇
  2005年   2857篇
  2004年   2394篇
  2003年   1989篇
  2002年   1696篇
  2001年   1490篇
  2000年   1304篇
  1999年   1099篇
  1998年   895篇
  1997年   741篇
  1996年   603篇
  1995年   457篇
  1994年   335篇
  1993年   241篇
  1992年   168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4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针对细粒度图像分类中的背景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利用自上而下注意图分割的分类模型。方法 首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细粒度图像库进行初分类,得到基本网络模型。再对网络模型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仅有部分图像区域对目标类别有贡献,利用学习好的基本网络计算图像像素对相关类别的空间支持度,生成自上而下注意图,检测图像中的关键区域。再用注意图初始化GraphCut算法,分割出关键的目标区域,从而提高图像的判别性。最后,对分割图像提取CNN特征实现细粒度分类。结果 该模型仅使用图像的类别标注信息,在公开的细粒度图像库Cars196和Aircrafts100上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得到的平均分类正确率分别为86.74%和84.70%。这一结果表明,在GoogLeNet模型基础上引入注意信息能够进一步提高细粒度图像分类的正确率。结论 基于自上而下注意图的语义分割策略,提高了细粒度图像的分类性能。由于不需要目标窗口和部位的标注信息,所以该模型具有通用性和鲁棒性,适用于显著性目标检测、前景分割和细粒度图像分类应用。  相似文献   
992.
不同池化模型的卷积神经网络学习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在图像处理领域正引起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提高卷积神经网络特征提取的准确度,加快参数收敛速度,优化网络学习性能,通过对比不同的池化模型对学习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动态自适应的改进池化算法。方法 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使用不同的池化模型对网络进行训练,并检验在不同迭代次数下的学习结果。在现有算法准确率不高和收敛速度较慢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不同的池化模型对网络进行训练,从而构建一种新的动态自适应池化模型,并研究在不同迭代次数下其对识别准确率和收敛速度的影响。结果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使用动态自适应池化算法的卷积神经网络学习性能最优,在手写数字集上的收敛速度最高可以提升18.55%,而模型对图像的误识率最多可以降低20%。结论 动态自适应池化算法不但使卷积神经网络对特征的提取更加精确,而且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收敛速度和模型准确率,从而达到优化网络学习性能的目的。这种模型可以进一步拓展到其他与卷积神经网络相关的深度学习算法。  相似文献   
993.
综合考虑电力业务需求和无线专网性能因素,针对邻域网、LTE无线专网、WiMAX无线专网和230 MHz无线专网等构成的异构多网混合共存场景,提出一种网络选择算法。该算法以AHPTOPSIS算法为基础,首先构建能表征候选网络与决策属性之间关系的决策矩阵,归一化处理获得归一化决策矩阵;利用AHP算法,依据不同业务类型下决策属性与网络性能之间的相对关系定义权重,对归一化决策矩阵加权获得加权归一化决策矩阵;然后对TOPSIS算法进行改进,依据加权归一化决策矩阵确定正负理想值,利用正理想值与候选网络之间的最小距离以及负理想值与候选网络之间的最大距离确定理想网络,计算各候选网络与理想网络之间的有效距离;据此执行候选网络排序和最佳网络选择,以避免运行TOPSIS算法可能存在的排序异常。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根据电力业务需求对候选网络进行正确排序和最优选择,且能在满足业务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994.
能耗是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生命周期的关键,具有低能耗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业界所期望的。现有的几个网络分簇协议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和改善网络能耗问题。如LEACH协议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网络生命周期,但网络环境的可变性以及实际环境中有诸多不可估计的因素,LEACH协议就没考虑当前节点剩余能量和节点分布情况等问题。提出的基于模糊控制的低能耗分簇协议LECP-FC能较好地解决环境可变等不可估计的问题,在簇头选取的过程中着重考虑了能量、节点度、节点中心度、距离、侦听密度等因子。经过网络结构配置和仿真,其结果表明网络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5.
由人携带或使用智能设备组成的移动机会网络采用"存储-携带-转发"的通信机制,通过中继转发来实现节点之间的数据传递。为了改善网络性能,往往需要借助节点的社会属性来进行中继选择和制定转发策略。然而,在已有的传输机制中,往往只是利用节点的部分社会属性,不能完全反映出节点之间的社会关系。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混合社区的数据传输机制,并给出了混合社区的内涵、混合社区的构建方法和基于混合社区的数据传输算法。基于几种真实轨迹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的几种经典路由算法相比,该方法传输成功率较高,传输延迟较短,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996.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免疫入侵检测中否定选择算法采用r-连续位二进制串匹配度作为亲和力,检测率低且无法反映WSNs在一段时间内的动态特性这一现象,提出采用RNS-WSNs算法,该算法用一段时间内属性值的变化率构成向量作为抗原和抗体,通过计算向量间的曼哈顿距离作为亲和力。在NS3上模拟WSNs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在能量消耗相当且误报率相同的情况下,RNS-WSNs算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提高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短时交通流的预测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优化RBF神经网络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利用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确定RBF网络隐含层的中心值以及隐含层单元数,然后训练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某城市4天的短时交通流量数据的验证。将实验结果与传统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了比较。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短时交通流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8.
提出一种将STRAIGHT模型和深度信念网络DBN相结合实现语音转换的方式。首先,通过STRAIGHT模型提取出源说话人和目标说话人的语音频谱参数,用提取的频谱参数分别训练两个DBN得到语音高阶空间的个性特征信息;然后,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将两个具有高阶特征的空间连接并进行特征转换;最后,用基于目标说话人数据训练出的DBN来对转换后的特征信息进行逆处理得到语音频谱参数,并用STRAIGHT模型合成具有目标说话人个性化特征的语音。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种方式获得的语音转换效果要比传统的采用GMM实现语音转换更好,转换后的语音音质和相似度与目标语音更接近。  相似文献   
999.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globally stable adaptive neural tracking control for a class of strict‐feedback nonlinear system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works, the salient properties of the proposed scheme are given as follows. First, a novel switching controller is developed, which consists of a traditional adaptive neural controller and an extra robust controller to pull back the transient outside of the approximation domain. Second, only two adaptive parameters need to be tuned online, and the computational burden is considerably alleviated in practice. Third, to design the desired switching controller via the backstepping technique, a novel switching function, which has continuous derivatives up to the nth order, is construc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system output converges to a small neighborhood of the reference signal and the closed‐loop system is globally stable. Finally, an example is provid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method.  相似文献   
1000.
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has gained increasing importance in the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BTE) fiel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permeability are two important requirement for BTE scaffold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caffolds are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processing parameters. Layer thickness, delay time between spreading each powder layer, and printing orientation are the major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porosity and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the 3D printed scaffold.In this study, the aggregat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ANN)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imultaneous effects of layer thickness, delay time between spreading each layer, and print orientation of porous structures 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porosity of scaffolds. Two optimization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3D parameter settings for printing tiny porous structures as a real BTE problem. Firs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as implemented to obtain the optimum topology of the AANN. Then, Pareto front optimization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setting parameters for the fabrication of the scaffolds with required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poros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acceptable potential of the evolutionary strategies for the control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3DP process as a complicated engineering probl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