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6篇
  免费   578篇
  国内免费   445篇
电工技术   476篇
综合类   457篇
化学工业   124篇
金属工艺   205篇
机械仪表   178篇
建筑科学   481篇
矿业工程   45篇
能源动力   150篇
轻工业   69篇
水利工程   44篇
石油天然气   61篇
武器工业   161篇
无线电   14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8篇
冶金工业   52篇
原子能技术   206篇
自动化技术   53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介绍光电被动感应控制开关模块工作原理,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被动感应控制原理的自动冲水控制装置,总结比较了主动感应控制与被动感应控制的优缺点及其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异步转移模式(ATM)的无源光网络(ATM basedPON)系统。对它的系统特点、拓扑结构、技术难点以及国际上在试验方面的最新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及对策。最后,对APON的未来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
无源软开关电路拓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个研究无源软开关电路的新技术方法;其特征是对基本的单管隔离型PWM DC/DC变换器进行类比分析,由此直接导出可行的缓冲能量再生复位电路.该新方法能使DC/DC PWM硬开关变换器转变为软开关变换器.以新型Boost无源软开关变换器为例,进行了电路理论分析与中功率样机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此新变换器具有较宽的软开关工作范围、较低的电应力、较小的缓冲元件量值等特点.由此认为,这种研究方法推导简单、物理意义清晰,还能深入地研究无源软开关的新电路拓扑.  相似文献   
24.
在多站无源均值定位算法中,为了解决部分传感器间夹角过大或过小所导致的定位精度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量测变换的多传感器管理无源定位算法.首先在全局坐标系下分析了传感器间夹角对误差几何稀释度(GDOP)的影响,进而得到双站获得较好定位精度的夹角约束关系;其次针对不满足该约束关系的传感器组合提出一种虚拟量测变换定位算法,通过空间管理的方法达到对传感器的优化布站,并结合算法的实施步骤对其原理及特点进行了理论分析,尤其对变换前后的交点精度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虚拟量测算法的定位精度要明显优于均值算法,进而说明该算法的有效性及传感器管理在多站无源定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针对现有无源滤波器滤波效果较差,易出现谐振过电压、谐波放大等现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基波谐振原理的谐波治理新方法。该方法在电网与无源滤波器之间的三相线路中分别串联一组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基波谐振电路,迫使谐波电流最大限度地流入无源滤波器,从而大幅提升滤波器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基波谐振电路后,电流畸变率从10.6%下降为0.942%,滤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6.
针对目前矿用柴油机车液位传感器无法动态调整水箱剩余水位的报警高度、可靠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无源液位传感器的设计方案。该液位传感器采用干簧管和电阻阵列等无源器件,实现了对水箱水位高度的连续监测,并可设置报警深度,可靠性和耐高温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7.
该文提出了一种针对无源RFID标签的位置检测的方法。此方法将反向散射调制与地面标识相结合来估计标签的当前位置,不需要改变当前的RFID标准,利用现有的硬件条件就可以实现。文章首先介绍反向散射调制和地面标示估算标签位置的方法,并提出两种方法混合计算的优化算法流程,另外方法的改进措施也被提了出来。最后通过实验和仿真来说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8.
文章介绍了,面向大规模宽带IP网络的运维和管理需求,以大规模网络流量测量和知识挖掘为基础,研究基于分布式流量测量的新一代宽带网络管理架构,采用网络被动模式测量和主动采集技术手段,实现对高速网络的性能、状态和行为的管理,并对网络测量技术的发展及现状、系统的架构、关键技术和应用情况作了详细阐述,明确下一步研究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29.
Background: Preexisting immunity to SARS-CoV-2 could be related to cross-reactive antibodies to common human-coronaviruses (HCoVs).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whether human milk antibodies against to S1 and S2 subunits SARS-CoV-2 are cross-reactive to S1 and S2 subunits HCoV-OC43 and HCoV-229E in mothers with a confirmed COVID-19 PCR test, in mothers with previous viral symptom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and in unexposed mothers; Methods: The levels of secretory IgA (SIgA)/IgA, secretory IgM (SIgM)/IgM, and IgG specific to S1 and S2 SARS-CoV-2, and reactive to S1 + S2 HCoV-OC43, and HCoV-229E were measured in milk from 7 mothers with a confirmed COVID-19 PCR test, 20 mothers with viral symptoms, and unexposed mothers (6 Ctl1-2018 and 16 Ctl2-2018) using ELISA; Results: The S2 SARS-CoV-2 IgG levels were higher in the COVID-19 PCR (p = 0.014) and viral symptom (p = 0.040) groups than in the Ctl1-2018 group. We detected a higher number of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antigens and secretory antibodies in the COVID-19 PCR group than in the viral symptom and Ctl-2018 groups. S1 + S2 HCoV-OC43-reactive IgG was higher in the COVID-19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02) but did not differ for the other antibodies; Conclusions: Mothers with a confirmed COVID-19 PCR and mothers with previous viral symptoms had preexisting human milk antibodies against S2 subunit SARS-CoV-2. Human milk IgG were more specific to S2 subunit SARS-CoV-2 than other antibodies, whereas SIgA and SIgM were polyreactive and cross-reactive to S1 or S2 subunit SARS-CoV-2.  相似文献   
30.

节能减振步行机构的仿生设计及仿真分析

张锐1,庞浩1,何远1,2,韩佃雷1,文立阁3,江磊4,李建桥1

(1. 吉林大学 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022;

2. 长春长光睿视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长春 130102;

3. 吉林大学 机械与航天工程学院,长春 130022;

4.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北京 100072)

摘要:非洲鸵鸟能以60 km/h的速度持续奔跑30分钟,其后肢结构具有优良的节能、减振性能。为实现腿式机器人高效节能、缓冲减振的腿部机构的设计,根据鸵鸟跗骨间关节的被动回弹特性以及腿部的输出刚度可变特性,结合鸵鸟后肢结构的比例和尺寸,设计出了仿生刚-柔复合腿式机器人单腿结构。并且利用ADAMS软件模拟了仿生机械腿的运动。通过运动仿真分析,研究了内弹簧刚度系数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对机身质心垂直加速度以及电机功耗的影响,获得最佳的内弹簧刚度系数为200 N/mm,并进一步验证了内外弹簧机制能够有效地降低机械腿的能耗。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内外弹簧机制能够有效降低电机约72.49%能耗。

关键词:工程仿生;仿生机械腿;被动回弹特性;刚-柔复合结构;节能减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