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7篇
  免费   579篇
  国内免费   445篇
电工技术   476篇
综合类   457篇
化学工业   125篇
金属工艺   205篇
机械仪表   178篇
建筑科学   482篇
矿业工程   45篇
能源动力   150篇
轻工业   69篇
水利工程   44篇
石油天然气   61篇
武器工业   161篇
无线电   14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8篇
冶金工业   52篇
原子能技术   206篇
自动化技术   53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Hydrogen entry and permeation into iron were measured by an electrochemical method during atmospheric corrosion reaction. The hydrogen permeation was enhanced on passive films because the hydrogen adsorption increased by the hydrogen evolution mechanism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n a bear iron surface. The permeation rate during a wet and dry corrosion cycle showed a maximum in the drying process depending upon the surface pH and the corrosion potential. The pollutant such as Na2SO3 which decreases the pH and the corrosion potential causes an increase in the permeation r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change in the permeation rate during the wet and dry cycles is explained by the polarization diagram of the electrode covered by thin water layer.  相似文献   
52.
主要研究了交变电场下SS304不锈钢在2.5 mol/L硫酸 溶液中的表面成膜情况.运用电位阶跃研究了不锈钢在交变电场高电位、低电位下的电化学 反应;用AFM准现场地观察了不锈钢在交变电场下各个阶段的成膜状况;用XPS分析了膜层的 纵向组成结构.结果表明:交变电场下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生长机制不同于直流钝化.最后 分析了不锈钢在交变电场下的电化学反应和成膜机理.  相似文献   
53.
纳米Fe-10Cr涂层电化学腐蚀行为影响研究Ⅰ.钝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出了晶粒尺寸为20nm-30nm的Fe—10Cr合金涂层.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图(EIS)和Mott—Schottky分析等电化学测试手段,探讨了Fe—10Cr纳米涂层在0.05mol/LH2SO4+0.25mol/LNa2SO4溶液中的钝化性能。发现纳米化使材料的活性溶解增强;在钝化膜形成过程中Cr更容易富集,从而更容易钝化;纳米化后,材料表面钝化膜中的载流子密度下降,化学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54.
应用STM原位观察在不同氯离子浓度和pH值以及加入缓蚀剂前后的模拟混凝土孔溶液中的钢筋表面微观形貌.在pH=12.40的混凝土模拟孔溶液中,钢筋表面趋向均一,钝化膜的薄弱部分得到强化;在含3.5%NaCl,pH=10.40的混凝土模拟孔溶液中由于局部腐蚀的发生,可观察到不规则的沉积物的形成、生长;LD-2型复合缓蚀剂能消除腐蚀活性,促使表面微观缺陷消亡,增加钝化膜的耐蚀能力.研究结果说明,STM可在纳米尺度上观察表面形貌变化,可成为原位研究钢筋在模拟混凝土孔溶液中腐蚀和缓蚀的动态行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5.
氢对不锈钢钝化膜破裂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纳米力学探针测量了316不锈钢电解抛光以及抛光后阳极钝化试佯的载荷-压入位移曲线,并研究了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旦表面存在氧化膜(电解抛光)或钝化膜(阳极钝化),在载荷-位移曲线上就会出现恒载荷平台;对氧化膜,平台载荷较小,对应膜的屈服;对钝化膜,平台载荷较大,对应膜的破裂.氢可降低钝化膜的平台载荷以及相同载荷下的压入位移,从而使得钝化膜的复合弹性模量Er和破裂应力σF都随试样中氢浓度Co的升高而下降,例如,Er(GPa)=100 82e^-0.01Co,σF(GPa)=1.59 2.93e^-0.010Co。  相似文献   
56.
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不锈钢钝化膜的局部破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立了评价钝化膜稳定性的光电化学方法——电位台阶光电流测量和恒电位光电流响应测量。研究了铁素体高铬不锈钢25Cr和奥氏体不锈钢AISl304,316L,321在0.1mol/LNaCI溶液中钝化膜的局部破坏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癸胺对AISI304不锈钢孔蚀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钝化膜破坏后光电流增加;电位台阶光电流测量得出光电流开始突增的电位值与钝化膜的击穿电位对应,钝化膜破坏后光电流i_(ph)随电极电位增加值△E_b的变化规律可以反映钝化膜破坏的本质;缓蚀剂的加入改变了AISI304不锈钢i_(ph)  相似文献   
57.
针对现有高压开关柜测温系统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温度远程在线监测系统.系统由6只SAW温度传感器和1个基于雷达原理的无线询问器组成,询问器通过向传感器发射高频激励信号(497~503 MHz)并接收带有温度信息的回波信号实现温度测量,同时,系统利用GSM模块进行短信报警、即时温度查询以及系统参数设置实现了远程在线监测.经过大量的实验和测试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测量误差在0.5℃以内,采用10 Ah锂电池供电,可持续工作超过35天,相比传统设备,更适合于高压开关柜的温度监测.  相似文献   
58.
针对目标个数未知时无源协同定位系统低可观测目标的航迹起始及维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拟蒙特卡罗模拟退火极大似然概率多假设的双基站多目标无源协同定位方法。首先,建立双基站无源协同定位系统数学模型。其次,提出基于极大似然概率多假设的多目标无源协同定位航迹起始算法,通过假设法确定目标个数,并首次利用拟蒙特卡罗模拟退火算法解决极大似然概率多假设中多目标的优化求解问题,以提高多目标检测跟踪性能。最后,通过滑窗法实现航迹维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目标个数未知时双基站无源协同定位系统低可观测目标的航迹起始及维持问题。  相似文献   
59.
We propose a state feedback control design via linearization for flexible walking on flat ground. First, we generate nearly passive limit cycles, being stable or not, using impulsive toe‐off actuations. The term ‘nearly passive’ means that the dynamics is completely passive almost everywhere except at the toe‐off moment. A feature of our gait generation method is that walking gaits are characterized only by amounts of supplied energy, and we observe that other variables, including input torques, are auto‐balanced via our method. After gait generation, we design a feedback controller considering robustness and input saturation. As a result, each limit cycle can be matched with its respective controller classified only by energy levels. We have verified that walking speeds monotonically increase by adding more energy, and the ankle join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compass‐gait walking. Finally, instead of applying impulsive torques, we discuss a practical issue regarding realistic control inputs that ensure stable gait transitions as energy levels are elevated.  相似文献   
60.
针对连续快速的高频线性扫频信号源在无源LC传感器信号读取中的应用需求,设计并实现了0~400 MHz任意频率段的线性扫频源系统;该系统的核心器件为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AD9910,采用该芯片的RAM模式和数字斜坡模式,详细介绍各模式工作原理及寄存器的具体配置过程,并分别以这两种模式实现了输出扫频信号;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均可实现高频高速捷变稳定信号的连续扫频;该扫频源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频率捷变快和小型化的等特点,为LC传感器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