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11篇 |
免费 | 542篇 |
国内免费 | 20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34篇 |
综合类 | 366篇 |
化学工业 | 383篇 |
金属工艺 | 389篇 |
机械仪表 | 138篇 |
建筑科学 | 624篇 |
矿业工程 | 133篇 |
能源动力 | 144篇 |
轻工业 | 199篇 |
水利工程 | 108篇 |
石油天然气 | 391篇 |
武器工业 | 743篇 |
无线电 | 26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78篇 |
冶金工业 | 141篇 |
原子能技术 | 57篇 |
自动化技术 | 1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88篇 |
2022年 | 129篇 |
2021年 | 151篇 |
2020年 | 140篇 |
2019年 | 153篇 |
2018年 | 128篇 |
2017年 | 178篇 |
2016年 | 186篇 |
2015年 | 173篇 |
2014年 | 269篇 |
2013年 | 290篇 |
2012年 | 276篇 |
2011年 | 335篇 |
2010年 | 248篇 |
2009年 | 258篇 |
2008年 | 219篇 |
2007年 | 314篇 |
2006年 | 246篇 |
2005年 | 202篇 |
2004年 | 173篇 |
2003年 | 155篇 |
2002年 | 136篇 |
2001年 | 107篇 |
2000年 | 88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72.
弹道导弹中段机动突防制导问题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弹道导弹中段机动突防制导问题进行了仿真研究.完成了导弹高空机动突防系统概念设计,建立了大气层外飞行的导弹突防制导问题的数学模型,设计了非线性规划求解突防制导指令的两种算法:基于解析解的Bang-Bang控制形式求解和多重参数化法求解.最后基于以上数学模型和算法模型建立仿真系统,对突防制导问题的两种算法进行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73.
74.
为了研究不同弹丸结构和壳体材料对PELE横向效应的影响,通过实验方法,对比研究了常规结构、轴向分层结构和径向分层结构PELE(壳体材料均为钨合金)对多层间隔金属靶的毁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轴向和径向分层结构PELE产生的破片数量较常规结构PELE分别提高了5.3%和84.2%,且其对第2层靶板的开孔尺寸分别提升了23%和16%,但是它们无法对后续靶板继续形成高效毁伤; 故此,将分层结构PELE的壳体材料换成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做进一步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发现: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的分层结构PELE对第2层靶板的开孔尺寸下降约10%,但是,对第3层、第4层靶板的破坏尺寸提升分别约90%~140%和25%~30%。结果表明: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与分层结构PELE相结合,可提升对多层间隔靶板的高效毁伤。 相似文献
75.
为深入研究聚能切割索的切割能力,采用数值仿真和试验的手段研究了聚能切割索(Flexible Linear Shaped Charge,FLSC)切割不同材料铝板的切割效果。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材料的屈服强度对侵彻性能影响最大,随着被切割对象屈服强度的增大,侵彻深度降低。 相似文献
76.
77.
高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既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按教学大纲要求设计好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的同时,通过选修课堂提供生活技能、公关礼仪、职业指导、文学艺术等课程,同时,以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特殊教育月、学生活动、校园文化等多种方式,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着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8.
79.
Geonwoo Kang Minkyung Kim Huisuk Yang Jiwoo Shin Jeeho Sim Hyeri Ahn Mingyu Jang Youseong Kim Hye Su Min Hyungil Jung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23,33(11):2370066
Dissolving microneedle (DMN) is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o parenteral and enteral drug administration owing to its painless self-administration and safety due to non-generation of medical waste. For reproducible and efficient DMN administration, various DMN application methods, such as weights, springs, and electromagnetic devices, have been studied. However, these applicators have complex structures that are complicated to use and high production costs. In this study, a latch applicator that consists of only simple plastic parts and operates via thumb force without any external complex device is developed. Protrusion-shaped latches and impact distances are designed to accumulate thumb force energy through elastic deformation and to control impact velocity. The optimized latch applicator with a pressing force of 25 N and an impact velocity of 5.9 m s−1 fully inserts the drug-loaded tip of the two-layered DMN into the skin. In an ovalbumin immunization test, DMN with the latch applicator show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IgG antibody production rate than that of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The latch applicator, which provides effective DMN insertion and a competitive price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yringes, has great potential to improve delivery of drugs, including vaccines.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