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6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电工技术   35篇
综合类   59篇
化学工业   713篇
金属工艺   135篇
机械仪表   39篇
建筑科学   54篇
矿业工程   51篇
能源动力   28篇
轻工业   329篇
水利工程   15篇
石油天然气   105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1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3篇
冶金工业   48篇
原子能技术   20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To satisfy the ever‐growing demand in bacterial infection therapy and other fields of science, great effort is being devo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ethods to precisely control drug release and achieve targeted use of an active substance at the right time and place. Here, a new strategy for bacterial infection combination therapy based on the light‐responsive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 (ZIF) is reported. A pH‐jump reagent is modified into the porous structure of ZIF nanoparticles as a gatekeeper, allowing the UV‐light (365 nm) responsive in situ production of acid, which subsequently induces pH‐dependent degradation of ZIF and promotes the release of the antibiotic loaded in the mesopor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UV‐light, the pH‐triggered precise antibiotic release, and the zinc ions enables the light‐activated nanocomposite to significantly inhibit bacteria‐induced wound infection and accelerate wound healing, indicating a switchable and synergistic antibacterial effect. The light irradiated accumulation of acid ensures the controlled release of antibiotic and controlled degradation of ZIF, suggesting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th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based smart platform for controlling bacterial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12.
利用TG-FFIR技术研究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秸秆(麦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及其两者混合物麦秆-PET(质量比1∶1)在20 K/min的升温速率下的热解行为、主要热解产物、协同效应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PET热解初始温度为375℃,最大热失重速率处的温度为454.9℃,失重率为62.87%,其热解残余质量...  相似文献   
113.
针对合流制管网系统在雨天溢流污染严重,造成城市水体黑臭现象的问题,以银川市某高密度城区合流制管网系统为例,基于SWMM模型,在短历时设计降雨和长历时设计降雨两种条件下,模拟分析了合流制溢流(CSO)调蓄池、雨污管道混错接改造、绿化带海绵化改造等“灰绿”协同措施对CSO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CSO调蓄池、雨污管道混错接改造、绿化带海绵化改造及“灰绿”措施结合4种方案在短历时、长历时设计降雨条件下,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溢流水量及溢流污染物负荷均增加,溢流削减率均逐渐减小,其中“灰绿”措施结合方案对溢流污染的削减效果最为显著;重现期小于5 a时,溢流水量削减率与溢流污染物负荷削减率基本达到80%;降雨条件为中雨时,污染物负荷削减率基本达到75%;重现期为20 a时,溢流水量削减率及TSS、COD、TP、NH^(+)_(4)-N负荷削减率分别达到64%、70%、70%、70%、70%;降雨条件为大雨时,溢流水量削减率及TSS、COD、TP、NH^(+)_(4)-N负荷削减率分别达到28%、32%、26%、31%、33%。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系统研究了Mn、Cu含量及腐蚀环境体系对协同作用的影响,并利用电化学测试、扫描电镜、XRD等材料分析技术对带锈电极的腐蚀行为、锈层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Mn-Cu合金化协同作用的机制;利用Mn-Cu合金化的协同作用,成功开发出Mn-Cu型经济耐候钢和实现工业化试生产。实验表明:热轧Mn-Cu钢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其耐候性略优于传统的09CuPTiRE和SPA-H耐候钢。  相似文献   
117.
采用烧结-机械球磨二步法制备了Mg2Ni(A2B)、Mg1.7Al0.3Ni、Mg2Ni0.8Cr0.2、Mg1.8Al0.2Ni0.8Cr0.2储氢合金材料,采用XRD和SEM研究了A侧取代元素舢和B侧取代元素Cr的加入对Mg2Ni储氢合金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l、Cr元素的同时存在产生了协同改性作用,Cr元素的存在会抑制Al元素与Ni元素之间形成Al3Ni2非吸氢相,能促使Mg、Al、Ni反应形成Mg3AlNi2吸氢相;Al元素的存在会抑制Cr元素与Ni元素形成δ-[Cr,Ni]非吸氢相。  相似文献   
118.
钢结构柱脚抗剪键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钢结构柱脚中抗剪键的设计难题,考虑抗剪键与混凝土的协同作用效应,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分别按混凝土应力 应变关系的线弹性和非线性模型推导了抗剪键设计埋深的微分方程.对非线性模型的微分方程采用Galerkin法简化为代数方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抗剪键的理论埋深值,并建立了可供实际应用的计算表格.计算结果表明,按线弹性理论计算的抗剪键埋深偏小,偏于不安全.抗剪键的设计埋深主要与抗剪键的截面有效回转半径、考虑抗剪键与混凝土相对刚度的抵抗惯性矩及抗剪键承担的剪力大小等3个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9.
本文以DOPO衍生物六(4-DOPO羟甲基苯氧基)环三磷腈(DOPOMPC)、聚磷酸铵(APP)以及三聚氰胺(MEL)形成复配膨胀体系(IFR)阻燃环氧树脂.采用极限氧指数(LOI)、水平、垂直燃烧(UL-94)方法研究了IFR体系对环氧树脂体系阻燃性能影响,通过锥形量热(CONE)研究了体系燃烧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体系成炭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IFR膨胀阻燃体系对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协同阻燃作用,其中8%DOPOMPC/8%APP/4%MEL(EP3)体系LOI值较纯EP(EP0)提高37.8%;各项燃烧参数也得到了改善,热释放速率峰值(pk-HRR)、有效燃烧热平均值(av-EHC)、比消光面积平均值(av-SEA)及一氧化碳释放速率平均值(av-CO)相对于10%DOPOMPC/10%APP/EP(EP1)分别降低了53.8%、84.4%、57.7%和75.8%;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较EP1分别提高了1.3倍、79.4%和2.5倍;宏观拍摄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EP3膨胀炭层连续、均匀、致密,阻燃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0.
硼-磷-氮协效膨胀型阻燃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聚氰胺(MEL)、磷酸(PA)、硼酸(BA)等为原料,合成了三聚氰胺磷酸盐(MP)和三聚氰胺硼酸盐(MB)中间体,以及三聚氰胺磷酸硼酸盐(MPB)硼-磷-氮协效"三位一体"膨胀型阻燃剂,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阻燃剂合成的最佳条件。探讨了MPB的元素组成对MPB阻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氧指数的影响,以及MPB的协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合成MP时,三聚氰胺和磷酸的最佳摩尔比为1:0.5;合成MB时,三聚氰胺和硼酸的最佳摩尔比为10:1;合成MPB-1(以MP为中间体)的最佳质量比为w(MP):w(BA)=3:1;合成MPB-2(以MB为中间体)的最佳质量比为w(MB):w(PA)=0.92:1。MPB-2对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优于MPB-1,这是由于MPB-2中元素组成均衡,使得B-P-N协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