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8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7篇
轻工业   139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杨震峰  王臻哲  金鑫 《食品科学》2010,31(20):481-484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0℃和25℃)对红肉枇杷“大红袍”和白肉枇杷“宁海白”果实贮藏期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出汁率、相对电导率、总酚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枇杷果实采后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减少,果肉出汁率快速下降,果实贮藏品质发生劣变。低温(0℃)贮藏可维持较高含量的 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却促进贮藏后期总酚含量的减少和木质素的积累,导致果实木质素败坏的发生,降低了果实的食用品质。在25℃贮藏期间,枇杷果实木质素含量也呈增加趋势。表明枇杷果实采后木质化败坏是一种衰老现象,不适当的低温贮藏会加剧这种衰老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2.
宋琰  徐俐  梁芳  况小玲 《食品科学》2010,31(22):488-491
探讨1-MCP (1- 甲基环丙烯)及仲丁胺(2-AB)对枇杷采后处理的效果,以延长其贮藏期及货架期。采用“大红袍”枇杷为试材,研究在4℃冷藏条件下,采用不同剂量1-MCP 加上相同剂量0.1mL/L 2-AB 对枇杷进行熏蒸处理,定期观察果实好果率、失水率、总糖、VC、可溶性固形物、呼吸强度、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固定浓度为0.1mL/L 2-AB 时,20mL/L 1-MCP 处理对枇杷的保鲜效果最佳,可显著抑制果实呼吸强度, PPO 和POD 活性,从而抑制果实的后熟与衰老,降低枇杷果实的失水率,保持较高的好果率,延缓总糖、VC 含量的下降,有利于枇杷品质的保持,贮藏64d 果实外观色泽鲜艳,品质良好,保鲜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气调保鲜包装结合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枇杷采后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以早晚熟"白玉"、"丰玉"枇杷为实验材料,采用1-甲基环丙烯对其进行处理,再使用气调保鲜包装(厚度35μm),将其在冷藏温度为(6±1)℃的条件下贮藏,观察其采后生理变化特性及不同品种之间的贮藏性能差异。结果 1-MCP处理可抑制枇杷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延缓枇杷的褐变、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上升,减少枇杷的腐烂率,促进枇杷果实多酚氧化酶活性(Polyphenoloxidase,PPO)、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活性的下降。枇杷品种白玉的呼吸速率、POD、PPO活性及褐变指数较丰玉高,LOX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增加明显,其硬度和营养成分含量较低;丰玉的腐烂率高于白玉。结论采用气调保鲜包装结合1-MCP处理延缓了枇杷在冷藏过程中营养物质的下降,进而延迟了枇杷褐变和衰老进程。其中早熟品种白玉枇杷的褐变发生率和膜脂过氧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84.
为研究枇杷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的有机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对其发酵过程中pH值、可滴定酸、乳酸、乙酸、总酚和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不同发酵时间的枇杷酵素。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pH值呈现持续下降后趋于平缓趋势,可滴定酸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乳酸及乙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总酚含量同样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于发酵30 d达到最大值为(2.08±0.06)mg/mL;在发酵过程中,枇杷酵素的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评价指标(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es,CEI)分析表明,发酵40 d时CEI值达到最大,且40 d以后CEI值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综合考虑时间成本及CEI值,基本确定枇杷酵素的发酵终点为40 d。自然发酵可以有效地提高枇杷液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估喹啉铜在枇杷中的残留消解、储藏稳定性和慢性膳食风险。方法实验样品用草酸溶液提取,亲水亲脂平衡(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外标法定量,评估储藏稳定性和慢性膳食风险。结果喹啉铜在枇杷上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3.4~4.6 d。枇杷样品在–18℃储藏150 d,喹啉酮的降解率小于30%。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各年龄段人群喹啉铜的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0891~0.6945μg/kg bw/d,膳食摄入风险为0.45%~3.47%。结论喹啉铜在枇杷中消解较迅速;喹啉铜在枇杷样品中储藏稳定期至少为150d;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长期慢性膳食暴露风险极低,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6.
本试验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枇杷3个主栽品种及不同器官的SOD活性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枇杷各器官皆含SOD,鲜果肉SOD活性最高(165.00 U/g.FW以上),根的SOD活性最低(小于65.00 U/g.FW);同一品种不同植株之间一般差异不大;不同品种之间,有些器官SOD活性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7.
本研究旨在利用微生物对熊果酸进行生物转化,以期对其结构进行修饰。首先从六种枇杷叶中筛选内生菌,将筛选到的内生菌对熊果酸进行转化实验,其中窄叶、解放钟和茂木三种枇杷叶中分离到的枇杷叶内生菌1对熊果酸有明显转化作用,并得到萜类物质;其次利用金龟子绿僵菌和熊果酸的共同发酵培养得到一种白色针状晶体,它的熔点为202~205℃,高温易溶于甲醇,并对此晶体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8.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枇杷叶浸膏在不同裂解氛围(N2和含10%O2的N2)和不同温度(300℃,600℃和900℃)下的热裂解行为,将裂解产物直接引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用质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并用面积归一法作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枇杷叶浸膏无氧裂解产物主要为醛类、醇类和酚类等,而有氧裂解产物主要为羧酸类、酮类和酚类等;这些裂解产物可以产生草香、辛香、烘烤香、焦糖香、坚果香、甜香、花香等韵调,添加至卷烟中可以丰富卷烟香气;有氧条件下枇杷叶浸膏的裂解产物多于无氧条件,高温下氧气的引入加剧了枇杷叶浸膏的裂解反应;裂解产物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复杂,苯系物和稠环芳烃类有害物质增加。  相似文献   
89.
枇杷花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PPH、ABTS、FRAP和福林酚(F-C)四种方法测定枇杷花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比较最优条件下蒸馏水、甲醇、乙醇三种溶剂的提取效率。结果表明,DPPH、ABTS、F-C法所测抗氧化活性顺序一致,即为水提物>甲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但当量大小有所差异,其中F-C实验结果最大;FRAP实验中,甲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略大于水提物,乙醇提取物活性最低。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提取溶剂极性不同,反应机理不同,FRAP法基于单电子转移原理。因此,枇杷花酚类物质在乙醇中的溶解性较差。  相似文献   
90.
枇杷酒香气成分SPME萃取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P-SPME)对枇杷酒进行香气成分的萃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取样量为影响因素,色谱总峰面积为响应值,运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HP-SPME萃取枇杷酒香气成分的适宜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38.0℃、萃取时间32.5min、取样量8.5 mL。以此优化条件并结合GC-MS分析测得陈酿1年枇杷酒香气成分26种,相对含量高低依次为醇类47.33%、酯类37.73%、酸类7.9%和醛类0.32%,其中苯乙醇、1-壬醇、丁二酸二乙酯、水杨酸甲酯、己酸、辛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等组分相对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