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49篇 |
免费 | 1020篇 |
国内免费 | 36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405篇 |
综合类 | 596篇 |
化学工业 | 331篇 |
金属工艺 | 257篇 |
机械仪表 | 522篇 |
建筑科学 | 152篇 |
矿业工程 | 188篇 |
能源动力 | 322篇 |
轻工业 | 189篇 |
水利工程 | 242篇 |
石油天然气 | 297篇 |
武器工业 | 81篇 |
无线电 | 149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79篇 |
冶金工业 | 116篇 |
原子能技术 | 90篇 |
自动化技术 | 6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3篇 |
2023年 | 374篇 |
2022年 | 413篇 |
2021年 | 394篇 |
2020年 | 383篇 |
2019年 | 285篇 |
2018年 | 158篇 |
2017年 | 226篇 |
2016年 | 276篇 |
2015年 | 292篇 |
2014年 | 466篇 |
2013年 | 416篇 |
2012年 | 449篇 |
2011年 | 508篇 |
2010年 | 406篇 |
2009年 | 486篇 |
2008年 | 531篇 |
2007年 | 422篇 |
2006年 | 331篇 |
2005年 | 346篇 |
2004年 | 299篇 |
2003年 | 242篇 |
2002年 | 182篇 |
2001年 | 177篇 |
2000年 | 164篇 |
1999年 | 157篇 |
1998年 | 105篇 |
1997年 | 104篇 |
1996年 | 131篇 |
1995年 | 111篇 |
1994年 | 104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91篇 |
1991年 | 77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84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巧用光学构件形成平行光束回转,使结构简单而小型化,脉冲检测采用次摆线扫描,缩短了检测时间,利用光一次回转周期的脉冲振荡模式,能识别被测元器件的不同表面缺陷(伤痕,裂纹,裂缝等)、分布密度及其交错状态. 相似文献
993.
低频脉冲磁场处理非晶Fe78Si9B13合金纳米晶化的DSC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低频脉冲磁场处理非晶Fe78Si9B13合金,采用差示扫描热分析(DSC)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升温速率下非晶Fe78Si9B13合金的DSC曲线,利用Kissinger方程计算出了晶化过程的激活能.结果表明,晶化激活能由处理前的433.6kJ/mol降到200kJ/mol以下,提高了晶核形核速率,抑制了晶核长大速率,从而实现了非晶合金的低温纳米晶化. 相似文献
994.
GaN器件由于其更快的开关速度,比硅器件更容易发生严重的开关振荡,也更容易受到栅源电压振荡的影响。为了抑制GaN基半桥结构中的串扰,提出了一种抑制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栅极正负向串扰的无源钳位驱动电路来抑制栅源电压振荡。采用基本无源元件建立自举驱动回路,并增加三极管以构成从驱动电路到GaN HEMT的低阻抗米勒电流路径,抑制正负向串扰。在LTspice软件下进行电路模拟仿真,并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实测验证,结果表明栅源电压的最大正向串扰可降至1.2 V,最大负向串扰可降至1.6 V,漏源电流的正向和负向串扰均降至2 A以下,证明该电路对栅源电压以及漏源电流的振荡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95.
996.
针对近工频耦合振荡这类新型振荡稳定性问题,研究了其发生机理和稳定特性。建立大规模光伏经柔直送出系统的全电磁暂态模型,仿真展示了近工频耦合振荡的发生条件。通过分析设备在振荡频率下的复功率分布,阐明系统振荡源头与传播特性。基于在线阻抗分析研究振荡发生的电路机理,分析影响振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次/超同步近工频段,光伏电站表现为电阻为负的容性元件,与柔直送端换流站、输电线路共同构成负阻尼的串联谐振电路,从而引发不稳定的近工频耦合振荡;光伏网侧换流器、柔直换流器控制参数和输电线路电抗等因素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7.
998.
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由来已久,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较大威胁性,是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实测数据的振荡检测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次同步振荡事故情况,并有助于后续振荡的溯源和抑制的实施。次同步振荡的检测方法种类繁杂,不同方法的效果也各不尽相同。首先对次同步振荡的信号预处理技术进行了整理综述,其次将信号提取辨识技术按照基于瞬时值数据和基于相量数据两大类进行了归纳和优缺点比较,并简单介绍了近来新兴的次同步振荡薄弱环节定位技术,最后在结尾对次同步振荡信号检测领域做出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9.
1000.
针对传统脉冲序列PT(pulse train)控制连续导电模式CCM(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开关变换器存在的低频振荡问题,提出了一种离散滞环电容电流脉冲序列DHCC-PT(discrete hysteretic capacitor current-pulse train)控制方法 。DHCC-PT控制方法通过限制每一个开关周期起始时刻电容电流iC(nT)的运动区域,将其控制在不易发生低频振荡所对应的电容电流边界区间内,即可实现低频振荡的有效抑制。以CCM Buck变换器为例,详细阐述了DHCC-PT的基本原理、控制流程以及低频振荡抑制机理,设计了简单可靠的DHCC-PT控制器实现电路,并通过仿真和试验对其控制规律和输出特性进行了研究,验证了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究表明:DHCC-PT控制方法简单有效,DHCC-PT控制CCM开关变换器具有良好的输出电压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