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06篇 |
免费 | 844篇 |
国内免费 | 76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53篇 |
综合类 | 575篇 |
化学工业 | 2790篇 |
金属工艺 | 1790篇 |
机械仪表 | 311篇 |
建筑科学 | 808篇 |
矿业工程 | 398篇 |
能源动力 | 94篇 |
轻工业 | 506篇 |
水利工程 | 275篇 |
石油天然气 | 349篇 |
武器工业 | 229篇 |
无线电 | 43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019篇 |
冶金工业 | 644篇 |
原子能技术 | 128篇 |
自动化技术 | 1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5篇 |
2023年 | 455篇 |
2022年 | 576篇 |
2021年 | 592篇 |
2020年 | 385篇 |
2019年 | 434篇 |
2018年 | 195篇 |
2017年 | 288篇 |
2016年 | 324篇 |
2015年 | 327篇 |
2014年 | 556篇 |
2013年 | 498篇 |
2012年 | 574篇 |
2011年 | 580篇 |
2010年 | 553篇 |
2009年 | 641篇 |
2008年 | 685篇 |
2007年 | 639篇 |
2006年 | 532篇 |
2005年 | 509篇 |
2004年 | 454篇 |
2003年 | 320篇 |
2002年 | 267篇 |
2001年 | 280篇 |
2000年 | 211篇 |
1999年 | 173篇 |
1998年 | 170篇 |
1997年 | 112篇 |
1996年 | 80篇 |
1995年 | 69篇 |
1994年 | 61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6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71.
原位(TiB+TiC)/Ti复合材料中TiB/Ti界面的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研究了利用钛与碳化硼之间的自蔓燃高温合成反应,经普通的熔炼工艺制备的(TiB TiC)/Ti复合材料中TiB晶须与钛界面的微观组织结构。结果发现:界面非常洁净,两侧晶体存在如下平行关系:[010]TiB//[011^-0]Ti,(100)TiB//(2^-110)Ti,(001)TiB//(0002)Ti和[001]TiB//[011^-0]Ti,(010)TiB//(2^-110)Ti,(200)TiB//(0002)Ti。利用凝固理论分析了TiB/Ti界面微结构的形成机制,较好地解释了原位(TiB TiC)/Ti复合材料中TiB/Ti界面结合较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72.
为了减小传统的最差情况设计方法引入的电压裕量,提出了一种变化可知的自适应电压缩减(AVS)技术,通过调整电源电压来降低电路功耗.自适应电压缩减技术基于检测关键路径的延时变化,基于此设计了一款预错误原位延时检测电路,可以检测关键路径延时并输出预错误信号,进而控制单元可根据反馈回的预错误信号的个数调整系统电压.本芯片采用SMIC180 nm工艺设计验证,仿真分析表明,采用自适应电压缩减技术后,4个目标验证电路分别节省功耗12.4%,11.3%,10.4%和11.6%. 相似文献
73.
采用表面包覆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包覆量的BaFe12O19-γ-Fe2O3复合磁粉,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样品进行物相分析,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样品磁性能,得到矫顽力和比饱和磁化强度随包覆量变化的关系曲线,由此讨论了过渡层的存在对样品磁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焙烧工艺条件下,样品磁性能的变化规律,在复合磁粉中BaFe12O19的摩尔分数x=30%~70%,得到的复合磁粉性能较好(H=45 相似文献
74.
76.
周德敬 《广东有色金属学报》2000,10(1):59-62
研究了锡青铜(QSn4-3)与A3铜复合板热轧复合的工艺,确定了其最佳工艺参数.QSn4-3的原始厚度为4mm,A3钢厚度为6mm时,QSn4-3与A3钢热轧复合较适宜的温度为800~850℃;复合所需的最小变形率为60%。 相似文献
77.
78.
用粉末靶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在650℃的(110)SrTiO_3衬底上成功地原位制备出起始转变温度96K,零电阻温度88.2K,用约0.4mm宽的桥在77K零磁场下临界电流密度达6×10~5A/cm~2,高度定向的钇钡铜氧超导薄膜,膜的厚度为0.22μm。发现控制溅射工艺参数并在溅射后进行原位热处理是获得高T_c超导薄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9.
以钻孔卸压原理及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为基础,建立了卸压钻孔周边煤体内部应变感测模型,提出了以光纤拉伸应变值及卸压半径为指标的卸压效果评价方法。通过对传感光缆下方钻孔卸压周边煤体内部应变定期测试,并结合钻孔内部表观现象观测,根据不同时间钻孔周围煤体内部应变及表观破坏特征将钻孔卸压过程分为裂隙发育阶段、极限平衡阶段、塌孔阶段、破碎煤体压实阶段等四个阶段。分别确定了在忻州窑矿地质及开采条件下钻孔卸压过程中各阶段的时间区间,得出超前94~101 m以上施工钻孔,其卸压效果较为显著。利用微震监测系统,对比分析了卸压钻孔施工时间调整前后的微震事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当卸压钻孔施工达到超前工作110 m后,工作面周边高能量事件的频次明显减少、微震事件平均能量明显降低38%。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