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3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256篇
电工技术   82篇
综合类   151篇
化学工业   566篇
金属工艺   96篇
机械仪表   102篇
建筑科学   68篇
矿业工程   27篇
能源动力   28篇
轻工业   130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35篇
武器工业   33篇
无线电   679篇
一般工业技术   450篇
冶金工业   50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21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1.
非化学计量一氧化钛的颜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定非化学计量一氧化钛氧指数范围的基础上,研究了其颜色及其随氧指数的变化规律,并比较了其颜色与现用仿金材料之间的优劣。结果表明,在整个氧指数范围内一氧化钛均呈金黄色;随着氧指数的增大,在可见光作用下,对波长350.550nm范围内的紫、蓝和绿光反射逐渐减弱,对波长650-780nm范围内的红、橙光反射逐渐增强,其颜色从浅金黄色稍带白青色至纯正金黄色,最后至金黄色偏红;氧指数在1.14-1.16范围内其颜色最接近金黄,TiO1.15与24KAu色度差仅为0.0044,较仿金铜、TiN的颜色与24K黄金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52.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中红外、紫外可见光吸收特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通过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的控制,得到了几种不同粒径分布范围的纳米级氧化锌粉体,并着重研究了这些不同粒径分布的粉体在中红外、紫外 可见光波段的吸收性能,并与普通氧化锌粉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在中红外频段与普通氧化锌的吸收能力相当;在可见光区,纳米氧化锌具有普通氧化锌不具备的高度透光性;而在紫外光区,纳米氧化锌具有很宽的吸收频段和优异的吸收性能,且随粒径的不同而出现变化,粒径分布在20~50nm之间,平均粒径为31nm时具有最佳紫外遮蔽性能;同时随粒径的减小,吸收峰发生蓝移。  相似文献   
53.
《纳米科技》2004,1(6):68-68
南京大学向社会公布了“可见光响应型水全分解光催化剂”这一重大科研成果,意味着在纳米光催化材料这一“媒介”的作用下,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将成为人类用之不竭的新能源。  相似文献   
54.
采用NaOH和发烟硫酸对富勒烯C60进行化学处理,合成了富勒烯磺酸基化合物和羟基化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对富勒烯衍生物进行表征,并分别与聚电解质(PDDA)进行了分子沉积膜实验,结果显示富勒烯磺酸基化合物能较好地获得分子沉积膜.  相似文献   
55.
殷澍  王金淑  佐藤次雄 《功能材料》2004,35(Z1):2503-2506
介绍一种低温合成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新方法.将非晶型二氧化钛加入强酸性溶液中室温搅拌数小时后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继续在室温搅拌数48h后,可以得到高比表面的金红石相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改变处理过程温度及酸的种类,可以得到不同组成的纤维状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对盐酸体系进行详细讨论结果表明,在低于60℃时得到的是热力学稳定的金红石单一相,而在高于120℃时得到的是热力学亚稳态的锐钛矿单一相,高于170℃时得到的是锐钛矿及金红石的混合相,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结晶行为.通过此低温法制备的金红石相二氧化钛在具有较小的吸收禁带的同时,还拥有100n2·g-1以上的比表面积.与锐钛矿相相比,显示了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6.
论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o2+掺杂的TiO2纳米粉末,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Co-TiO2在不同的光源(紫外、可见)下的光催化活性,并利用XRD、EFSEM、UV-DRS和XPS等手段分析Co-TiO2结构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一部分Co2+离子成功进入TiO2晶格,有助于金红石相向锐钛矿相转变;另一部分Co2+离子在催化剂表面生成Co3O4,可与TiO2形成p-n异质结,两种结构变化均增强了光催化活性,且催化剂光谱吸收范围拓展至可见光区域。当Co2+掺杂量为1.0%,焙烧温度为773K时,Co-TiO2比表面积约为28.4m2/g,锐钛矿含量达到70.6%,光催化活性最好。2小时内,在紫外和可见光下,Co-TiO2对苯酚的降解率分别为97.7%和52.3%,均优于纯TiO2。  相似文献   
57.
真空蒸镀法结合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Cr沉积TiO2三层复合薄膜.通过XRD、SEM、UV-vis等手段表征沉积Cr后的TiO2薄膜的结构、可见光吸收性能,以亚甲基蓝溶液为目标物评定其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Cr沉积TiO2复合薄膜,在723 K热处理后,蒸镀的金属层仍然为金属Cr,823 K时被氧化为Cr2O3.不同温度热处理后Cr沉积的TiO2复合薄膜在可见光区均表现出良好的光吸收性.而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光吸收性能明显增强.降解实验表明,823 K热处理后的薄膜样品光催化性能最好.在可见光光照射2 h后,对亚甲基蓝溶液降解率接近40%.  相似文献   
58.
A novel lanthanum and sulfur co-doped TiO2 photocatalyst was synthesized by precipitation- dipping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and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Compared with the S-doped TiO, La-doped TiO2 and the standard Degussa P25 photocatalysts, the lanthanum and sulfur co-doped TiO2 photocatalyst (the molar percentage of La is 3.0%) calcined at 450 ℃ for 2 h showed the strongest absorption for visible light and highest activities for degradation of reactive blue 19 dye in aqueous solution under visible light(λ〉400 nm) irradiation. It was also discovered that the co-doping of lanthanum and sulfur hindered the aggregation and growth of TiO2 particles, and the doping of lanthanum reduced slightly the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TiO2 from anatase to rutile.  相似文献   
59.
新型经编窗帘面料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并设计具有隐视、透光性能的薄型织物窗帘面料。将异形纤维和消光纤维引入窗帘面料的设计,通过特殊双面脱里考编织工艺,织得两面组织效应不同的薄型经编面料。经测试表明:面料的正反两面均能有效地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以及大部分可见光,但对光的吸收能力不同。利用其工艺正面对可见光的吸收效果明显好于工艺反面的效应,从而开发出功能性薄型经编织物窗帘面料。  相似文献   
60.
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对红外图像进行检测分割,将提取到的目标重要信息融合到可见光图像中.然后进行图像的提升小渡分解,对不同尺度下小波系数进行融合,以像素的局部平均梯度为高频系数融合准则,充分加入原始图像的边缘细节信息.最后依据融合后的小波系数重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改善了融合效果,提高了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