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904篇 |
免费 | 3163篇 |
国内免费 | 202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206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4850篇 |
化学工业 | 29414篇 |
金属工艺 | 2140篇 |
机械仪表 | 1250篇 |
建筑科学 | 5240篇 |
矿业工程 | 2189篇 |
能源动力 | 826篇 |
轻工业 | 3851篇 |
水利工程 | 1078篇 |
石油天然气 | 4670篇 |
武器工业 | 657篇 |
无线电 | 432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876篇 |
冶金工业 | 1536篇 |
原子能技术 | 450篇 |
自动化技术 | 254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615篇 |
2023年 | 1153篇 |
2022年 | 1585篇 |
2021年 | 1864篇 |
2020年 | 1646篇 |
2019年 | 1320篇 |
2018年 | 556篇 |
2017年 | 1028篇 |
2016年 | 1363篇 |
2015年 | 1658篇 |
2014年 | 3380篇 |
2013年 | 2959篇 |
2012年 | 3413篇 |
2011年 | 3759篇 |
2010年 | 3386篇 |
2009年 | 3806篇 |
2008年 | 4193篇 |
2007年 | 3700篇 |
2006年 | 3424篇 |
2005年 | 3517篇 |
2004年 | 3131篇 |
2003年 | 2715篇 |
2002年 | 2407篇 |
2001年 | 2247篇 |
2000年 | 2008篇 |
1999年 | 1644篇 |
1998年 | 1603篇 |
1997年 | 1256篇 |
1996年 | 1300篇 |
1995年 | 1298篇 |
1994年 | 1009篇 |
1993年 | 746篇 |
1992年 | 700篇 |
1991年 | 566篇 |
1990年 | 550篇 |
1989年 | 452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1年 | 4篇 |
194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93.
94.
以三氯化铁和壳寡糖为原料,合成了壳寡糖铁配合物,产率为55.56%。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铁含量为27.60mg/g。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两种表征手段,证实了壳寡糖铁配合物的合成。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DPPH法测定壳寡糖铁配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壳寡糖铁配合物的抗氧化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壳寡糖铁配合物的抗氧化能力高于壳寡糖。2.0mg/mL的壳寡糖铁配合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9.84%,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5.76%。 相似文献
95.
地-电离层空腔中水平激励极低频(Extremely Low Frequency,ELF)场强可表示为勒让德函数及其导数的级数和,利用勒让德函数迭代公式,提出了极低频水平偶极子在地电离层空腔中激励场的计算新算法.将该方法近区场的计算结果与半空间水平偶极子激励场计算结果对比,远场区结果与Bannister(dir.+ind.)公式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新算法的正确性和精度.将本算法应用至几Hz以下,可获得特殊规律:远区电场、磁场水平分量与方位角无关,电场水平分量方向与偶极矩方向平行,磁场水平分量方向与之垂直. 相似文献
96.
97.
98.
99.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减少CO2排放和抑制全球气候变化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国内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主要有地下水换热系统和地埋管换热系统2种方式,其共同优点是能源利用系数高、安全稳定、零污染排放等,但在换热效率、开发利用条件、空间占用等方面各有利弊。本文叙述了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系统适宜性评价指标,结合郑州市浅层地热能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分别进行了抽水与回灌试验、岩土热物性参数测试、地层热响应试验等现场试验,对浅层地热能2种换热方式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建设区岩土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和容积比热容,有利于热量的传导与保持;但区域水位埋深浅,现场试验回灌量仅107.37 m3/d,回灌能力较差。相比之后,优化设计并选择了更适用于建设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地下埋管换热系统。 相似文献
100.
比较了产朊假丝酵母、毕赤酵母、面包酵母和啤酒酵母培养过程中细胞壁甘露聚糖的合成与释放特性。结果表明:四种酵母的甘露聚糖合成均为生长偶联型;不同类型酵母的甘露聚糖合成能力差异显著(p<0.05),合成能力最强的啤酒酵母细胞壁甘露聚糖含量最高可达0.62g/L发酵液,而合成能力最弱的毕赤酵母仅为0.47g/L发酵液。四种酵母的甘露聚糖最大释放量均出现对数生长中期,并且不同类型酵母释放效率差异较大,最高值毕赤酵母甘露聚糖释放量达到了0.27g/L发酵液,最低值啤酒酵母仅有0.15g/L发酵液。乙醇显著刺激四种酵母的甘露聚糖释放(p<0.05),其中对产朊假丝酵母的影响最显著且在5%乙醇浓度下,与对照相比,其甘露聚糖释放量和释放率分别大幅提高了152%和12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