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17篇
  免费   3622篇
  国内免费   2387篇
电工技术   3357篇
综合类   4338篇
化学工业   13226篇
金属工艺   7212篇
机械仪表   4009篇
建筑科学   10929篇
矿业工程   3440篇
能源动力   972篇
轻工业   7317篇
水利工程   1682篇
石油天然气   3608篇
武器工业   968篇
无线电   2743篇
一般工业技术   7279篇
冶金工业   2575篇
原子能技术   200篇
自动化技术   1371篇
  2024年   594篇
  2023年   1881篇
  2022年   2431篇
  2021年   2507篇
  2020年   1987篇
  2019年   1969篇
  2018年   1012篇
  2017年   1536篇
  2016年   1725篇
  2015年   2059篇
  2014年   4017篇
  2013年   3124篇
  2012年   3751篇
  2011年   3797篇
  2010年   3587篇
  2009年   3964篇
  2008年   4293篇
  2007年   3764篇
  2006年   3552篇
  2005年   3339篇
  2004年   2984篇
  2003年   2626篇
  2002年   2231篇
  2001年   2029篇
  2000年   1677篇
  1999年   1509篇
  1998年   1314篇
  1997年   1074篇
  1996年   957篇
  1995年   879篇
  1994年   709篇
  1993年   559篇
  1992年   502篇
  1991年   425篇
  1990年   341篇
  1989年   385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91.
本文制备了电纺月桂酸(L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纳米纤维/机织物的复合织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选用纯棉纱线、毛纱线、涤棉纱线、腈纶纱线和涤纶纱线分别作为经纬纱线,在实验室制备机织物小样,同时,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LA/PET纳米纤维,将LA包裹在PET基材之中.之后通过缝合的方式,将电纺LA/PET纳米纤维和机织物构造成三明治结构的复合织物.对纳米纤维的形貌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分别探究了LA/PET的质量比,机织物组织结构和机织物材料对复合织物保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PET纳米纤维呈圆柱形,具有光滑表面,LA和PET展现出良好的相容性,热焓值略低于理论值,但相变温度改变不大.复合织物的热保温性能测试表明,复合织物的保温性能都优于未加入相变材料的织物,同时展现出良好的热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低碳钢进行微镁处理,以SEM-EDS和金相显微镜为表征手段,通过与空白样的对比,研究钢中夹杂物、组织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微镁处理使得夹杂物从Al_2O_3转变为Mg-Al-O复合夹杂物,并且其尺寸明显细化,密度显著增加。组织分析表明:Mg-Al复合夹杂物能够诱导晶内针状铁素体形核,并且在这些夹杂物附近的铁基体中存在贫锰区。理论分析认为这促进了晶内针状铁素体的形核,结晶核心起源于复合夹杂物中镁铝尖晶石的镁空位。  相似文献   
99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因此要求对汽车零部件的加工工艺进行进一步地优化和完善,传统汽车零件的加工工艺主要有热形成和冷形成两种,这两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加工特点,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缺陷和不足,难以满足当前的零件加工需求。本次研究中首先将对热形成与冷形成加工工艺的特点以及缺陷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温冷复合成形工艺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我国汽车零件的加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在纺织纤维基材表面采用二次溅射沉积法制备了Cu/Al_2O_3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X)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室温环境下存放3600h的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元素含量以及屏蔽效能进行了测试,并与相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纯Cu薄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纯Cu薄膜结构的不稳定性相比,由于复合薄膜表层Al_2O_3薄膜的结构稳定性和致密性,Cu/Al_2O_3复合薄膜在保证高屏蔽性能的前提下,具有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995.
电子元器件镍金复合镀层厚度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测试》2017,(3):9-14
目前,电子元器件复合金属镀层厚度的测量主要采用具有破坏性的金相切片法,该方法会对样品造成不可逆损伤。鉴于此,该文提出先培养基片,再通过X射线荧光测厚仪测量复合镀层厚度的基于过程工艺控制的无损检测法,并探究双层和三层镍金复合镀层结构,得到内层镀层对外层镀层测量的影响因子,并研究其测量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该培养基片法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实现电子元器件复合金属镀层厚度的精确测量,为电子元器件生产过程中复合镀层厚度的控制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完善电子元器件镀涂工艺。  相似文献   
996.
通过阳极氧化技术制备高度有序的多孔阳极氧化铝(AAO),交流扩孔后,在不同条件下向氧化铝孔内以50Hz的交流频率沉积Cu-Ni纳米复合粒子。经光谱测试分析可知:在电压12V、时间600s、温度25℃条件下制备的涂层具有良好的太阳光吸收性能,吸收率为0.91、发射率为0.18、品质因子为4.9。经SEM,XRD分析可知,复合氧化膜涂层表面得到CuAl_2O_4/Cu-Ni复合纳米棒阵列。目标涂层经600℃高温处理后,吸收率、发射率波动很小,涂层体系的热稳定性得到提高。其中,CuAl_2O_4的存在限制高温环境下Cu,Ni金属颗粒在界面处的扩散,减小氧化概率。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双脉冲复合电镀技术,在瓦特型镀液中,制备含微-纳米TiC颗粒的Ni基复合镀层。研究镀液中纳米TiC添加量对复合镀层微观形貌、组织结构、硬度、摩擦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添加纳米TiC后,Ni-TiC复合镀层表面出现团聚、致密度降低,复合镀层的组织为Ni和TiC;随镀液中纳米TiC添加量的增加,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摩擦因数则先降后升;当纳米TiC颗粒添加量为6.0g/L时,复合镀层显微硬度最大,为445HV,摩擦因数较小,为0.22,磨损机制以磨料磨损为主;在900℃,100h氧化条件下抗氧化性能最佳,氧化增重为6.828mg/cm~2,为微米复合镀层的0.5倍。  相似文献   
998.
为了研究不同烤燃条件下复合推进剂(PBT/HMX/Al/AP/BU)的响应特性,采用DSC研究了复合推进剂及单组分的热分解特性。复合推进剂的初始分解温度为187.27℃,单组分中BU初始分解温度最低,为192.95℃,表明复合推进剂的热分解过程是从BU开始;分别测量了在快/慢烤试验中,复合推进剂内部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快烤试验中,样品内部温度分布极不均匀。点火90 s后,样品发生反应,此时样品中心的温度为85℃,钢管端盖破裂,样品发生燃烧反应。2)慢烤试验中,样品内部温度分布均匀,几乎无温度差,样品发生反应时,样品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均为133℃,试验后样品钢管完全破碎,样品发生了爆轰。由此可见,慢烤试验中,由于样品内部温度分布均匀,发生反应时,大部分样品都处于临界反应温度,一旦激发,破坏效应比快烤试验更严重。  相似文献   
999.
通过优化爆炸焊接工艺和采用顶柱以及复管加长的方式得到了无缩径和未结合区的爆炸焊接3Cr13Mo/42CrMo复合棒,试验表明,淬火热处理可将复合棒复层硬度提高35%,达到HRC54,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加复合棒的界面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1000.
余雯雯  石建高  宋伟华 《材料导报》2017,31(Z1):43-46, 77
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二氧化硅(SiO_2)渔用纳米复合单丝,并研究了牵伸倍数和纳米粒子含量对UHMWPE单丝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及动态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_2在UHMWPE单丝基体中的分散为纳米级分散,且分布均匀。当纳米SiO_2含量增加时,熔点和结晶度基本不变,而UHMWPE/SiO_2纳米复合单丝的取向度增大,断裂强度和结节强度增大。动态力学分析表明,当纳米SiO_2含量增加时,纳米粒子与聚乙烯链段相互作用力增强,晶区附近受限的非晶区链段增多,α转变峰逐渐增强增宽。通过纳米改性技术,能够显著改变聚乙烯单丝的粘弹性能,并使聚乙烯单丝的力学性能提高,为实现渔用聚乙烯纤维材料的改性与高性能化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