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9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7篇
电工技术   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72篇
化学工业   1065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547篇
建筑科学   1147篇
矿业工程   14篇
能源动力   13篇
轻工业   599篇
水利工程   671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无线电   6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5篇
冶金工业   66篇
原子能技术   23篇
自动化技术   37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在水稻生育期,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以便使水稻产量和质量得到保证。基于此,结合过去水稻生育期采取的病虫害防治举措,对水稻病虫害防治问题展开了分析,并从环境预测、阶段防治、综合防治三方面提出了新的防治策略,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为充分利用有效降水,合理制定灌溉决策,通过收集南方典型水稻种植区湖北省漳河灌区钟祥站点1965年—2016年52a逐日气象资料,利用降水集中度指数,基于Morlet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水稻不同生育期内降水分布特征及其在水稻灌溉决策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水稻全生育期降水正逐步向分散均匀的阶段转变,分蘖期较拔节—孕穗和乳熟—黄熟两个生育期降水集中,且作为需水敏感期的拔节—孕穗期降水集中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Umk值最大。在灌溉决策当中,就全生育期而言,随着降水分布均匀,应考虑充分利用有效降水,适当减少灌溉水量或次数,避免灌溉水浪费;就各生育期而言,由于分蘖期降水较集中,应适当避免降水极值发生导致灌则灌水浪费、不灌则受旱的情况发生,同时针对需水敏感的拔节—孕穗期降水集中度呈现上升的趋势,在未来应加强此阶段灌溉决策,保证作物正常需水。  相似文献   
994.
在全球环境日益复杂化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环境问题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寒地环境作为全球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一,其室内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区域人群的生存问题。哈尔滨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寒地城市,对其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调查对改善我国寒地室内环境品质、从设计层面提高寒地城市室内环境舒适条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文中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哈尔滨室内环境构成元素、冬季室内温度及行为心理因素等多个影响室内环境舒适度的问题进行分项问卷调查,被调查者包括多个年龄段和多种室内空间形态。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之后,进而提出哈尔滨室内环境舒适度优化的建议,以便于提高我国寒地城市室内环境的舒适度水平。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水稻间歇灌溉是本灌区试验站在多年试验中总结筛选出来的一种节水增产的明显的水稻灌溉新技术。1989年在灌区范围内示范推广了3.34ha。试验和推广资料均表明,间歇灌溉可使水稻每0.0667ha(1亩)增产稻谷5—10%,节省水量50m~3左右。提高了水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98.
旱育稀植主要靠分蘖增产,叶和蘖有同伸关系,叶子制造的光合输送到穗部而积累起来。旱育能壮秧,成为协调水稻群体发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9.
1000.
虎林市有3.6万公顷草炭地尚待开发,开发草炭地有利于涝区治理.起“平原水库”的作用.在实行“以稻治涝”中,利用草炭潜没容重呈负值的特性,利用湿浸润的灌溉方法,发挥田间持水高达338%的特性种水稻,灌溉定额只有210m~3/亩,比井灌区平均用水量节水70%.水稻产量平均350kg/亩,既开发了泥炭资源,又达到治涝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