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4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11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46篇
水利工程   24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3篇
冶金工业   10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彝山鸡嗉果     
杜文明 《美食》2004,(1):58-58
忘不了彝山那一树树的鸡嗉果。深秋的时节,天高云淡,彝山那葱茏的山坡、腹地、山间、沟壑,那万木丛中仍生机盎然,让人感到有一股阳春的暖意。映入眼帘的是满山遍野的鸡嗉果像千千万万只红红的小灯笼缀满枝头,在萧瑟的秋风中红得发紫,令人陶醉,目不暇接。在这鸡嗉果的世界里,漫步其间,空气透明而清爽,清风徐来,捎来的果实香气四溢,  相似文献   
82.
苗族史诗《铸日造月》中讲到:远古时候,天空落下5把火,从此大地才有了火。彝族史诗《查姆》中说:“独眼睛这代人,用火来御寒,用火来作伴侣,用火来烧东西……生吃树果有生味,热吃树果味道美。人类从此冷暖能分辨,从此生熟能分清。”  相似文献   
83.
84.
85.
《个人电脑》2014,(9):69-69
正八月底的北京,暑气渐褪。首都迎来了一群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淳朴的孩子们,他们来自四川大凉山,此行是为了参加他们期盼已久的由希捷科技公司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的"2014四川大凉山希捷希望小学科技夏令营"活动。该夏令营于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办,并于8月26日举行"希捷科技日"活动,希捷科技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旭东等出席活动。凉山位于我国四川省西南部,是中国  相似文献   
86.
《电脑迷》2013,(5):24
2013年4月,《电脑迷》杂志IT微公益项目正式启动,除得到华硕电脑这样同样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认同并支持外,还得到中科普集团、重庆工商大学等机构的认同。在滇西北支教团的帮助下,《电脑迷》&华硕台式电脑IT微公益第一站落地点选在了俗称小凉山的丽江宁蒗彝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87.
退休以后,去自驾支教。……六年前,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有一个愿望。……利用信息技术,将教育的温暖与欢乐,绵延到12000公里以外的大山中。……因为在那里。有人卖掉房子,盖起学校。有人背井离乡,前往支教。也有人只身千里,送去欢笑。……因为在那里。没有网络,甚至没有公路,教育面临着挑战。但对于孩子而言,鞋子破了,也要徒步去上学。……于是,"十八道弯"山路崎岖,"云海"翻腾。驱车驶过,转眼间12000公里行于脚下。……在北川,在汶川,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宁强,在临沧,在普洱。  相似文献   
88.
凉山彝族的饮食文化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文章挖掘了凉山彝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梳理凉山彝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形成过程,并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从开发层级、开发状态等角度进行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凉山州彝族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89.
对凉山彝族民居建筑中采光形式内容的介绍,针对凉山彝居中采光口的布局、结构、代表的民族文化深层意义等方面进行浅显的探讨,对其建筑采光所反应的技术与民族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高度评价凉山彝族民居独特的采光技术所产生的建筑室内光环境。  相似文献   
90.
经典需要回顾,文化需要传承,历史悠久的中国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经典艺术与文化形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艺术形式并未保持其应有的连贯性,而是被时间所稀释,逐渐走出人们的视野。传统艺术与审美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保持传统艺术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在艺术界立足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