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398篇 |
免费 | 18498篇 |
国内免费 | 1059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3916篇 |
技术理论 | 4篇 |
综合类 | 14500篇 |
化学工业 | 2459篇 |
金属工艺 | 2134篇 |
机械仪表 | 9855篇 |
建筑科学 | 4676篇 |
矿业工程 | 4628篇 |
能源动力 | 2273篇 |
轻工业 | 2590篇 |
水利工程 | 2353篇 |
石油天然气 | 1551篇 |
武器工业 | 1774篇 |
无线电 | 2543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560篇 |
冶金工业 | 1287篇 |
原子能技术 | 450篇 |
自动化技术 | 5804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4028篇 |
2023年 | 6151篇 |
2022年 | 6799篇 |
2021年 | 7828篇 |
2020年 | 6582篇 |
2019年 | 5711篇 |
2018年 | 3125篇 |
2017年 | 4070篇 |
2016年 | 4405篇 |
2015年 | 5269篇 |
2014年 | 8207篇 |
2013年 | 7305篇 |
2012年 | 8531篇 |
2011年 | 8527篇 |
2010年 | 7857篇 |
2009年 | 8319篇 |
2008年 | 9084篇 |
2007年 | 7760篇 |
2006年 | 5727篇 |
2005年 | 5246篇 |
2004年 | 4341篇 |
2003年 | 3462篇 |
2002年 | 2574篇 |
2001年 | 2149篇 |
2000年 | 1684篇 |
1999年 | 1493篇 |
1998年 | 1237篇 |
1997年 | 1064篇 |
1996年 | 927篇 |
1995年 | 726篇 |
1994年 | 712篇 |
1993年 | 493篇 |
1992年 | 549篇 |
1991年 | 466篇 |
1990年 | 491篇 |
1989年 | 458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3年 | 1篇 |
1959年 | 4篇 |
195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针对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仪(Ф-OTDR)信号信噪比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变分模态分解(VMD)结合独立成分分析(ICA)的去噪方法。首先,采用模拟退火方法(SA)对VMD进行优化;然后,采用SA-VMD将预处理后的Ф-OTDR信号分解成一系列本征模态分量(IMF),并根据相关准则选取IMF分量进行虚拟噪声重构;最后,将原始信号与虚拟噪声作为ICA的输入,去除信号中的噪声,提高信号信噪比。采用自行设计的相干Ф-OTDR系统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去除噪声,与EMD-ICA和SA-VMD方法相比,信噪比提高了4dB,这对系统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为实现高精度室内定位,本文设计了一种可见光 通信(VLC)室内定位系统,并通过 结合优化的朗伯模型、码分多址技术(CDMA)、三边定位算法而有效提升了定位精度和系统 扩展性。首先,每个发光二极管(LED)的ID信息经过直接序列调制后加载到LED驱动电路上 ,LED发出带有自身ID信息的灯光信号。在接收端通过光电探测器(PD)接收灯光信号,并 根据扩频码的正交性恢复出ID信息及接收信号强度(RSS),以此提高信道容量并增强系统 抗干扰能力。然后,根据朗伯光源模型,由三边定位算法得出待定位点的定位估计坐标。为 进一步提高精度,引入k最近邻(KNN)思想,采集适当的指纹点并由指纹点信息对每盏灯在 定位估计坐标处的朗伯光源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由优化后的朗伯模型计算出精度更高的定位 坐标。在1m×1m×1.35 m的空间区域中,进行本VLC室内定位系统 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提 出的高精度VLC室内定位系统的平均定位误差降低至2cm左右,其定位精度相比于传统三边 定 位算法提升了30%。此外,该系统方案所采用基于指纹点信息优化朗 伯模型参数的方法具备良好的实用扩展性,可实现广阔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994.
在无线感知网络节点部署中,目标区域的覆盖率大小对信号检测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智能优化算法来提高区域覆盖率已成为当前无线感知网络节点部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提高分布式无线感知网络对目标区域内的重点区域的覆盖率和减少冗余感知节点的投放,论文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无线感知网络节点部署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随机部署满足连通性的少量感知节点后初次工作来定位和估计出重点区域,然后将估计出的重点区域融入到粒子群算法的目标函数和粒子更新方程中实现对感知节点的重新部署,从而更好的优化了重点区域的覆盖率和减少冗余感知节点数量。仿真结果表明,与标准粒子群算法及其他优化算法相比,论文所研究的算法有更高的覆盖率和更低的迭代次数。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将信道误码分布模型归结为简单泊松分布和复合泊松分布,在计算机大量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帧同步码误码分段,采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并修正,来获得更加准确可靠的系统信道实时误码率,为误码率的检测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并结合某数字微波电子抗干扰课题,提出了实施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999.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各种非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有效的星际路由算法,它以目前广泛应用的链路一状态算法为基础,针对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加以改进,并加入了优化措施,仿真结果显示系统性能大大提高:切换率降低,抖动减小,可靠性增加等,而付出的链路代价甚小。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随机脉冲尾注差原理,导出了二进制两路尾数求差的计算法。在不增加门速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解决了随机脉冲因交叠所产生的计数错误。另外,在设计集成电路组件时,内部增设超前进位专用加法器电路,从而保证该组件经多级串联后整体电路仍能实现快速计数功能。集成电路运行实验表明,设计原理及运行性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并可填补集成电路对随机脉冲求差的空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