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545篇 |
免费 | 2628篇 |
国内免费 | 113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60篇 |
综合类 | 3815篇 |
化学工业 | 15127篇 |
金属工艺 | 887篇 |
机械仪表 | 768篇 |
建筑科学 | 6355篇 |
矿业工程 | 526篇 |
能源动力 | 270篇 |
轻工业 | 28595篇 |
水利工程 | 718篇 |
石油天然气 | 909篇 |
武器工业 | 188篇 |
无线电 | 70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265篇 |
冶金工业 | 450篇 |
原子能技术 | 89篇 |
自动化技术 | 2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9篇 |
2023年 | 1514篇 |
2022年 | 1762篇 |
2021年 | 1970篇 |
2020年 | 1455篇 |
2019年 | 1318篇 |
2018年 | 714篇 |
2017年 | 1099篇 |
2016年 | 1221篇 |
2015年 | 1628篇 |
2014年 | 3456篇 |
2013年 | 2551篇 |
2012年 | 3461篇 |
2011年 | 3499篇 |
2010年 | 3123篇 |
2009年 | 3389篇 |
2008年 | 3766篇 |
2007年 | 3221篇 |
2006年 | 3108篇 |
2005年 | 3107篇 |
2004年 | 2680篇 |
2003年 | 2349篇 |
2002年 | 1732篇 |
2001年 | 1551篇 |
2000年 | 1552篇 |
1999年 | 1324篇 |
1998年 | 1232篇 |
1997年 | 1080篇 |
1996年 | 961篇 |
1995年 | 938篇 |
1994年 | 851篇 |
1993年 | 771篇 |
1992年 | 698篇 |
1991年 | 670篇 |
1990年 | 525篇 |
1989年 | 485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静电纺丝法将胶原蛋白肽与普鲁兰共混,以水为唯一溶剂,制备纳米纤维膜,研究不同胶原蛋白肽添加量对纺丝效果的影响。分析不同胶原蛋白肽/普鲁兰配比对纺丝液溶液性质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分析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利用高级综合热分析系统和单纤维强力仪研究纤维膜的热学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胶原蛋白肽含量对溶液电导率影响显著,在胶原蛋白肽/普鲁兰配比为60/40时可以得到均匀度高的纳米纤维,平均直径为300 nm,纤维膜的应力、应变值与COP含量成反比。拟合结果显示,胶原蛋白肽与普鲁兰之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以分子间氢键为主,纳米纤维膜DSC曲线上的热焓值较单一成分小,热稳定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92.
993.
为了保证棉/聚乳酸纤维混纺织物的浆纱质量,介绍聚乳酸纤维特性、棉/聚乳酸纤维混纺织物规格及技术条件,通过对比聚乳酸纤维与棉纤维的性能差异,总结棉/聚乳酸混纺织物浆纱工艺的技术难点;从浆料选择及浆料配方的确定、浆纱工艺控制方面,详述上浆工艺的优化、浆纱质量及织造效果。指出:合理的浆料配方、适当的渗透与被覆是提高浆纱可织性的关键,应根据纤维特性、纱线密度、品种结构、上浆工艺等选择浆料;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选用粘附性、成膜性良好的变性淀粉和高分子聚合浆料为主的浆料配方,配合“两高一低”上浆工艺,合理控制上浆率、回潮率,采用后上蜡工艺等,可实现棉/聚乳酸混纺纱上浆后贴伏毛羽、增强耐磨性、提高浆纱可织性的目标,织机开口清晰度、布机效率和布面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994.
超细纤维合成革(简称超纤革)是替代天然皮革的理想材料,但超纤革的透水汽性能与天然皮革相比仍存在差距,有待提升。文章概述了超纤革的制备过程,分析了超纤革的性能及其在透水汽性能方面的不足,并从超纤革的主要组分,即超纤革基布和聚氨酯树脂入手,探讨了超纤革透水汽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总结了对超纤革基布的水解、增加活性基团和亲水剂等改性方法,阐述了对聚氨酯树脂的填料、接枝聚合和共混等改性措施,探讨了对超纤革的后整理改性选项,最后提出了超纤革透水汽性能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5.
996.
为拓展聚乳酸(PLA)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在医用敷料领域的应用,以聚乙二醇(PEG)、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共混改性PLA为原料,利用熔喷非织造成形方法制备PLA/PEG/SDS超细纤维材料,并对其结构和导液特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DS质量分数由0%增大到1.5%,PLA/PEG/SDS共混聚合物的冷结晶温度从116.02℃降至93.58℃(降低约23.9%),熔融温度从164.10℃降至150.58℃(降低约8.9%);材料中超细纤维(纤维直径<5μm)的数量占比从0%增大至57%,同时5μL水的浸没时间从0.24 s降低至0.06 s,液体扩散面积从36.05 cm2增大至78.26 cm2,吸水速率从4.38%/s提升至9.15%/s,液态水分扩散速率从2.21 mm/s提升至8.34 mm/s,表明液体导液特性有所提升,可用做敷料和补片等医用护理材料的基材。 相似文献
997.
针对空气过滤纤维材料的过滤效率、阻力和使用寿命难以平衡的问题,采用多喷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直径、形貌纤维及不同纤维沉积顺序的聚酰胺6/聚苯乙烯(PA6/PS)复合纳米纤维膜,测试了复合膜的平均孔径及孔隙率,建立了纤维结构与过滤效率及阻力的构效关系;结合扫描电镜表征探讨了不同形貌、直径纤维的叠加次序对过滤寿命及细颗粒物沉积行为的影响,系统研究了过滤风速、细颗粒物尺寸对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33 cm/s的风速下,以多喷头静电纺丝方式制备的PA6/PS复合膜具有更好的抵抗风速变化的能力,在长期使用中阻力增加较缓慢,其具有93.13%的过滤效率,30.67 Pa的过滤阻力和0.088 9 Pa-1的品质因子,综合过滤性能优于同等条件下H10等级(过滤效率>90%)的商业玻璃纤维过滤膜。 相似文献
998.
为开发高质量的气敏传感器,利用水浴静电纺丝法制备以涤纶(PET)为芯纱,聚酰胺6(PA6)纳米纤维为包覆层的微纳纤维复合纱(MNY),基于原位聚合方法对MNY进行连续导电处理,制备微纳米纤维复合纱/聚苯胺(MNY/PANI)复合导电纱,以此作为气敏元件,同时将相同参数下制备的PET/PANI复合导电纱也作为气敏元件进行对照,探究不同结构纱线之间气敏效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MNY具备良好的皮芯结构,经导电处理后MNY表面均匀分布了聚苯胺颗粒,MNY/PANI的电导率最高可达7.53 S/cm;相比于PET/PANI气敏元件,MNY/PANI气敏元件因其纳米结构的高比表面积对NH3的灵敏度更高,能表现出更好的响应-恢复效果,重复性和稳定性更好,已初步具备了作为优良气敏元件的条件。 相似文献
999.
为明确非溶相共混熔喷非织造技术制备超细纤维材料过程中的微相分离机制,并进一步明晰超细纤维材料结构和性能的调控规律,挖掘熔喷非织造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潜力,从非溶相共混熔喷机制出发,介绍了利用多种聚合物进行非溶相共混熔喷时的微相分离特点,综述了非溶相共混熔喷的聚合物匹配体系现状以及不同种类聚合物共混对超细纤维材料性能的影响,阐述了非溶相共混熔喷超细纤维材料的功能性应用形式和领域,最后探讨了非溶相共混熔喷目前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共混熔喷非织造技术制备超细纤维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