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篇 |
综合类 | 12篇 |
化学工业 | 68篇 |
金属工艺 | 12篇 |
机械仪表 | 1篇 |
建筑科学 | 13篇 |
矿业工程 | 4篇 |
能源动力 | 5篇 |
轻工业 | 27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40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4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激活注入水中的内源微生物,对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区块聚合物驱后加入的营养体系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4g/L的葡萄糖、0.4g/L的蛋白胨、0.2g/L的酵母粉、0.4g/L的硝酸铵和0.2g/L的磷酸氢二铵组成了该区块最佳的营养体系。在65℃和10MPa的高温、高压条件下,该体系可以充分激活注入水中的内源微生物,使菌液密度增至1.48×109个/mL,乙酸质量浓度上升至0.6g/L,且菌液的表面张力降低至33.2mN/m。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在油藏环境下应用该营养体系激活内源微生物,原油采收率可提高6.4%。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中一区馆3区块共注入该营养体系405t,累积增油量约为1.0×104t。 相似文献
72.
为了确定克拉玛依油田93号油井内源微生物采油最佳激活剂配方,采用响应面法结合原油降解率及降黏率指标研究了可溶性淀粉、硝酸钾、磷酸氢二钾质量浓度对内源微生物采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内源微生物采油效果均有显著影响,回归模型很好地反映出各因素水平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同时得出最佳激活剂配方:可溶性淀粉10.9 g/L,硝酸钾 3.2 g/L,磷酸氢二钾0.9 g/L,此时原油降解率及降黏率的预测值为65.04%、42.03%;实际测得原油降解率及降黏率为69.27%、45.17%,误差仅为4.23%及3.14%。说明采用响应面法筛选出的激活剂配方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为进一步开展现场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3.
激活剂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强化作用及修复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实验中,通过添加氮源、葡萄糖、H2O2、木屑4种不同作用的激活剂来强化修复,考察了激活剂的强化修复效果以及各激活剂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定氮源、H2O2和木屑的添加量3个影响显著性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研究,得到最优实验条件,并建立了土壤石油残留率与各激活剂添加量的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最佳实验条件为C/N质量比24.6、H2O2的加入量(质量分数)0.32%,木屑加入量2.9%;在此条件下,石油污染土壤强化修复30 d后的石油残留率的理论值达43.6%(以修复前土壤样品的石油烃含量为基准), 验证值为42.4%,两者相差不大,该模型能用于预测和分析添加激活剂强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情况。 相似文献
74.
为提高Nb-Si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在其表面制备Mo-Si-B涂层。通过Thermo-Calc计算的方法,从热力学角度分析NaF和AlF_3两种激活剂对Si-B二元共渗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F为激活剂时可以实现Si-B的二元共渗,而以AlF3为激活剂时,难以实现Si-B的二元共渗。通过爆炸喷涂结合包埋渗的方法在Nb-Si合金表面成功制备Mo-Si-B涂层,涂层主要由有弥散硼化物分布的MoSi2外层和未反应的Mo内层构成。涂层在1250℃氧化100h后涂层的氧化增重仅为1.52mg/cm~2,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是由于涂层在高温氧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层具有保护性的硼硅酸盐层。 相似文献
75.
利用人工合成的吸血蝙蝠唾液纤溶酶原激活剂α2(DSPAα2)基因,研究了其在细菌中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纯化和抗体制备.首先人工合成DSPAα2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后,DSPAα2在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的DSPAα2重组蛋白占到细菌总蛋白的32%.包涵体裂解后经亲合层析柱纯化,100mL菌液中能得到2.2mg纯的重组蛋白.用纯化的DSPAα2分别免疫大鼠和小鼠,经ELISA检测,获得了效价达到1∶12800以上的高质量的抗血清.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体能与DSPAα2特异性地结合. 相似文献
76.
以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t-PAIC)为免疫原制备和筛选了一对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一种检测人体血浆t-PAIC的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通过与参比方法比对,选定了反应速度更快的一步法作为反应模式,然后对t-PAIC检测方法的检测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空白限为0.43 ng/mL,检出限为0.91 ng/mL;线性范围为0.91~100ng/mL;重复性CV小于4%,精密度CV小于3%;样本回收率在100%~110%之间;常见干扰物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构建了t-PAIC检测方法的参考区间,健康成年男性参考范围为1.85~15.91 ng/mL,健康成年女性参考范围为1.90~9.43 ng/mL。t-PAIC检测方法反应快速,在血栓疾病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聚合物驱后油藏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对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南二区东部聚合物驱后典型油藏开展了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通过优选由玉米浆干粉、硝酸钠和磷酸氢二铵构成激活剂,与保护剂聚合物交替注入,并运用分子生态学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了内源微生物激活前后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利用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可行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油藏中有明显的产气增压效果;油藏驱动压力的动态变化及代谢产物气体组分CH4和CO2的δ13C同位素含量波动,验证了激活剂的加入促使油藏内源微生物微氧和无氧代谢交替进行;产出液的各项生化监测指标均有明显变化,激活后优势菌群为Pseudomonas、Thauera和Arcobacter,且丰度增高;试验区阶段累计增油3 068.13 t,含水率下降2.2% ,驱油增产效果明显。该试验的成功实施证明了聚合物驱后油藏采用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的工艺方法是可行的,并为同类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8.
为解决微生物采油室内实验科研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式物理模拟产气装置,该装置解决了原有方法难以填装天然岩心来模拟油藏条件下微生物产气的问题,以及微生物作用原油产气过程中气体压力难以实时监测与采集的问题。应用该装置对设计的内源微生物激活剂激活培养,所产气体压力最高可达到1.1 MPa,其中甲烷的含量达到77.79%。所筛选出的激活配方应用到矿场实验后取得了良好效果,激活剂注入后,井口注入压力迅速升高,两轮注入后注入压力累计升高3.5 MPa,试验期间增油3 593 t,提高采收率2.26%。 相似文献
79.
本源微生物降解原油的饱和烃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本源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有效激活剂的选取至关重要.选用2种激活剂A和E激活本源微生物并对原油进行生物降解模拟实验,再对其产物进行饱和烃色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原油正构烷烃优先被降解,Pr/nC17和Ph/nC18值逐渐变大,Pr/Ph值保持不变;使用激活剂A激活本源微生物后,降解油样的正构烷烃组分中的重烃相对含量下降、轻烃相对含量升高,而使用激活剂E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80.
针对胜利油田辛68区块埋藏深、高温高盐,不适合化学驱和转热采提高采收率的开发矛盾,开展了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在对区块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室内研究,获得了长链碳源类激活剂体系,能够激活不同种类功能菌达到10~8个/mL以上,乳化原油粒径小于10μm。物理模拟实验表明,提高驱替效率8.5%。现场激活吞吐试验后收到了明显效果,油藏中微生物被有效激活,产出液表面张力降低,乳化油滴增加,原油黏度降低,油井产油量由试验前的1.0t/d提高到1.8t/d,含水率降低14%,增油降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