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48篇
  免费   2057篇
  国内免费   1069篇
电工技术   1003篇
综合类   2350篇
化学工业   24270篇
金属工艺   1992篇
机械仪表   526篇
建筑科学   2657篇
矿业工程   1533篇
能源动力   156篇
轻工业   5559篇
水利工程   568篇
石油天然气   2079篇
武器工业   198篇
无线电   56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459篇
冶金工业   639篇
原子能技术   169篇
自动化技术   53篇
  2024年   372篇
  2023年   1392篇
  2022年   1755篇
  2021年   1494篇
  2020年   1226篇
  2019年   1323篇
  2018年   671篇
  2017年   990篇
  2016年   1101篇
  2015年   1371篇
  2014年   2580篇
  2013年   2116篇
  2012年   2425篇
  2011年   2609篇
  2010年   2257篇
  2009年   2494篇
  2008年   2620篇
  2007年   2378篇
  2006年   2305篇
  2005年   2252篇
  2004年   2159篇
  2003年   1794篇
  2002年   1418篇
  2001年   1246篇
  2000年   1096篇
  1999年   956篇
  1998年   831篇
  1997年   724篇
  1996年   729篇
  1995年   620篇
  1994年   541篇
  1993年   425篇
  1992年   424篇
  1991年   395篇
  1990年   359篇
  1989年   27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环氧化天然橡胶改性软质聚氯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环氧化度为50%的环氧化天然橡胶(ENR-50)改性软质聚氯乙烯(PVC)体系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用动态力学和电镜分析了PVC与ENR-50的相容性。结果表明:适量的ENR-50可明显改善软质PVC的性能,而且PVC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PVC/ENR-50共混材料的性能越好。虽然DMA测试PVC/ENR-50共混材料只有1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但在微观上并不完全相容。  相似文献   
62.
聚氯乙烯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期国内外在聚氯乙烯(PVC)的共混改性领域内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3.
微表处技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路面养护技术,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的养护,在国内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这一技术在高速公路隧道路面工程的应用,介绍了微表处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过程的控制及路面性能改善。  相似文献   
64.
65.
以全氟辛酸铵/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丙烯酸丁酯(BA)与甲基丙烯酸-2-(全氟壬烯氧基)乙酯(FNEMA)共聚物微乳液(粒径为72nm),并将其与聚氨酯脲-丙烯酸酯(PUA)水分散液进行了共混改性。结果表明,在基本上不影响改性PUA膜吸水率的前提下,改性PUA水分散液的表面张力明显下降,改性膜表面的疏水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6.
67.
68.
69.
改性生物质作为型煤黏结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用NaOH改性生物质秸秆作为型煤黏结剂的可行性,考察了NaOH溶液浓度对生物质改性的影响以及生物质添加量、无机物(MgO和MgCl2)添加量对型煤机械强度、防水性能和着火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OH改性液的质量分数为1.0%~2.0%时,制得的生物质型煤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生物质添加量在2%~20%时,随生物质添加量的增加,机械强度增加,着火温度降低,但防水性较差;而在生物质型煤中加入适量无机黏结剂后,型煤有很高的浸水强度,表现出优越的防水性能。  相似文献   
70.
由石油化工研究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研发的接枝苯乙烯改性膜及其制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将该膜用于润滑油酮苯脱蜡滤液中的甲苯和丁酮溶剂分离回收,在-15℃时,截留率高达88%,对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润滑油基础油的脱蜡主要采用溶剂脱蜡工艺,在使用大量溶剂后还需要对溶剂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此前,溶剂回收一直采用三效蒸发方法,溶剂在加热一冷凝的循环过程消耗了大量能量。为此,大庆化工研究中心研发出了用苯乙烯改性膜高效、低能耗回收溶剂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