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15篇
  免费   3770篇
  国内免费   2421篇
电工技术   4807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4142篇
化学工业   5125篇
金属工艺   1457篇
机械仪表   3866篇
建筑科学   3226篇
矿业工程   1634篇
能源动力   760篇
轻工业   2820篇
水利工程   1519篇
石油天然气   3415篇
武器工业   1082篇
无线电   889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721篇
冶金工业   1341篇
原子能技术   386篇
自动化技术   4611篇
  2024年   386篇
  2023年   1369篇
  2022年   1777篇
  2021年   2036篇
  2020年   1517篇
  2019年   1530篇
  2018年   1027篇
  2017年   1395篇
  2016年   1617篇
  2015年   1889篇
  2014年   3321篇
  2013年   2687篇
  2012年   2931篇
  2011年   3076篇
  2010年   2768篇
  2009年   2806篇
  2008年   2980篇
  2007年   2615篇
  2006年   2412篇
  2005年   2410篇
  2004年   1964篇
  2003年   1676篇
  2002年   1351篇
  2001年   1107篇
  2000年   987篇
  1999年   845篇
  1998年   736篇
  1997年   648篇
  1996年   614篇
  1995年   573篇
  1994年   496篇
  1993年   424篇
  1992年   415篇
  1991年   395篇
  1990年   375篇
  1989年   367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张至斌  杨婷  尹磊  殷昕  张建国 《含能材料》2017,25(3):209-214
以1,1′-二羟基-5,5′-联四唑(BTO)为起始原料合成新型含能材料——1,1′-二羟基-5,5′-联四唑铷(BTORb)。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Rb~+与BTO形成8配位结构,不同片层的BTO与Rb~+交替排列相互连接,构成三维网状结构。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技术(DSC)和热重分析技术(TG-DTG)研究其热分解行为,其热分解温度起始于292℃,表明其热稳定性良好。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计算其非等温反应动力学参数,得到其热分解Arrhenius方程为lnk=13.51-186.3×10~3/RT。计算得到其标准生成焓Δ_fH_(298)~θ为274.91 k J·mol~(-1)。计算其热爆炸临界温度T_b为356.7℃,表明其热安定性较好。800 g落锤下,BTORb的撞击感度H_(50)为34.8 cm,70°摆角、1.23 MPa条件下,其摩擦感度爆炸百分数为36%,静电火花感度50%发火能量为0.34 J。  相似文献   
992.
以二氨基马来腈为原料,经过与三氟乙酸酐缩合、环化,与叠氮化纳再次缩合,合成得到了新型含能化合物5,5'-(2-三氟甲基)-咪唑-4,5-二(1H-四唑),收率61.3%;基于该化合物的酸性,设计合成了2种含能离子盐5,5'-(2-三氟甲基)-咪唑-4,5-二(1H-四唑)的羟胺盐和胍盐。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对中间体及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生成5,5'-(2-三氟甲基)-咪唑-4,5-二(1H-四唑)过程中影响四唑环化反应的关键因素,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介质为水,n(2-三氟甲基-4,5-二氰基咪唑)∶n(Na N3)=1∶2.4,反应温度98℃,反应时间4 h。收率最高达86.3%。通过DSC-TG研究了5,5'-(2-三氟甲基)-咪唑-4,5-二(1H-四唑)的热分解性能,热分解曲线表明化合物直到223.65℃才开始分解,整个分解过程经历了两个主要的放热分解阶段和热失重阶段,最大放热峰温度为285.78℃,说明该化合物结构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93.
以2-羟甲基-2-硝基-1,3-丙二醇为起始原料,通过缩酮反应、氧化偶联反应、水解反应、硝化反应四步反应合成出了2,3-二羟甲基-2,3-二硝基-1,4-丁二醇四硝酸酯(SMX),并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核磁共振谱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Materials Studio Modeling软件中的Growth Morphology方法模拟了SMX晶体的生长形态和结晶习性,分析了重要构晶晶面的表面结构特征,研究了溶剂效应对晶体形貌的影响。采用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液对SMX进行重结晶实验。通过DSC法研究了SMX与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推进剂组份:HTPB、高氯酸铵(AP)、铝(Al)粉、奥克托今(HMX)、黑索今(RDX)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相容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石油醚结晶体系可改善产品的晶体形貌,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相符。SMX与HMX、RDX、Al粉相容性较好,与AP轻微敏感,与HTPB和TDI不相容。  相似文献   
994.
冯博声  薛晓春 《含能材料》2017,25(12):1004-1010
为了探索控制整装式液体发射药火炮燃烧稳定性的方法,设计了多结构的圆柱及圆柱渐扩型观察室,利用高速数字录像系统记录了四股燃气射流的扩展过程,通过处理射流扩展过程的序列图,得到不同时刻燃气射流头部的平均轴向位移,对比了采用不同渐扩比的A型、B型和G型观察室以及在A型观察室中不同喷孔压力、喷孔直径、喷孔中心间距等参数对四股燃气射流在液体工质中扩展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级渐扩型结构能够通过台阶的诱导作用,增强射流径向扰动,当渐扩比(ΔD/L)从0.3增加到0.6,射流轴向位移减小了10.8%;随着喷孔压力增大,气体射流强度增大,喷孔压力从9.18MPa增大到15.30MPa,t=4ms射流轴向位移增加了20.9%;当喷孔直径从1.4mm增大到2.0mm时,轴向位移较快,气液掺混较剧烈,t=5ms射流轴向位移增加了24.1%;增大喷孔中心间距,可以使径向扩展更加充分,减慢轴向扩展,当喷孔间距从16mm增大20mm时,t=5ms射流轴向位移减小了20.6%。  相似文献   
995.
在水下目标特征信息缺乏、声纳阵列孔径有限的条件下,对水下宽带信号开展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波达方位估计研究,具有明显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利用水下信源统计独立的特点,采用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状态一致性变换算法进行方位估计;考虑到水下加性噪声的高斯分布特性,利用小波降噪的预处理技术,消减混合信号中的高斯噪声成分;针对状态一致性变换在低频段的性能退化,提出一种空间重采样修正方法。使用上述基于空间重采样修正的状态一致性变换算法对仿真及海试数据进行处理,目标方位估计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角度分辨率高、需要阵元数少、对先验知识依赖小、低频段性能稳定的优点,相比常规波束形成、子空间法、传统状态一致性变换3类方法更具性能优越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实现弹丸对炮位侦察校射雷达隐身,研究了弹丸对雷达隐身的原理和结构,采用改进弹丸表面和形状的技术,实现弹丸外形隐身,研制S波段、X波段窄带吸波材料,涂覆在弹丸表面上,实现弹丸窄带吸波材料隐身,测试了隐身弹丸的雷达散射截面及其对雷达的隐身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杀爆弹相比,隐身弹丸的雷达散射截面明显减小,被雷达探测到的距离显著缩短,弹丸具备了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研究爆轰波在分叉管内的传播特性,对以H_2/O_2为燃料的分叉式脉冲爆轰发动机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测试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管内不同采样点爆轰波压力,并对其变化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爆轰波在分叉管内传播过程中,分叉口下游主管道内爆轰波在经过6倍管径长度的过渡区后恢复稳定,爆轰强度不变。爆轰波绕射进入分叉支管2,并且在管壁发生多次碰撞和反射,形成过驱爆轰,在燃料充分填充的条件下可以恢复稳定爆轰,爆轰强度与主管道内爆轰波强度相同。在分叉支管2内加装扰流片对加快形成爆轰的影响甚小,分叉支管2内燃料填充率是形成稳定爆轰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8.
针对低成本准隐身飞机,探讨了一种低频外露机载天线的隐身设计,提出了一系列的隐身设计措施(例如优化天线外形、改变安装方式、在天线罩表面涂敷吸波材料等);经过隐身仿真、隐身测试等手段,获取了天线在不同频点、不同极化下的RCS均值,并通过仿真、测试数据对比,验证了隐身改进设计的有效性,并为其他外露物隐身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999.
短切碳纤维对3mm波衰减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导电纤维对电磁波衰减的理论模型,对短切碳纤维在3mm波的干扰效果进行理论计算,并在微波暗室中及野外测试了短切碳纤维对3mm波的干扰效果。结果表明:最佳纤维长度为(2±0.5)mm,最大衰减能力超过-20dB。  相似文献   
1000.
将两种新方法四元数的初始提取法和四元数的实时更新方法,综合运用于鱼雷捷联惯导的初始对准和实时计算并给出了仿真.新的四元数提取法可以克服捷联矩阵的奇点,而新的四元数实时更新方法有精度高和速度快的特点,仿真结果表明,将二者综合应用可以使鱼雷捷联惯导系统的计算更快捷,更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