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8792篇 |
免费 | 21154篇 |
国内免费 | 1071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6351篇 |
技术理论 | 8篇 |
综合类 | 25126篇 |
化学工业 | 35615篇 |
金属工艺 | 9412篇 |
机械仪表 | 14993篇 |
建筑科学 | 25897篇 |
矿业工程 | 15602篇 |
能源动力 | 4321篇 |
轻工业 | 25627篇 |
水利工程 | 12245篇 |
石油天然气 | 8878篇 |
武器工业 | 2385篇 |
无线电 | 1823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0508篇 |
冶金工业 | 11349篇 |
原子能技术 | 3197篇 |
自动化技术 | 2091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8篇 |
2024年 | 4338篇 |
2023年 | 7439篇 |
2022年 | 8851篇 |
2021年 | 10156篇 |
2020年 | 9437篇 |
2019年 | 7663篇 |
2018年 | 4108篇 |
2017年 | 6004篇 |
2016年 | 6987篇 |
2015年 | 7906篇 |
2014年 | 13380篇 |
2013年 | 11046篇 |
2012年 | 13025篇 |
2011年 | 13142篇 |
2010年 | 12246篇 |
2009年 | 12286篇 |
2008年 | 13187篇 |
2007年 | 10998篇 |
2006年 | 9830篇 |
2005年 | 9812篇 |
2004年 | 9453篇 |
2003年 | 8318篇 |
2002年 | 6928篇 |
2001年 | 6304篇 |
2000年 | 5689篇 |
1999年 | 4657篇 |
1998年 | 4311篇 |
1997年 | 4252篇 |
1996年 | 4067篇 |
1995年 | 3914篇 |
1994年 | 3526篇 |
1993年 | 2984篇 |
1992年 | 3051篇 |
1991年 | 3142篇 |
1990年 | 3147篇 |
1989年 | 3269篇 |
1988年 | 461篇 |
1987年 | 287篇 |
1986年 | 259篇 |
1985年 | 168篇 |
1984年 | 180篇 |
1983年 | 137篇 |
1982年 | 117篇 |
1981年 | 73篇 |
1980年 | 49篇 |
1979年 | 16篇 |
1965年 | 8篇 |
1959年 | 8篇 |
194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962.
963.
谭飚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8(2):17-20
外部品质因子是设计谐振滤波器的重要参数,测量出外部品质因子对于获得所需要的滤波特征至关重要。本文描述了使用网络分析仪来测量外部品质因子的方法。文中讨论了单端口,双端口情况下如何测量外部品质因子,并推导了相关的测量公式。 相似文献
964.
965.
966.
基于裂纹扩展与尖端温度演变规律,对18CrNiMo7-6齿轮钢疲劳裂纹扩展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红外热像法建立了齿轮钢裂纹扩展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与应力强度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与断裂力学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差异;通过对齿轮钢的疲劳断裂机理的分析,解释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应力强度因子的增加,18CrNiMo7-6齿轮钢的裂纹扩展速率随之增加;红外热像法对裂纹扩展变化更为敏感,可用于实时监测材料中的疲劳损伤;由于齿轮钢的断裂机理从脆性解理断裂向韧性断裂的转变导致温升速率产生差异,使得红外热像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67.
我国干线公路主要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承担着日益激增交通流量的压力,在长期复杂的自然环境作用、交通荷载以及自然灾害的破坏等条件下,沥青道路可能出现隐患,因此对沥青道路的检测尤为重要。在现有的空气耦合探地雷达天线阵列的基础上,基于时域有限差分的数值模拟正演方法,采用共中心点法(Common Midpoint, CMP)的测量方式,提出了速度谱算法,对多偏移距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沥青层厚度,对天线阵列的离地高度对速度谱成像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单层和多层沥青进行数据仿真。仿真数据结果表明,天线离地高度为25 cm时,速度谱中能量团最为集中,速度估算相对精确,单层与多层的沥青仿真在该高度条件下估算的沥青层厚度相对误差较小,对探地雷达在道路的检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68.
航道桥梁近年来多次发生船舶碰撞桥梁的事故,而这些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到交通运输,还会影响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全,因此在大桥通航前对其碰撞性能分析很重要。通过对清云高速航道水流以及通航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合统计数据,提出了该处设防代表船型并给出了船速的建议值,并以此为依据对几种工况下桥梁的抗撞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发生横向碰撞还是纵向碰撞,弯矩和剪力的最不利位置都存在于塔底(墩底)截面和桩顶截面,但是无论哪种工况下的碰撞,桥梁的安全系数均高于规范规定的要求,因此在正常通航船型情况下,桥梁的安全性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69.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