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0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95篇
电工技术   132篇
综合类   146篇
化学工业   1229篇
金属工艺   137篇
机械仪表   344篇
建筑科学   61篇
矿业工程   55篇
能源动力   99篇
轻工业   656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276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1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7篇
冶金工业   99篇
原子能技术   13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钨酸催化氧化环己酮合成己二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钨酸-有机酸性添加剂为催化体系,在无有机溶剂和相转移剂的情况下,催化30%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酮合成己二酸。当钨酸∶有机酸性添加剂∶环己酮∶过氧化氢=11∶4∶01∶76(摩尔比,钨酸用量为2.5mmol)时,使用有机酸性添加剂来调节钨酸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以钨酸-磺酸水杨酸氧化环己酮效果最优,反应8h时己二酸分离产率达86.8%、纯度为99.9%;以间苯二酚或邻苯二酚为添加剂时,己二酸分离产率分别达到85.9%和84.5%,纯度约为100%;而不使用任何添加剂时,己二酸分离产率只有68.1%、纯度为95.2%。当使用磺酸水杨酸、草酸等为有机酸性添加剂时,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己二酸分离产率均升高。当磺酸水杨酸用量为2.5mmol时,己二酸分离产率和纯度均较高。钨酸-磺酸水杨酸和钨酸-草酸催化体系重复使用5次后,己二酸分离产率仍分别可达80.2%和80.9%。  相似文献   
92.
93.
通过锌膏集气实验、电池放充电实验及电池内阻测试,对无汞可充碱锰电池负极复合添加剂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氢氧化铟具有缓蚀协同作用,该复合添加剂能够明显减缓电池的自放电,同时改善可充碱锰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94.
周荣生  邹从沛 《核动力工程》2003,24(6):545-550,572
Gd2O3-UO2可燃毒物燃料是近年来核电站采用较为普遍的可燃毒物之一。本文研究了在Gd2O3-UO2芯块中添加A12O3、TiO2、V2O5各150μg/g的复合助烧剂对芯块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复合助烧剂后可以降低Gd2O3-UO2芯块的致密化温度.在H2气氛中,1500℃烧结4h后的Gd2O3-UO2芯块的密度可达~97%TD,芯块的闭口孔在1400~1750℃整个温度范围内一直呈下降趋势.烧结温度为1750℃时芯块中气孔数量比1600℃时减少.但单个气孔体积增大.其主要机制可能是小气孔之间发生融合。添加助烧剂后,在1400~1600℃温度之间晶粒生长速度出现不一致.部分晶粒开始迅速生长,晶粒大小分布出现双峰现象;当温度为1750℃时,晶粒大小分布为正态分布.双峰现象消失,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5μm。  相似文献   
95.
李素芳  杨毅夫  陈宗璋  何莉萍  雷叶 《电池》2003,33(3):181-182
对碱性蓄电池镍正极的电极反应及活性材料的研究状况从五个方面,如控制步骤的研究、晶体结构对电极反应的影响、晶体内的添加剂和电解质溶液对反应机理和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镍电极上析氧机理的研究作了较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96.
介绍了特殊用途动力型铅酸蓄电池高利用率活性物质配方的研究,使用单片极板对正、负极活性物质添加剂进行了筛选,对正、负极板制造工艺进行了试验,在单片极板试验基础上确定了活性物质配方,通过样品电池对活性物质利用率进行了考核。活性物质利用率除了与其配方有关外,还受极板的高度、厚度的影响,所研究的活性物质配方,在极板高度达到一般牵引用铅酸蓄电池极板两倍的情况下,活性物质利用率仍高于一般的牵引用铅酸蓄电池。  相似文献   
97.
含Na2O-MgO添加剂自增韧Al2O3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Na2O-MgO系统添加剂的加入量对原位增强Al2O3陶瓷的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的添加剂量范围内,适量的添加剂能促使β'-Al2O3柱状晶的形成,长径比增大,其强度和断裂韧性增加.并讨论了添加剂量对原位增强氧化铝陶瓷的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98.
铅酸蓄电池负极铅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忠强  朱松然 《蓄电池》2004,41(3):105-108
介绍了几种负极极板的典型配方,建议在干荷电极板中使用液体石蜡为防氧化剂,它能与木素磺酸钠匹配,有良好的充电接受能力。建议在阀控固定型蓄电池的负极配方中不加有机膨胀剂;建议负极中各种辅助材料进行预先混合。  相似文献   
99.
含硼铁精矿作球团矿含硼添加剂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精矿为原料,以含硼铁精矿或硼泥为添加剂,研究了不同添加剂情况下,球团矿的技术指标和还原度,分析了含硼铁精矿提高球团矿的强度和冶金性能的原因.对含硼铁精矿作球团矿含硼添加剂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含硼铁精矿是一种良好的球团矿含硼添加剂.  相似文献   
100.
A non-Newtonian rheological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oretically the effects of lubricant additives on the steady state performance of hydrodynamically lubricated finite journal bearings is introduced. In this model, the non-Newtonian behavior resulting from blending the lubricant with polymer additives is simulated by Stokes couple stress fluid model. The formed boundary layer at the bearing surface is described through the use of a hypothetical porous medium layer that adheres to the bearing surface. The Brinkman-extended Darcy equations are utilized to model the flow in the porous region. A stress jump boundary condition is applied at the porous media/fluid film interface. A modified form of the Reynolds equation is derived and solved numerically using a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 The effects of bearing geometry, and non-Newtonian behavior of the lubricant on the steady-stat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pressure distribution, load carrying capacity, side leakage flow, and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ubricant additiv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load carrying capacity and reduce both the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and the side leakage as compared to the Newtonian lubric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