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05篇
  免费   775篇
  国内免费   1204篇
电工技术   562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983篇
化学工业   3170篇
金属工艺   1188篇
机械仪表   165篇
建筑科学   88篇
矿业工程   229篇
能源动力   127篇
轻工业   306篇
水利工程   21篇
石油天然气   117篇
武器工业   53篇
无线电   248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98篇
冶金工业   881篇
原子能技术   133篇
自动化技术   176篇
  2025年   11篇
  2024年   284篇
  2023年   475篇
  2022年   568篇
  2021年   552篇
  2020年   562篇
  2019年   471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319篇
  2016年   319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721篇
  2013年   581篇
  2012年   683篇
  2011年   820篇
  2010年   699篇
  2009年   715篇
  2008年   892篇
  2007年   763篇
  2006年   617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476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e0.8Gd0.2-xBax O2-δ(x=0~0.08)粉体,经干粉压制成型,在不同温度下烧结,得到烧结体;对Ce0.8Gd0.2-xBax O2-δ材料的相结构、烧结性能和电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得的干凝胶在700℃煅烧2 h可得单一立方萤石结构的电解质粉体;压制成型的压坯经1 400℃烧结后形成相对密度达98%的致密结构;Ce0.8Gd0.2-xB‐ax O2-δ烧结体的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随BaO掺杂量增加先升后降,Ce0.8Gd0.16Ba0.04O2-δ烧结体试样的电导率最高,在700℃时可达2.46×10-2S/cm。  相似文献   
102.
为了研究氧气对Al掺杂ZnO薄膜性能的影响,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氧化锌掺铝(ZAO)薄膜,靶材为锌铝合金靶,并研究了薄膜的透光率跟氧氩流量比的关系以及同一氧氩流量比下薄膜光学性能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200℃下氧氩流量比为1:35时有最佳的透光率.250℃下氧氩流量比为1:30时有最佳的透光率;300℃下氧氩流量比为1:15时有最佳的透光率.同一氧氩流量比1:25时,200℃下制备的ZAO薄膜有最佳的透光性.温度更高或者更低都导致薄膜的透光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03.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通过金属Sn粉和Zn粉在770℃下与氧气直接反应,以金为催化剂,成功地在硅片基底上制备了Zn掺杂的SnO2纳米线.对其制备参数进行了优化,获得了分布均匀、表面光滑的纳米线,其平均直径约为50nm,长度可达几十微米.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能谱分析(EDX)、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设备对其形貌、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4.
通过金属有机物热分解法制备了结构为Ag/NTC/SiO_2/Si的薄膜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研究了Cu掺杂对Cu_xMn_(1.56)Co_(0.96)Ni_(0.48)O_(4+y)[x=0~0.25,(x+3)/(4+y)=3/4]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导电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少量Cu(x≤0.2)掺杂可以迅速降低薄膜的室温电阻值,过量则会导致薄膜产生孔隙和缺陷; Cu主要以Cu~+形式存在并占据A位;随着Cu掺杂量的增加,会使Cu~+和Mn~(3+)/Mn~(4+)离子对的含量占比均增加,促进两种电子跳跃机制导电。当x=0.2时,薄膜电阻有最佳的性能:R_(25)=0.082 MΩ,B_(25/50)=3250 K。  相似文献   
105.
孙浩  齐鸣  徐安怀  艾立鹍  朱福英 《半导体学报》2007,28(11):1765-1768
以四溴化碳(CBr4)作为碳掺杂源,采用气态源分子束外延(GSMBE)技术生长了InP衬底上晶格匹配的重碳掺杂p型GaAsSb材料.通过改变CBr4压力,研究了掺杂浓度在(1~20)×1019cm-3范围内的掺杂特性,得到的最大掺杂浓度为2.025×1020cm-3,相应的空穴迁移率为20.4cm2/(V·s).研究了不同生长温度对掺碳GaAsSb外延层组分、晶格质量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480℃是生长优良晶格质量的最优温度.  相似文献   
106.
掺杂铌酸锂晶体吸收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7.
有n缓冲层SOI RESURF结构的电场分布解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健  李肇基  张波 《微电子学》2004,34(2):207-210,214
提出了有n缓冲层SOI RESURF结构的电场分布解析模型,采用MEDICI数值仿真,验证了上述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所建立的解析模型,获得了缓冲层的最优杂质浓度分布,提出了提高SOI RESURF结构耐压的缓冲层分段变掺杂新结构。  相似文献   
108.
高补偿硅的光敏感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电阻率为5 ·cm的p型单晶硅,在高温条件下采用扩散金属锰的方法,得到高补偿硅。并在室温(25℃)和液氮温度(196℃)下,测试了这种高补偿硅材料对光强的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材料是一种光敏感材料,其敏感性受外加的电压、样品的温度及补偿后样品的电阻率影响。  相似文献   
109.
针对制造高压晶闸管p型杂质扩散工艺的不足,进行了开管式受主双质掺杂技术的研究.通过大量试验和工艺论证,研制成一种气(Ga) -固(Al掺杂氧化物) -固(Si)掺杂新工艺.经应用证明,该掺杂技术能明显提高器件的电参数一致性、综合性能和成品率,为电力半导体器件研究和生产开辟了一条可行的受主双质掺杂新工艺  相似文献   
110.
朱军 《现代电信科技》1998,(2):22-25,29
光放大器是长距离大容量光纤通信线路的重要器件,目前应用的器件主要是掺杂稀土元素的光放大器,文章详细阐述了该器件的原理,特性和应用技术,同时还讨论了非硅衬底的非硅纤放大器。此外,对于半导体光放大器和喇曼光放大器的主要问题也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