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88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45篇
化学工业   15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54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16篇
水利工程   151篇
石油天然气   614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9篇
原子能技术   56篇
自动化技术   2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油藏断裂特征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中凹陷是环渤海湾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也是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富油气凹陷之一。目前在凹陷周边所发现的油藏绝大部分是受断裂控制的构造或构造-岩性油气藏,这些断裂对油气藏的控制方式和影响程度,直接决定构造圈闭的评价结果和勘探部署方案。对渤中凹陷目前已发现的237个中浅层油气藏构造特征进行精细解剖,统计对比了断裂的级别、成因类型、断距、断层活动性、断层产状、组合样式、平面形态、遮挡类型、断层泥比率等指标与相应的油藏发育程度,发现在主断裂与次级断裂的合理配置的前提下,渤中凹陷中浅层有利于成藏的断裂特征为:走向NNE、近EW和NE,倾角66°~80°,断距20~150 m,断层活动速率在10~30 m/Ma,断层泥比率SGR大于0.3,断裂带泥质含量Rm大于0.35,组合样式为斜交式、雁列式、Y字形、似花状和阶梯状,并且断裂以反向遮挡为主。平面上在断裂相交处、凸形增压段更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本质上说,断层封闭性是控制构造圈闭成藏的关键,断裂活动速率、规模和断裂类型是影响封闭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42.
渤中凹陷莫霍面特征及盆地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横切渤中凹陷的长电缆地震剖面长约100km,记录时间达14s,探测深度超过莫霍面深达地幔。长电缆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渤中凹陷莫霍面起伏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渤中凹陷古近纪及新近纪的快速沉降主要是在深部地幔物质上涌及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双重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渤海湾盆地整体上表现出以裂陷作用为主、拉分作用为辅的联合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3.
应用FVCOM建立了三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根据实测水文资料,对杭州湾开展了三维潮流泥沙验证,结果基本满意.应用模型计算了杭州湾大潮期间涨落潮泥沙输运过程,通过平面、立面的泥沙分布特征,成功再现了杭州湾潮流泥沙的运动过程.尽管模拟精度达不到平面二维模型的水平,但为三维潮流泥沙模型在强潮河口湾的应用作了重要的探索,通过进一步完善模型参数及分析,模型可以应用于涉水建筑物对附近三维水沙影响的分析评估,可为强潮河口湾开发、水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等提供更加丰富的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
45.
46.
47.
48.
49.
Sustainable need not mean more expensive. Health problems caused by sedentary lifestyles, pollution and injuries from road accidents come at great financial cost — not just for individuals, but also for employers and indeed national governments. Built environments designed to keep people active and away from harm are thus economically beneficial, too. Alisdair McGregor, Ann Marie Aguilar and Victoria Lockhart of Arup cite some of the company's recent schemes in New York and London that have successfully encouraged cycling, strolling and other healthy behaviours, while also avoiding contributing to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50.
People have been using clay to make objects and shelters since time immemorial; but could it also be a key material of the future? San Francisco-based xyqmake-tank’ Emerging Objects has been experimenting with the use of clay in 3D printing, with sophisticated codes producing woven and textured forms and mixing different clays together. The studio's cofounders Ronald Rael and Virginia San Fratello here present these projects, as well as offering a potted history of clay's use and nature. Given its re-resistance and thermal qualities, the benefits of eventually applying such techniques on an architectural scale are cle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