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94篇
  免费   9426篇
  国内免费   8680篇
电工技术   11378篇
综合类   9914篇
化学工业   24998篇
金属工艺   15649篇
机械仪表   11295篇
建筑科学   13164篇
矿业工程   5331篇
能源动力   2087篇
轻工业   11281篇
水利工程   2513篇
石油天然气   6067篇
武器工业   2142篇
无线电   1557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689篇
冶金工业   5017篇
原子能技术   1356篇
自动化技术   15240篇
  2024年   1148篇
  2023年   3954篇
  2022年   4834篇
  2021年   5192篇
  2020年   3807篇
  2019年   4576篇
  2018年   2516篇
  2017年   3811篇
  2016年   4444篇
  2015年   5521篇
  2014年   9443篇
  2013年   7360篇
  2012年   9191篇
  2011年   9980篇
  2010年   8650篇
  2009年   10271篇
  2008年   11264篇
  2007年   9876篇
  2006年   8973篇
  2005年   7887篇
  2004年   6268篇
  2003年   4700篇
  2002年   4152篇
  2001年   3593篇
  2000年   2979篇
  1999年   2619篇
  1998年   1823篇
  1997年   1508篇
  1996年   1415篇
  1995年   1246篇
  1994年   1014篇
  1993年   1088篇
  1992年   1039篇
  1991年   783篇
  1990年   637篇
  1989年   746篇
  1988年   158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扩大己二胺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运用PRO/Ⅱ流程模拟系统,在分析PRO/Ⅱ系统提供的多元物系的物性基础上,采用改进后的Wilson方程,对己二胺精馏工序生产装置进行模拟分析,与生产实际数据对比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正确;对扩产后的装置进行模拟计算,为己二胺生产装置的扩产改造提供依据;对己二胺精馏工序进行了水力学计算,确定了改造方案。投产后的生产结果表明,己二胺的生产能力达到了50kt/a。  相似文献   
102.
103.
多孔陶瓷载体氧化铝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用纳米γ-Al2O3和SB粉制备了多孔陶瓷载体的Al2O3涂层。BET法测定了多孔陶瓷载体Al2O3涂层改性前后比表面积的变化。由SEM照片观察多孔陶瓷载体涂层改性前后表面和断面的形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对多孔陶瓷载体涂层改性均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04.
Ni-Al2O3纳米复合电镀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初步研究了复合电镀各工艺条件:电流密度、镀液pH值和温度以及搅拌方式对Al2O3纳米微粒在镍基复合镀层中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电流密度增大不利于提高镀层中纳米微粒的含量;pH值增大也明显使复合量降低;镀液温度升高,镀层中微粒的复合量随之略有改变;电镀时,加强搅拌或适当改变搅拌方式,可以使复合镀居中的纳米微粒含量提高。还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对Ni-Al2O3镀层表面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5.
The oxidation behavior of Hastelloy-XR alloy was investigated to obtain the optimum surface condition for corrosion-resistant glass-coatings.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oxide scales changed significantly with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and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o2 ). The oxidation kinetics was mainly parabolic independent of oxidation conditions.The oxide scales were consisted of inner Cr2O3 and outer spinel layers. The phase component of spinel layers wereMn1.5Cr1.5O4 and (Mn,Ni)(Cr,Fe)2O4 for the oxygen partial pressures po2<10 kPa and po2>10 kPa, respectively.The optimum oxidation condition to obtain an oxide scale for well-adhered glass-coating to the substrate was 1248 Kand po2 =0.01 kPa for the oxidation time of 43 ks.  相似文献   
106.
负载型复合载体及其镍基催化剂的性能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型ZrO_2/Al_2O_3和ZrO_2/Al_2O_3-SiO_2复合载体,研究了不同复合载体对Ni基催化剂CO_2重整甲烷反应和性能的影响,并用XRD、IR、TPR、TPD和BET等方法对复合载体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rO_2负载在基载体后比表面积、碱性、活性组分Ni的分散度和Ni与ZrO_2的相互作用增大。NiO在复合载体表面的分散容量与ZrO_2的负载量有关,ZrO_2的负载量为37.5%时NiO的分散容量达最高值(24.0%)。与Ni/ZrO_2相比,Ni/ZrO_2/Al_2O_3-SiO_2和Ni/ZrO_2/Al_2O_3催化剂对CO_2的吸附能力增大,CO_2吸附量增加,酸强度降低,CO_2重整CH_4反应活性提高,其中以Ni/ZrO_2/Al_2O_3催化剂的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5%Na2WO4-2%Mn/SiO2催化剂;用XRD、XPS、BET、O2-TPD和CO2-TP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常规浸渍法相比,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Na2WO4-Mn/SiO2催化剂中W和Mn的原子浓度在催化剂表面和体相分布较为接近,而且两种制备方法所得的催化剂具有相似的催化性能,Na2WO4与α-方石英之间的相互作用,催化剂释放晶格氧的能力,碱性强弱是影响甲烷氧化偶联活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8.
以草酸乙醇溶液为沉淀剂,采用不同的沉淀次序(并流、反加和正加)制备了CuO-ZnO-Al2O3/HZSM-5复合型催化剂,对CO2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反应的催化活性顺序为:并流法催化剂>反加法催化剂>正加法催化剂。3种复合催化剂的还原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并流法催化剂<反加法催化剂<正加法催化剂。在沉淀过程中,反加法和正加法均形成类胶体沉淀,相应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也较大。IR研究发现,催化剂在1101cm-1处表现Cu/Zn/Al氧化物与HZSM-5分子筛之间相互作用的IR吸收峰强度与其催化活性间存在对应关系。XRD结果表明,并流法得到的催化剂前驱体中有铜锌同形取代现象,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9.
Ni-La/AC甲醇气相羰基化催化剂失活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等容浸渍法制备了Ni-La/AC双金属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装置中,于260℃、1.5 MPa、CO/CH3OH/CH3I摩尔比20/19/17、.5 g-cath.mol-1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并通过BET、XRD、TPR和ICP等技术手段对甲醇气相羰基化反应失活前后Ni-La/A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和失活行为。结果表明:La组分的引入促进了Ni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提高了反应的初活性。但是在长时间运转条件下,羰基化活性中心Ni晶粒发生聚集,成为积碳的活性中心,堵塞了部分催化剂微孔,使得催化剂比表面积减小导致催化剂失活。失活催化剂再生后,比表面积有所回升,但Ni晶粒明显增大,反应过程中失活速率加快。此外,活性金属镍的流失以及Ni、La在催化剂上分布的变化也是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0.
超稠油三元复合吞吐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蒸汽吞吐井随吞吐轮次增高,地层亏空严重,周期递减迅速,采油成本增加.辽河油田特种油开发公司研究的超稠油三元复合吞吐技术,通过CO2、表面活性剂的注入,产生调剖、溶解、降粘等综合作用,有效改善了超稠油在地层的流动性,提高蒸汽吞吐效果.自2002年9月开始对该技术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初步形成适合于超稠油油藏地质特点的三元复合吞吐工艺技术.至2005年底,累计实施340井次,措施有效率86.1%,平均单并周期增油494 t,投入产出比为1:5.3,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经济效益显著,为超稠油油井高效稳产、增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