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75篇
  免费   2853篇
  国内免费   1395篇
电工技术   2981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890篇
化学工业   1305篇
金属工艺   970篇
机械仪表   1025篇
建筑科学   2083篇
矿业工程   640篇
能源动力   1272篇
轻工业   596篇
水利工程   982篇
石油天然气   2591篇
武器工业   151篇
无线电   306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61篇
冶金工业   542篇
原子能技术   1185篇
自动化技术   2384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426篇
  2023年   458篇
  2022年   637篇
  2021年   760篇
  2020年   783篇
  2019年   766篇
  2018年   650篇
  2017年   861篇
  2016年   893篇
  2015年   915篇
  2014年   1390篇
  2013年   1326篇
  2012年   1606篇
  2011年   1814篇
  2010年   1305篇
  2009年   1318篇
  2008年   1272篇
  2007年   1512篇
  2006年   1268篇
  2005年   1054篇
  2004年   813篇
  2003年   751篇
  2002年   632篇
  2001年   506篇
  2000年   368篇
  1999年   305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221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1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同位素与水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布苏湖湖水的补给源,结果表明,大布苏湖水主要来自地下水的补给。大布苏湖水、地下水与松花江中游的江水同位素δ2H-δ18O关系点分布在相同的区域,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蒸发。泉水中的氟-砷关系表明,补给湖泊的地下径流主要发生在20~30m的粉细砂层,火山岩风化物细颗粒沉积层构成了主要的透水层,火山岩细颗粒中的砷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溶解到地下水中,形成了高砷含水层。据此推断,大布苏湖水来自于松花江等周边河流的渗漏,渗漏水通过黄土层下伏的高砷粉细砂层向大布苏湖中排泄。湖心钙华表明同时存在深层承压水的越流补给。  相似文献   
992.
An application of GIS-aided modeling is done at an area in South Florida.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s interfaced with a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model to facilitate data storage, management and display; derivation of model input parameters; and effective presentation of results. parameters, and to visually present results in maps. Results for current conditions and practices show that sediments, nutrients and pesticides are present in surface runoff and ground water. Two alternatives to minimize pollution levels are evaluated, i.e., reduction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o the minimum required for effective agricultural growth and replacement of fertilizers with sewage sludge. In addition,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area to the pollutant levels is tested. Both alternatives and the urbanization result in overall reduction of pollution.  相似文献   
993.
炼油企业优化利用能源降低能耗的措施和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2002年以来在动力、生产系统中开展能量优化所采用的节能、节水措施。该企业采用这些措施后,优化了公司的整体用能水平,提高了能源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了综合能耗,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94.
毕新帅  吴丹 《石油仪器》2011,25(3):14-15,99
鉴于随钻测井(LWD)对于随钻测井仪器的机械强度的要求,文章研究了随钻中子仪器的机械强度,利用SOLIDWORKS、ANSYS等软件建立并分析随钻中子仪器模型,通过改变几种不同参数中子源仓凹槽的深度、长度等,模拟计算出了中子仪器在受到拉力、压力、扭矩作用时的源仓凹槽部分的等效应力分布图以及受到的最大应力集中值.  相似文献   
995.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中生界生烃潜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现有钻井的有机碳和热解数据, 从有机地球化学方面对坳陷中生界主力煤系烃源岩的生烃特征及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有机显微组分以惰质组为主,但壳质组和腐泥组中存在较多富氢组分的孢子体、壳屑体和矿物沥青基质。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其次为II型。其中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有机质类型相对较好,为2套具生烃潜力的煤系烃源岩。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较高,RO值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0.5%~1.0%之间,绝大部分都已进入生油阶段,且部分烃源岩已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转为以生气为主。  相似文献   
996.
在渤海湾盆地西部凹陷和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部分原油和沉积有机质中发现了高丰度的奥利烷,对奥利烷的来源及成因、成熟度意义及在含油气系统研究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含量的奥利烷指示了白垩纪以新沉积盆地中高等植物的输入,同时也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在西部凹陷原油中检测出一定丰度的18β(H)-奥利烷尚属国内首次报道,该化合...  相似文献   
997.
探索多物源储集砂体的物源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重矿物分析是区分不同物源体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57口钻井的重矿物测试资料,采用重矿物组合类型、ZTR指数分析等方法判别了下二门地区沉积物物源方向.研究表明,下二门地区存在3支物源,分别为东部下二门物源、东南部梨树凹物源和北部侯庄物源.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囊式生烃封闭装置系统进行煤系烃源岩热模拟实验的分析研究,对新汶地区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样品开展了产烃特征的分析,实验表明石炭系煤系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气态烃产率随温度变化而不同。将生烃阶段划分为连续生烃和二次生烃两种形式。连续生烃过程生成的天然气干燥系数低于二次生烃过程。从500℃~550℃开始,二者干燥系数又趋于一致,主要以生成甲烷为主。当二次生烃现象越多,总产气量就越少。  相似文献   
999.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只有玉门、独山子和延长3个小油矿,国际上流传着“中国贫油”的理论。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陆相生油等新理论指导下发现了大庆油田,在源控论指导下发现了大港、胜利、辽河、华北等一系列油区;复式油气聚集理论使渤海湾盆地油田不断扩大,使中国成为世界第5大产油国;北方侏罗系及煤成烃等天然气生成新理论又使我国天然气资源大幅度增长。油气勘探实践发现中国含油气盆地有着与众不同的地球动力场,由此导出了不少新的石油地质理论。回首往事,油气资源的发展源于新的石油地质理论;前瞻未来,中国油气资源的持续发展更加需要新的石油地质理论。  相似文献   
1000.
康安  杨磊 《新疆石油地质》2010,31(4):337-340
在中国近海和东南亚地区,湖相烃源岩生烃量分别占了总石油资源的95%和46%,而且湖相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古近纪断陷湖盆中。通过对中国近海和东南亚地区7 个断陷湖盆烃源岩和油气藏分布特点的对比发现,存在两种特征明显的烃源岩分布模式:一种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的深水湖泊相泥岩为特征的渤海湾盆地模式;另一种是厚度小、分布范围小的浅水湖泊相泥岩为特征的Asri-中苏门答腊盆地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这些盆地中烃源岩分布同油气田空间配置关系,揭示了烃源岩的分布特征与油气藏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