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28篇 |
免费 | 150篇 |
国内免费 | 16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6篇 |
综合类 | 87篇 |
化学工业 | 302篇 |
金属工艺 | 687篇 |
机械仪表 | 127篇 |
建筑科学 | 15篇 |
矿业工程 | 58篇 |
能源动力 | 87篇 |
轻工业 | 9篇 |
水利工程 | 6篇 |
石油天然气 | 109篇 |
武器工业 | 18篇 |
无线电 | 9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50篇 |
冶金工业 | 396篇 |
原子能技术 | 54篇 |
自动化技术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101篇 |
2013年 | 126篇 |
2012年 | 116篇 |
2011年 | 148篇 |
2010年 | 105篇 |
2009年 | 89篇 |
2008年 | 84篇 |
2007年 | 132篇 |
2006年 | 127篇 |
2005年 | 76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83篇 |
2002年 | 97篇 |
2001年 | 82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为进一步改善氮化钛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分别采用高剂量Mo离子注入和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对Ti N涂层表面进行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学形貌仪、扫描俄歇系统(SAM)、X射线衍射仪(XRD)和纳米压痕仪等分析Ti N涂层处理前后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微观结构和纳米硬度。利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在干摩擦条件下考察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并利用光学形貌仪和SEM进行磨损表面分析。结果表明,大剂量Mo离子注入后,Ti N涂层表面Mo离子深度接近200 nm,涂层硬度明显降低,涂层磨损剧烈程度得到显著改善,磨损率和摩擦因数分别降低约35%和40%;低温离子渗硫复合处理后,Ti N涂层表面溅射明显,Mo的深度降低约50%,摩擦学性能难以进一步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3.
124.
针对13 t的12Cr2Mo1V钢锭开坯后探伤不合格问题,提出了铸锻一体化开坯数值模拟分析方法。首先在THERCAST软件中完成钢锭的浇铸和凝固过程的仿真分析,然后通过数据共享将铸造数据结果导入到锻造分析软件FORGE中,完成最终的开坯仿真分析。分析表明:通过铸锻一体化开坯数值模拟分析方法,有效地预测了锻件疏松出现的部位。钢锭最初的疏松出现在中心部位,其Niyama值较大,随着锻造过程的进行,中心部位的疏松区域逐渐消失,其Niyama值变小。通过调整开坯过程的重要工艺参数,如锻造比、相对送进量、温度控制等,制定合理的开坯工艺来减轻或消除疏松、缩孔影响,使显微空隙及疏松通过锻压焊合。 相似文献
125.
介绍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法测定钛合金中Mo、Nb、Al、Fe、Si元素的方法。样品采用盐酸、氢氟酸和硝酸溶解,考察了钛合金基体和共存元素对待测元素的影响,确定了各待测元素分析线分别为Mo 202.031nm、Nb 269.706nm、Al 394.401nm、Fe 239.562nm、Si 251.611nm。选定的待测元素分析线不受合金基体和共存元素的干扰,通过在校准曲线溶液中进行基体匹配消除基体的影响,通过加入内标控制测量波动,选择了仪器工作参数,进行了标准物质对照试验,试验结果与标准值相符,进行了加入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0~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 相似文献
126.
利用XSL-4-12箱式热处理炉、ZEISS金相显微镜、HRS-150数显洛氏硬度计及拉伸试验机研究了固溶处理对Cr23Ni7Mo2Cu0.6双相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素体含量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930~960 ℃之间铁素体与奥氏体面积比达到1∶1,σ相的含量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在960 ℃时仅有少量σ相存在于相界处,1020 ℃时由于锻造造成的奥氏体相分布不均的情况也得到了改善。合金硬度与抗拉强度随着固溶温度的上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分别在1020 ℃和1050 ℃达到最小值94.4 HRB和547 MPa,伸长率则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990 ℃时达到峰值41.5%。综合钢丝拉拔变形过程中材料的硬度、塑韧性及组织均匀性对材料成形性能的影响,Cr23Ni7Mo2Cu0.6双相不锈钢的固溶温度宜选择1020 ℃。 相似文献
127.
在真空条件下对PCrNi3Mo钢表面进行渗铬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自动显微硬度仪、干滑动摩擦及电化学腐蚀等手段分析了渗铬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PCrNi3Mo钢在真空渗铬处理后表面形成了一层由Cr23C6、Cr7C3和(Cr,Fe)7C3组成的化合物渗层,渗层致密且与基体结合良好。渗层深度、硬度、耐磨性以及耐腐蚀性均随渗铬保温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对工件进行12 h保温渗铬后得到的渗铬层厚度约为11 μm,表面硬度为1117.1 HV0.5,磨擦因数最低,其磨损量为0.1225 mg,自腐蚀电流密度比基体降低了2个数量级,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28.
Cr5Mo异种钢焊接熔合区H2S腐蚀过程的原位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经不同条件处理后的Cr5Mo A302异种焊接接头放入NACE(TM-01-77) H2S标准溶液中进行不同时间的腐蚀性研究,在扫描电镜(SEM)下逐次原位跟踪观察熔合区同一部位经不同腐蚀时间后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与其它特征区相比,熔合区的耐腐蚀性能最差,产生“氢致剥离开裂”;(2)经过焊后热处理的熔合区的抗腐蚀性进一步降低;(3)宽熔合区具有较强的抗“剥离开裂”腐蚀能力.上述现象与熔合区组织不均匀、碳迁移、氢富集和应力集中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9.
无压反应烧结Mo(Si,Al)2-SiC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Si2,Al,C之间的原位反应无压烧结制备了Mo(Si1-x,Alx)2-SiC复合材料。随着烧结温度从1400℃升高到1650℃,MoSi2相消失,反应产物为Mo(Si,Al)2和SiC及Mo5Si3C相。由于固溶体及Nowotny(Mo5Si3C)相的形成,使得原位反应中化学计量法则变得困难。原位生成的SiC相随着温度的升高由颗粒状变为晶须状,并由于它的强韧化作用使得复相材料的性能较单相材料成倍提高。 相似文献
130.
煤液化装置用2.25Cr-1Mo-0.25V材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新发展的大型石油化工压力容器用钢2.25Cr-1Mo-0.25V有着取代传统用钢2.25Cr-1Mo的趋势。用4支25 kg真空感应炉小钢锭和83 t双真空锭水口料,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试验室试验研究,对正式产品的生产试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