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428篇 |
免费 | 9647篇 |
国内免费 | 857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381篇 |
技术理论 | 3篇 |
综合类 | 9871篇 |
化学工业 | 34460篇 |
金属工艺 | 14202篇 |
机械仪表 | 5513篇 |
建筑科学 | 3486篇 |
矿业工程 | 3657篇 |
能源动力 | 2330篇 |
轻工业 | 9032篇 |
水利工程 | 1313篇 |
石油天然气 | 7361篇 |
武器工业 | 1366篇 |
无线电 | 2339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5808篇 |
冶金工业 | 7419篇 |
原子能技术 | 2224篇 |
自动化技术 | 228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4篇 |
2024年 | 2484篇 |
2023年 | 4321篇 |
2022年 | 5353篇 |
2021年 | 5704篇 |
2020年 | 5240篇 |
2019年 | 4455篇 |
2018年 | 2523篇 |
2017年 | 3614篇 |
2016年 | 4526篇 |
2015年 | 4882篇 |
2014年 | 6077篇 |
2013年 | 7549篇 |
2012年 | 8308篇 |
2011年 | 9121篇 |
2010年 | 9003篇 |
2009年 | 9359篇 |
2008年 | 9797篇 |
2007年 | 9228篇 |
2006年 | 8764篇 |
2005年 | 9417篇 |
2004年 | 8615篇 |
2003年 | 7048篇 |
2002年 | 5679篇 |
2001年 | 4575篇 |
2000年 | 3203篇 |
1999年 | 1992篇 |
1998年 | 1596篇 |
1997年 | 1214篇 |
1996年 | 1228篇 |
1995年 | 993篇 |
1994年 | 982篇 |
1993年 | 602篇 |
1992年 | 756篇 |
1991年 | 818篇 |
1990年 | 830篇 |
1989年 | 1083篇 |
1988年 | 163篇 |
1987年 | 100篇 |
1986年 | 96篇 |
1985年 | 66篇 |
1984年 | 56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53篇 |
1981年 | 60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1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用重量吸附法测得HZSM-5分子筛原粉、γ-Al2O3和工业用芳构化催化剂HZSM-5的酸量和强度。实验发现HZSM-5原粉和工业催化剂的酸量很接近,而Al2O3的酸量要比原粉低得多,强酸只占原粉的10%左右。用红外吸附法测得原粉的B酸/L酸相对含量为催化剂的4倍左右,实验表明,Al2O3对分子筛的酸性有较大影响,主要增加了L酸。 相似文献
152.
153.
将常规处理后的LD2合金在210~220℃1~2min加热后,速冷至室温(称回归处理)。对回归处理工艺研究表明,这种回归处理可在5次内任意进行,以满足压力成型加工的需要,并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55.
156.
157.
U(Ⅳ)-U(Ⅵ)同位素交换反应动力学研究 Ⅰ.Fe~(2+)对U(Ⅳ)-U(Ⅵ)同位素交换反应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由于U(IV)-U(VI)同位素交换体系具有相当大的同位素效应和很好的稳定性,并且容易实现两相回流,这对于分离U同位素的工业应用都是十分有利的。但是,U(IV)-U(VI)同位素交换反应速度非常慢,常温下H~+浓度为1.0—4.0 mol/l时,速度常数为1.0×10~(-4)l~2/mol·s。因此要用U(IV)-U(VI)交换体系浓缩铀同位素,必须研究U(IV)-U(VI)交换反应动力学,找到加快交换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8.
159.
二元比例法是X射线荧光分析中的一个特殊情况,适合于含有两种成分的混合物测量。用二元素的分析线强度比对元素含量比做校准曲线,既能非常有效地校正样品的基体效应,同时,又对样品的表面状态不敏感。 相似文献
160.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2,(6):4-4
北京时间 1月 5日 19时 16分 ,神舟 4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成功着陆 ,顺利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 ,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 4次飞行试验画上圆满句号。神舟 4号飞船于 2 0 0 2年 12月 3 0日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由 CZ-2 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按照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 162 h,环绕地球 10 7圈。北京时间 1月 5日 18时 2 7分 ,当飞船环绕地球运行最后一圈飞临南大西洋海域上空时 ,在那里待命的远望 3号航天测量船向其发出了返回命令。飞船随即建立返回姿态 ,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 ,制动发动机点火 ,返回舱开始从太空向地球表面返回 ,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