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10篇
  免费   7568篇
  国内免费   2934篇
电工技术   2070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4261篇
化学工业   31905篇
金属工艺   4494篇
机械仪表   1721篇
建筑科学   996篇
矿业工程   1540篇
能源动力   5274篇
轻工业   1800篇
水利工程   103篇
石油天然气   2514篇
武器工业   1001篇
无线电   227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435篇
冶金工业   2485篇
原子能技术   280篇
自动化技术   2354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927篇
  2022年   1321篇
  2021年   2064篇
  2020年   1983篇
  2019年   1782篇
  2018年   1860篇
  2017年   2078篇
  2016年   2481篇
  2015年   2794篇
  2014年   3615篇
  2013年   3720篇
  2012年   4280篇
  2011年   5025篇
  2010年   3866篇
  2009年   4273篇
  2008年   3550篇
  2007年   4582篇
  2006年   4186篇
  2005年   3673篇
  2004年   3193篇
  2003年   2937篇
  2002年   2574篇
  2001年   2113篇
  2000年   1863篇
  1999年   1480篇
  1998年   1222篇
  1997年   962篇
  1996年   793篇
  1995年   660篇
  1994年   569篇
  1993年   407篇
  1992年   343篇
  1991年   269篇
  1990年   260篇
  1989年   186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4篇
  1951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金刚石膜的计算机虚拟制备技术中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金刚石薄膜形成过程的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简称MD)模拟研究,详细地阐述了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的选取,总结了不同沉积条件下MD的计算模型和几种典型情况下的模拟结果。研究表明:在原子尺度上,MD方法能较全面地提供有关膜生长的信息,对进一步了解金刚石膜形成的微观机制以及为细观层次仿真提供基本信息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2.
The mechanical fracture strength and toughness of short-fibre composites, injection moulded from compounds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containing 10 and 30% (by weight) (w/o) glas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nd the dependence upon matrix hydrolytic stability determined. Mouldings have been characterised by several physical techniques to evaluate molecular weight, degradation rates, crystallinity and morphology, whilst time-dependent gravimetric data were derived to quantify sorption kinetics and allow comparisons with theoretical reaction rates to be made. During melt processing, PET is hydrolysed extremely rapidly by traces of moisture (<0.02w/o). yet the inherent strength of moulded composites declines significantly only below an apparently critical molecular weight. However, on long-term humid ageing in hot water, impact behaviour especially is rendered more complex by simultaneous crystallisation, molecular reorder and losses of interfacial bond strength.  相似文献   
133.
以丁醇和制备丙烯腈的副产物乙腈为原料 ,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乙酸丁酯。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影响反应的 4种因素。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 :催化剂的量为样品质量的 40 % ;n(CH3CN)∶ n(C4 H9OH) =1∶ 1 .0 5 ;反应温度为 1 0 5℃ ;反应时间为 8h。在此反应条件下 ,乙酸丁酯的收率为 88.8% ,纯度可达 99.5 %。并用气相色谱及红外光谱对产品的纯度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4.
两步法合成双氰胺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步法由氰氨化钙合成双氰胺,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水解温度、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水解温度42℃、聚合温度70℃、聚合时问150 min,此条件下,双氰胺收率可达85.73%。  相似文献   
135.
添加剂组成对通用内燃机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红 《润滑油》2002,17(5):44-47
通过相关模拟试验,分析研究了添加剂组成对通用内燃机油的抗磨性能,抗氧化性能以及清净分散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6.
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评述了聚醚醚酮(PEEK)及其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在滑动过程中形成的摩擦转移膜以及磨屑的研究,总结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摩擦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及规律,介绍了关于用PEEK复合材料制造的轴承,齿轮等进行的摩擦学研究,以及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和颗粒增强对PEEK及其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7.
PEG20000中试放大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 ,分别利用本体聚合和溶剂聚合的方法 ,在 1L、10 0L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为 2 0 0 0 0的聚乙二醇 ,并讨论了聚合反应机理 ,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经过红外、核磁共振、凝胶色谱、化学分析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8.
王政民 《工业炉》2003,25(2):19-25
推导了热效率变化百分率和单产标准煤耗变化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通过计算说明了连续生产型炉窑依靠高效余热回收而实施高烟温生产操作 ,实际上是增加而不是减少燃料消耗 ,据此 ,指出“三高一低”理论的不完全正确和HTAC技术在此类炉窑上的不可用性。论述了连续生产型炉窑低烟温的合理性 ,并提出基于低烟温的“双高低”理论和“烟混型高温低氧燃烧法” ,促使连续生产型炉窑向高效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9.
场激活加压燃烧合成WC-Ni复合材料的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钨、碳和镍为原料,在电场激活下,材料的燃烧合成和致密化同时进行,短时间内完成了碳化钨镍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了场激活 加压燃烧合成中的工艺参数,如脉冲电流、能量控制模式、升温速率、最高温度和压力对反应的影响。测量了在反应合成和致密化前后的样品 收缩率。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490N载荷下Vickers硬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99.2%,13.965GPa和5.9MP·m1/2。  相似文献   
140.
A novel milk-like Cu-thiourea colloid has been synthesized. Nanocrystalline quaternary copper sulfide Cu2FeSnS4 was obtained through the Cu-thiourea colloidal precursor cooperative conversion route at low temperature.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and X-ra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techniques. The reaction details and features were describ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