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93篇 |
免费 | 2481篇 |
国内免费 | 124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42篇 |
综合类 | 2334篇 |
化学工业 | 3179篇 |
金属工艺 | 1982篇 |
机械仪表 | 923篇 |
建筑科学 | 2407篇 |
矿业工程 | 878篇 |
能源动力 | 1631篇 |
轻工业 | 6915篇 |
水利工程 | 677篇 |
石油天然气 | 1606篇 |
武器工业 | 158篇 |
无线电 | 332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098篇 |
冶金工业 | 649篇 |
原子能技术 | 217篇 |
自动化技术 | 19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5篇 |
2023年 | 372篇 |
2022年 | 679篇 |
2021年 | 875篇 |
2020年 | 958篇 |
2019年 | 795篇 |
2018年 | 706篇 |
2017年 | 991篇 |
2016年 | 962篇 |
2015年 | 980篇 |
2014年 | 1538篇 |
2013年 | 1874篇 |
2012年 | 2052篇 |
2011年 | 2309篇 |
2010年 | 1569篇 |
2009年 | 1624篇 |
2008年 | 1437篇 |
2007年 | 1936篇 |
2006年 | 1904篇 |
2005年 | 1544篇 |
2004年 | 1227篇 |
2003年 | 1105篇 |
2002年 | 936篇 |
2001年 | 811篇 |
2000年 | 690篇 |
1999年 | 535篇 |
1998年 | 420篇 |
1997年 | 367篇 |
1996年 | 276篇 |
1995年 | 247篇 |
1994年 | 221篇 |
1993年 | 168篇 |
1992年 | 140篇 |
1991年 | 88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62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对不同钝化层结构的分子束外延(MBE)生长的HgCdTe外延材料的Hg空位浓度控制进行研究。获得了更高Hg空位浓度调控范围的外延材料,为后续新型焦平面器件的研发提供基础。研究发现,在热退火过程中,HgCdTe外延材料的Hg空位浓度的变化随着钝化层结构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且这种改变是因为HgCdTe表层的钝化层的存在改变了原始热退火的平衡态过程。同时,通过二次离子质谱(SIMS)测试以及相应的理论拟合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Dong-Soo Yoon Jae Sung Roh Sung-Man Lee Hong Koo Baik 《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2003,32(8):890-898
The effect of a thin RuOx layer formed on the Ru/TiN/doped poly-Si/Si stack structure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n the RuOx/TiN/doped poly-Si/Si stack structure over the post-deposition annealing temperature ranges of 450–600°C. The Ru/TiN/poly-Si/Si
contact system exhibited linear behavior at forward bias with a small increase in the total resistance up to 600°C. The RuOx/TiN/poly-Si/Si contact system exhibited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under forward bias at 450°C, which is attributed to no
formation of a thin RuOx layer at the RuOx surface and porous-amorphous microstructure. In the former case, the addition of oxygen at the surface layer of the Ru film
by pre-annealing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a thin RuOx layer and chemically strong Ru-O bonds. This results from the retardation of oxygen diffusion caused by the discontinuity
of diffusion paths. In particular, the RuOx layer in a nonstoichiometric state is changed to the RuO2-crystalline phase in a stoichiometric state after post-deposition annealing; this phase can act as an oxygen-capture layer.
Therefore, it appears that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Ru/TiN/poly-Si/Si contact system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RuOx/TiN/poly-Si/Si contact system. 相似文献
107.
108.
IP核可重用设计方法是未来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主流设计方法。本文论述了在设计光网络终端ONT传输会聚(TC)层上行组帧中,一种将IP核模块与VHDL语言描述相结合的ATM信元存储方案,并用FPGA予以实现,得出IP核设计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9.
现行有关抗震规范的液化判别方法大多使用标贯试验方法,最大判别深度不超过20 m,而近些年来的地震灾害调查显示超过20 m的饱和砂土深层液化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基于Kayne场地液化数据库和修正的双曲线模型,建立了临界剪切波速液化判别公式,其判别成功率可达到80%以上。以西藏某水利枢纽为例,结合现行规范中的判别方法,对比分析并评价了本文剪切波速液化判别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对于埋深20 m以内的饱和砂层,《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2016)中规定的标贯判别方法得到的液化判别结果最为安全;(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中规定的剪切波速液化临界曲线,对埋深超过20 m的饱和砂层液化判别过于保守,在高地震烈度时可导致极其密实的砂土被判别为液化,但在Ⅶ度时,该法对埋深10 m以内的浅层砂土的液化判别结果偏不安全;(3)对于高地震烈度区或者埋深超过20 m的深层液化判别来说,本文剪切波速方法既能克服《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判别方法过于保守的弊端,又能得到相对合理的液化判别结果。当场地缺少标贯数据或者需要对埋深超过20 m的砂土进行液化判别时,本剪切波速判别液化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0.
从理论上研究缓冲层的厚度和特性对多量子阱材料 (GaAs/Ga1-xAlxAs)中的共振态的影响 ,利用界面响应理论的格林函数方法 ,计算了局域和总电子态密度以及电子对结的穿透率 ,展示了缓冲层特性对态密度特征峰、穿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缓冲层具有控制共振隧穿电子和影响系统电子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