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51篇
  免费   2447篇
  国内免费   843篇
电工技术   71篇
综合类   1128篇
化学工业   8943篇
金属工艺   471篇
机械仪表   166篇
建筑科学   560篇
矿业工程   852篇
能源动力   538篇
轻工业   1251篇
水利工程   179篇
石油天然气   1211篇
武器工业   12篇
无线电   16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07篇
冶金工业   514篇
原子能技术   345篇
自动化技术   125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484篇
  2021年   643篇
  2020年   662篇
  2019年   610篇
  2018年   634篇
  2017年   667篇
  2016年   743篇
  2015年   698篇
  2014年   907篇
  2013年   1104篇
  2012年   1492篇
  2011年   1073篇
  2010年   817篇
  2009年   865篇
  2008年   628篇
  2007年   851篇
  2006年   830篇
  2005年   584篇
  2004年   526篇
  2003年   436篇
  2002年   373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中国深层煤层气资源丰富,但总体勘探和认识程度较低,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深层煤层气地质理论。通过解剖分析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和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深层"超饱和"煤层气井的试气/生产动态,估算原地游离气的含气量,分析了深层"超饱和"煤层气的形成条件。研究表明:①深层"超饱和"煤层气储层中除吸附气外,还含有原地游离气,用常规试气方法可直接获得气流,煤层气的产出不明显依赖于排水降压;②埋藏超过一定深度,在煤阶和温度的综合作用下,煤的吸附能力将随埋深的继续增加而降低,煤层中吸附气的饱和度有增加的趋势,在达到吸附饱和后,出现原地游离气并形成"超饱和"煤层气,盆地深层具有"超饱和"煤层气形成的优势条件;③由于地温梯度和压力梯度的不同,不同盆地"超饱和"煤层气出现的临界深度不同,异常高压和异常高热流可以降低深层"超饱和"煤层气形成的临界深度;④深层"超饱和"煤层气开发具有大大缩短见气时间、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和累积产水量低等优势,有望成为未来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4.
新型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在纳米S iO2颗粒表面引入羟丙基氯活性基团,得到功能化S iO2颗粒,再将羟丙基氯化的S iO2颗粒交联固定在壳聚糖上,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壳聚糖/纳米S iO2杂化材料(简称杂化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方法对杂化材料进行表征,采用热重(TG)分析研究杂化材料的热性能;考察了杂化材料的沉降速率和对金属离子Ca2+和M g2+的吸附能力。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杂化材料微粒为纳米尺度的无机S iO2加强化的微粒,S iO2颗粒分散在材料中,形成均匀的表面;TG分析结果表明,杂化材料的热性能有所提高;沉降实验测得壳聚糖和杂化材料作为吸附剂的沉降时间分别为130.3,68.5s,表明杂化材料的沉降速率比壳聚糖的沉降速率快了近一倍;杂化材料对金属离子Ca2+和M g2+的吸附量分别可达到0.289 3,1.445 6mm ol/g。  相似文献   
15.
应用静态吸附、动态吸附、程序升温脱附和程序升温还原等实验方法,考察了噻吩在Ni基非晶态合金上的吸附和脱附行为。常温下,噻吩分子首先吸附在清洁的Ni表面,并立刻被活化,发生氢解反应,C-S键断裂,释放出烃类部分,S留在Ni原子上。噻吩可以在Ni基非晶态合金表面发生强度不同的化学吸附。弱化学吸附的噻吩可以脱附;强化学吸附的噻吩不会脱附,而在高温下发生氢解反应。  相似文献   
16.
汽油烃类族组成测试方法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爱荣 《石化技术》2006,13(3):37-41
介绍了使用荧光指示剂吸附色谱法、多维气相色谱法的测定影响因素和近红外光谱快速法的分析特点以及三种方法在汽油族组成测定中的应用,并就三种方法对同一试样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找出各种测定方法容易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分析对策。  相似文献   
17.
A locomotive cabin adsorption air‐conditioner has been equipped in #DF4B‐2369 locomotive; and has been successfully run for 2 years. It is powered by waste heat from the exhaust of the diesel engine. The influence on heat transfer is described by the equivalent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r thermal resistance of components inside the adsorber. The variation of adsorption capacity is expressed by a non‐equilibrium adsorption function. The dynamic heat transfer process of adsorptio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is treated with the lumped parameter method. Some typical runn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 The diesel engine rotating speed and locomotive speed influenced on the refrigeration system are discussed. The maximum mean refrigeration power is regarded as an objective function. Based on experimen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ru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re optimized. Some techniques of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re suggested as well.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Polyvinylalcohol (PVA) polymer gel is a temperature sensitive polymeric gel, with a critical transition temperature (with H2O) of 310 K. At higher than 310 K, this temperature sensitive polymer gel shrinks because of discharging water, whereas at lower temperatures, the gel swelled because of absorbing water. The reversibility of the gel's volume change was confirmed by temperature swing.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an organic compound onto the PVA polymer gel in water was tested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The amount of adsorbed organic compound increased remarkably at temperatures higher than about 310 K. Then,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organic compound in PVA polymer gel could be reversibly adsorbed and desorbed by a temperature change between 293 and 323 K. The mechanism of adsorption of the organic compound onto the PVA polymer gel could be explained by hydration and dehydration of polymer gel.  相似文献   
19.
煤层气利用新方案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蒋孝兵  谢海英 《天然气工业》2006,26(10):144-146
在介绍煤层气的常规利用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利用煤层气的新方案:一是采用变压吸附技术,纯化瓦斯气,将低浓度瓦斯气浓缩为高浓度瓦斯气,加压后成为CNG,用作CNG气源或较远距离城市的天然气气源;二是在第一种方案的基础上,将高浓度瓦斯气全部采用深冷法加以液化,生产LNG,并将LNG运送至更远距离用作LNG加气站、CNG加气站气源。最后还以松藻煤电公司为例,作了新方案的工程预算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吸附储存脱附过程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热动力学计算,认识了脱附过程当中储罐内温度剖面分布的典型特征:储罐轴心处的温度下降幅度最大。分析了脱附过程当中储罐壁的热交换、吸附剂的导热系数以及储罐内的初始压力对储罐内的温度剖面的影响。结论是加强储罐外壁的热交换、增大吸附剂的导热系数皆能改善吸附储罐内的温度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