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5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77篇
电工技术   39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04篇
化学工业   99篇
金属工艺   53篇
机械仪表   124篇
建筑科学   32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22篇
轻工业   1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21篇
武器工业   347篇
无线电   14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7篇
冶金工业   26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4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0 毫秒
51.
为提高舰载航空装备航材备件保障能力,结合某舰载航空装备供应保障需求,基于相似理论和贝叶斯理论进行航材备件失效率研究。基于相似理论初步确定航材备件的初始失效率,在实际使用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贝叶斯理论对初始失效率修正得到后验失效率,最后结合实例进行了理论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52.
In this article, we demonstrated an integrated process for the direct production of tri(cyclopentane) with cyclopentanone which can be obtained from lignocellulose. The reaction was carried out in a dual‐bed continuous flow reactor. In the first bed, cyclopentanone was selectively converted to 2,5‐dicyclopentylcyclopentanol over the Pd‐MgAl‐HT (hydrotalcite) catalyst. Under solvent‐free and mild conditions (443 K, 0.1 MPa H2), high carbon yield (81.2%) of 2,5‐dicyclopentylcyclopentanol was achieved. Subsequently, the 2,5‐dicyclopentylcyclopentanol was further hydrodeoxygenated to tri(cyclopentane) in the second bed. Among the investigated catalysts, the Ni‐Hβ‐DP prepared by deposition‐precipitation (DP) method exhibited the highest activity for the hydrodeoxygenation step. By using Pd‐MgAl‐HT as the first bed catalyst and Ni‐Hβ‐DP as the second bed catalyst, tri(cyclopentane) was directly produced at high carbon yield (80.0%) with cyclopentanone as feedstock. This polycycloalkane has high density (0.91 kg/L) and can be used as additive to improve the density and volumetric heating value of bio‐jet fuel. © 2016 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AIChE J, 62: 2754–2761, 2016  相似文献   
53.
2024铝合金航空座椅支承零件等温模锻成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及等温模锻试验对2024铝合金航空座椅支承零件的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与试验研究,并且分别对等温模锻件和热轧板机加工零件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420℃、锻压速度为1.5 mm·s-1、保压时间为1.5~2 min的锻造工艺参数条件下,2024铝合金航空座椅支承零件锻造成形的最大锻压力为12700 k N,锻件成形金属流动顺利。在本文的工艺条件下试制锻造了多件2024铝合金航空座椅支承件,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等温模锻制造的航空座椅支承零件较热轧板机加工零件强度提高11.4%,最高的强度为508 MPa,且不同方向力学性能的差异小于3%。  相似文献   
54.
增材制造具有无需模具直接制造、材料利用率高,且对于结构复杂程度不受限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复杂化、轻量化的航空金属零部件一体化制造。但由于增材制造成形的零部件存在较高的表面粗糙度、复杂的残余应力分布以及难以消除的孔隙缺陷,严重制约了其在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针对高使役性能航空零部件存在的表面完整性问题,概述了金属增材制造的原理及特点,总结了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分析了金属增材制造零部件在批量生产与实际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从加工机理、加工效果、应用范围等角度,重点阐述了化学、电化学、磨粒流、滚磨、激光等光整加工技术在航空金属增材制造领域的加工适应性,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光整加工技术的优缺点,探讨了多种组合技术的多能场耦合协同效应,研究内容涵盖钛合金、不锈钢、铝合金、铜合金等材料,涉及管类、格栅、点阵、薄壁、曲面、复杂型腔等零部件结构特征。最后,针对航空金属增材制造光整加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关键技术作出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55.
航空不锈钢编织软管作为航空液压系统中占比庞大的元件,自身存在较大的弹性,对系统影响比硬管更大。目前许多研究将压力差比拟为电压,把流量比拟为电流,从而建立起包含液阻、液容、液感的流体网络。为了建立航空不锈钢编织软管的压力传递模型,建立双编织层软管的本构模型进行软管形变行为预测,得到航空不锈钢编织软管传递模型关键参数——液容的解析模型,最终建立了考虑软管形变行为的电学比拟模型。Simulink仿真结果强调了编织钢丝直径、编织角度、编织股数和每股钢丝数对软管液容和软管压力传递的影响,并通过相同条件下的实验初步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6.
论述了难进入地区钻探工程航空飞行运输方式,对直升机吊运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地质调查钻探施工作业中应用航空运输的客观条件已基本具备;航空器在钻探工程中的应用必将促进钻探装备技术的发展,标志着地质调查钻探作业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7.
王久臣 《山东化工》2014,(2):152-153
航煤的性质决定了航煤管道运输事故的性质--危害大、影响大。本文论述了航煤管道泄漏时应急响应过程,浅述了航煤管道应急响应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案,如能实施,对保障哈石化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8.
以HP-5弱极性的毛细管色谱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和无水乙醇做溶剂,建立了一种分析航空煤油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通过用标准试剂配置已知各组分浓度的模拟航空煤油来分析选定效果最好的程序升温方式,同时绘制每种标准试剂的色谱分析工作曲线,在此基础上,对实际航空煤油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59.
杨会军  程翔  张河 《弹道学报》2006,18(3):51-54
针对非旋转火箭弹初速低、散布较大降低了命中概率的问题,结合影响火箭弹飞行时间的几个特征参数,介绍了非旋转火箭弹引信作用时间自适应修正技术.结合实例计算了不同装定时间在某最大速度条件下所需要的修正时间.运用曲线拟合归纳出了修正用的经验公式.该技术对于提高火箭弹的命中概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刘跃峰  张安  张耀中 《电光与控制》2006,13(2):45-48,100
为了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新形势下把握好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本文论述了信息战的概念、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分析了网络中心战理论模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武器系统信息化网络化对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