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1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83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135篇
化学工业   1031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18篇
建筑科学   40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29篇
轻工业   48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430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6篇
冶金工业   73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Six triphenylamine-based dyes were explored for their application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SCs). Dyes 1–3 and dyes 4–6 possess cyanoacrylic acid (C-acceptor) and rhodanine-3-acetic acid (R-acceptor), respectively. Stilbene (in dyes 2 and 5) and bis(styryl)benzene (in dyes 3 and 6) were used as π-spacers. There is no π-spacer in the dye 1 and 4. To elucidate the role of π-spacers, optical, electrochemical, and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of the dyes were studied. Among C-acceptor dyes, dye 2 exhibits the highest light-to-electricity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4.45%, followed by dye 3 (4.16%). Similarly, among R-acceptor dyes, dye 5 is the bes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ilbene is a better π-spacer over bis(styryl)benzene. Although bis(styryl)benzene could extend the light absorption range (in dye-adsorbed TiO2 film), its tendency to promote intermolecular π-π stacking is possibly the reason for its poor performance in DSSCs. Furthermore, the conjugation break in the R-acceptor moiety attached to the TiO2 surface limits the electron injection of R-acceptor dyes poorer than C-acceptor dye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were performed for the dye-(TiO2)8 cluster, assuming a bidentate chelation of a carboxylic acid group with Ti4+ of TiO2 anatase. The natural bond orbital (NBO) analysis indicated relatively more electron-accepting ability of cyanoacrylic acid over rhodanine-3-acetic acid.  相似文献   
152.
从增强疏水性和亲苯性的角度制备了两种PDMS的改性膜:甲基嵌段PDMS膜及PMPhS膜。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甲基嵌段PDMS膜与PDMS膜化学结构相同,而PMPhS中含有苯基。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改性膜的亲苯性和疏水性均增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膜的表面形态结构,确认其改性膜的渗透蒸发分离性能优于未改性膜。PMPhS(JHG-GT-1)膜的通量和分离因子分别达到293g/(m~2·h)和4220,高于文献值。  相似文献   
153.
甲基二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苯体系等压汽液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卤代硅烷的相平衡数据为硅烷生产所需,而这方面的研究又较缺乏,尤其是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生产中所需的汽液相平衡数据尚未见报道.本文用新型泵式沸点仪测定了常压(101.325 kPa )下甲基二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苯三元体系和三个二元体系在不同液相组成时的泡点.由所测的二元系数据,用过量自由焓Q函数间接法推算了与之平衡的汽相组成,获得的汽液相平衡数据(VLE)符合热力学一致性;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二元体系的Wilson、NRTL、Margules、van Laar方程最佳配偶液相活度系数模型参数,所得的最佳配偶液相活度系数模型参数较好地满足于系统;将所得的最佳Wilson模型参数直接用于该体系三元系汽液相平衡数据的预测,将计算的泡点与实验测得的泡点作了比较,其拟合精度良好,关联结果令人满意;给出了苯溶液中甲基二氯硅烷对二甲基二氯硅烷的相对分离因子.硅烷二元系、多元系的热力学模型及VLE数据可为该体系的分离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4.
采用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对聚氨酯进行了改性研究,利用一步法工艺,制备了三元乙丙橡胶具有优良粘接性能的双线分室温固化的改性浇注胶,克服了预聚法工艺所存在的合成工艺较长,固化工艺复杂、设备要求较高等特点,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配方,并对最佳体系的主要力学特能与ABS和三元乙丙橡胶的粘接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控制-NCO/-OH比值,低分子二元醇与聚酯多元醇的-OH摩尔比、催化引发体系用量等,可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稳定体系。当R=1.0、α=0.5、BPO/St=0.02、β=0.04%,γ=30%,ε=4%的力学性能均较佳;改性剂、交联剂的用量对体系的粘接性能影响较大,该双组分浇注胶与三元乙丙橡胶/ABS的拉伸剪切强度可达15.0MPa,粘接机理与传统的扩散机理,配位键理论等有所不同,主要遵循共轭互穿网络接理论。  相似文献   
155.
合成了一种新的环糊精接枝聚硅氧烷衍生物,单环(2,6-二-O-苄基-3-O-丙基(3'))-六环(2,6-二-O-苄基-3-O-甲基)-β-环糊精接枝聚硅氧烷衍生物,并考察了其毛细管气相色谱性能.结果表明其对一些二取代苯的位置异构体及一些光学异构体具有分离能力,是一种良好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固定相.研究发现将环糊精衍生物接枝聚硅氧烷以及将未接枝的环糊精衍生物与OV-7混涂均可降低环糊精衍生物的极性.在较低的测试温度下,环糊精接枝聚硅氧烷固定相的分离能力比未接枝的环糊精衍生物及其与OV-7混涂固定相的分离能力强,而在高温下,三者的分离能力接近.氢硅烷化反应是降低环糊精衍生物使用温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6.
报道了水溶液中β -环糊精主体与二取代苯客体包结过程的可见光谱研究结果。实验测定出不同温度下β -环糊精主体和不同二取代苯客体间包结过程的平衡常数及 2 98K时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函数变量 ,结果表明 ,苯环取代基的疏水性及客体的几何构型对主客体间的包结作用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7.
采用水蒸汽处理与离子交换结合的方法对NaY沸石进行了改性。通过TPD、XRD、比表面和孔径分布测定等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孔结构及表面酸性质。使用固定床等温积分反应器对改性Y型沸石催化剂在苯和二异丙苯烷基转移反应中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并采用无梯度反应器装置测定了上述烷基转移反应中失活催化剂的结炭量及C/H。结果表明,在烷基转移反应中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催化剂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各类酸量,而且要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结晶度,同时还要具有适中的孔径。沸石催化剂的结构与结炭反应密切相关,不同结构的沸石催化剂,即使参与同一化学反应,催化剂上结炭反应形式亦各异。  相似文献   
158.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汽油调合组分和产品汽油(90、93、97号)辛烷值、组成等性质的实验室模型,并用常规方法分析样品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实验表明,其准确性达到标准方法对测定结果的要求。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在5min内快速、准确测定调合组分汽油和成品汽油的辛烷值、芳烃、烯烃、苯等性质。  相似文献   
159.
煤中的低分子化合物及其在煤转化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煤中的低分子化合物一般是指分散于煤的高分子主体结构中的分子量小于500的有机化合物。对6种煤用苯在加压下抽提出沥青后,发现煤的炼焦性质几乎完全破坏。本文讨论了作用机理和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0.
刘德新  黄宏度  岳湘安 《油田化学》2004,21(4):364-367,350
实验考察了石油羧酸盐(POS-2和POS-4)/重烷基苯磺酸盐(ORS-41)/碱(NaOH)复配体系与大庆脱气原油(45℃粘度18.7 mPa·s)间的界面张力IFT(45℃)及2种表面活性剂在大庆去油油砂上的吸附特性.实验复配体系用矿化度4.3 g/L的模拟注入水配制.在复配体系中加入C2~C5正构脂肪醇使实验油水体系IFT达到平衡的时间由~70 min缩短至~50 min,使IFT稳定值(~5.8×10-3 mN/m)有所降低,各种醇的影响力相差不大,C3醇略好.当POS-2、ORS-41、C2、C3混合醇(1∶1)质量比为24∶8∶1时,在POS-2浓度0.6~6.0 g/L、NaOH浓度2.5~12 g/L范围出现超低IFT.POS-4/CTMAB或CPC/NaOH复配体系只在很窄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范围出现超低IFT.OP类和Tween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POS-2/NaOH体系的IFT升高,升高幅度随加入量和乙氧基数增大而增大.POS-4和ORS-41在油砂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定律,从POS-4/ORS-41/NaOH(2.5/0.83/12 g/L)复配体系中的吸附量(饱和吸附量为1.444和6.741 mg/g油砂),低于从POS-4/NaOH(2.5/12 g/L)和ORS-41/NaOH(0.83/12 g/L)体系中的相应吸附量(分别为2.925和7.581 mg/g油砂).图6表1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