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2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149篇
电工技术   119篇
综合类   298篇
化学工业   223篇
金属工艺   148篇
机械仪表   91篇
建筑科学   505篇
矿业工程   313篇
能源动力   118篇
轻工业   100篇
水利工程   339篇
石油天然气   712篇
武器工业   47篇
无线电   20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3篇
冶金工业   466篇
原子能技术   17篇
自动化技术   10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ZnO films fo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were deposited by radio-frequency (rf) sputtering onto various metal bottom electrodes (Pt/Ti, W, Ni) to investigate such structural properties as crystallinity and surface morphology. The crystallinity, surface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as-deposited films were studi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spectrometry (RBS), respectively. The preferred orientation and surface morphologies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type of bottom electrodes. The ZnO films with (200) texturing deposited on Pt/Ti/SiO2/Si showed a smoother and smaller grain size than those deposited on W and Ni. The ZnO films on Pt and W electrodes exhibited compressive residual stres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a presentation made in the 2002 Korea-US symposium on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s of Nano-Materials”, organized as a special program of the 2002 Annual Meeting of the Korean Institute of Metals and Materials, held at Yonsei University, Seoul, Korea on October 25–26, 2002.  相似文献   
62.
本文针对结构尺寸较大的20寸Zr702C右球阀铸件进行了铸造工艺研究。采用了机加工石墨型真空铸造方法,进行了顶注式与底注式两种浇注工艺方式比对,对较为合理的底注加顶部冒口的浇注工艺进行分析与工艺调整,通过控制金属过热度与加大铸型排气力度成功制造出了符合图纸尺寸及技术要求的Zr702C右球阀铸件。  相似文献   
63.
用流体力学原理解释了用底注包连续浇注铸钢车轮过程中产生规律性夹渣缺陷的原因———是由于钢液在孔口出流时产生的真空 ,使钢液中的气体连同它所吸附的氧化渣一起析出附着在产生真空的水口砖表面上 ,当多到一定程度脱落流入铸型中造成的 ,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强化真空过滤的析渣效果 ,分渣除之 ;弱化真空析渣效果使杂质分散在铸件机体中不形成集中夹渣缺陷。  相似文献   
64.
龙开口水电站初期蓄水阶段,采用导流底孔闸门局部开启的过流方式,顺利下泄环保流量,满足环保要求。结合蓄水时间对下闸时机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合理决策下闸时机提供了依据,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5.
为了同时满足蓄水、防洪、通航和城市景观的要求,经过比选确定了底轴翻转闸在邯郸市支漳河生态整治工程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底轴翻转闸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重点和技术难点,为类似的水利工程项目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6.
跌坎型底流消能工消力池内的水力特性受到跌坎深度的影响。应用平面紊动射流理论,以消力池内允许的最大时均动水压强为控制目标,对于跌坎最小深度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建立了计算跌坎最小深度值的理论公式。通过水力学试验方法,得到消力池底板时均动水压强与跌坎最小深度之间的关系,同时与跌坎最小深度试验值进行了比对,对本文建立的理论公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7.
以板件拼装焊接线底层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如何实现焊接线底层控制系统随着焊接线的重构而快速再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模块化选择与裁剪的快速再设计策略,同时结合焊接线底层控制系统的特点以及PROFIBUS-DP多主站的特点与优势,设计了基于模块化选择与裁剪策略的多主站底层控制系统快速再设计方案,然后分别从工作站级与系统级的角度对底层控制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进行了快速再设计研究,最终实现了板件拼装焊接线底层控制系统的快速再设计。  相似文献   
68.
观音岩水电站导流底孔出口围堰紧邻永久建筑物,导流底孔施工完成后,围堰爆破拆除可能对周边永久建筑物产生影响。为了保证周边建筑物在爆破拆除时的安全,分析了爆破拆除的控制难点,设计采用了松动爆破、布置防振孔切割爆破、定向爆破、冲击锤人工风镐凿除、建筑物遮盖防护等措施,降低了建筑物爆破的振动速度,控制了爆破飞石的距离,有效保护了周围永久建筑物的安全。爆破设计及施工经验可供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69.
针对防汛抢险自卸汽车运送黏性物料时往往会造成车箱积土、降低自卸车工作效率的问题,研制了箱底积土自动清除装置.实际应用表明:箱底积土自动清除装置简单、实用,自卸汽车加装后,车厢不再有积土,减少了无功消耗,提高了黄河防汛自卸车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0.
采用1:40减压模型,通过测试流态、水下噪声和脉动压力等水力参数,对亭子口水电站闸墩尾部跌坎式底流消力池的空化空蚀特性进行了研究。成果表明:闸墩尾部区域存在强度为发展阶段的剪切流空化,采用8.00 m高度的跌坎消力池后,消力池底板空蚀破坏的可能性较小;但消力池边墙与闸墩内壁侧扩距离较小时,边墙空蚀破坏的可能性较大;消力池边墙与闸墩内壁侧扩距离增至4.20 m时,边墙空蚀破坏的可能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