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1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64篇
电工技术   26篇
综合类   621篇
化学工业   359篇
金属工艺   31篇
机械仪表   57篇
建筑科学   890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240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39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8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4篇
冶金工业   77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78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绘画的性格     
风格多样的绘画艺术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其丰富的性格魅力,绘画性格的表象特征揭示和体现着时代的气息与艺术家自身的性格与内涵的构成。其具有不可复制性与唯一性。我们只有以真诚的心去对待画面和艺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细心体味生活,才能更深入、更贴近艺术的真实和内心自我的真实。  相似文献   
102.
尽管当下中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态势,但在学科建设和教育实施方面也显示出一定的不足和问题,在诸多直接的原因之外,本文立足于深层文化思考,对中国视觉民俗文化主体之一的民间美术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作了进一步的透析,以期寻绎出在宏阔的民俗文化生态中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教育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03.
近年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使得培养的学生模仿能力强而创造力弱,缺乏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艺术设计教育不仅仅是传统的技法教育,而且是一个需要创造性的、开发智慧与想象力的,能够培养学生多种知识、多种能力的综合性教育。笔者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4.
人类从远古走到今天,对设计艺术创造过程的认识一步步深入,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对设计艺术的创造也在不断的深化和完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设计艺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设计艺术创造过程的几个方面阐述自己的看法。从文中你可以觉察到设计艺术创造过程在我们设计艺术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5.
如今,多媒体光盘的种类日趋繁多,而介绍传统文化内容为主的文化类多媒体光盘仍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文化类多媒体光盘怎样进行艺术化处理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文化类多媒体光盘的设计风格与具体表现方法,是应该无止境、无目的的美化界面,还是应该与所介绍的对象相互结合,在不影响观众欣赏理解内容的同时,感受到光盘的艺术品质,论文探讨文化类题材的光盘设计、制作思路,解决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6.
早期现代主义艺术是在对传统艺术的叛离,革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传统的积淀,创新和叛离就没有办法真正实现,所以在这个时期的艺术家就面临着如何看待传统的艺术价值,如何依照自己的艺术观念进行取舍,如何继承传统的问题。凡高是西方早期现代主义艺术中的代表画家,在他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传统对其绘画创作的影响是十分强大而深远的,体现在他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和观念之中。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以四川南部地区南宋墓葬石刻艺术图像为切入点,提出石刻图像模板匹配的方法,重点讨论石刻图像模板匹配的具体方法与流程,以及匹配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性问题,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8.
分形艺术图形是分形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分形艺术图形的生成需要借助计算机,并通过数学模型和程序才能完成。文中主要利用牛顿迭代算法、特效处理算法和着色算法生成分形艺术图形,其中牛顿迭代算法是核心算法,为创作分形艺术图形提供素材;着色算法也是不可缺少的,为仓Ⅱ作分形艺术图形提供调色板,决定了生成的分形艺术图形的精美程度;特效处理算法是可选的,对分形艺术图形进行二次加工,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分形艺术图形的精美程度。笔者利用Visual C++6.0开发工具编制了一个分形艺术图形生成软件,生成了大量绚丽多彩的分形艺术图形,这说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9.
Relying on the literature on tensions and contradictions and the theory of practice, coupled with the literature on creative industries, this study uncovers how creative entrepreneurs balance the tension between art and business and respond to other challenges of creative entrepreneurship. The multiple case studies method is adopted by examining founders, cofounders and main employees of European film production companies. We reveal the perception of creative entrepreneurs towar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business. We explore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and industry-level challenges experienced by creative entrepreneurs and uncover the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they adopt to deal with the identified challenges. The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the phenomenon of creative entrepreneurship by introducing the practice perspective, to the literature on paradox and contradiction by exploring the micro-foundations of tensions and paradox responses in high-intensity situations and to practice-based studies by investigating a domain-specific practice theory and highlighting the agency of creative entrepreneurs in adapting practices necessary to deal with conflicting demands of creative entrepreneurship.  相似文献   
110.
Photo Noise     
Like past avant-garde movements, glitch and nois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re used to reveal the materiality of the medium. But instead of providing insight or clarity into the politics or social conditions of a technology, they demarcate broader conditions of opacity and blockage, contributing to what Jodi Dean has called ‘communicative capitalism’. The work of German photographer Thomas Ruff alongside the Düsseldorf School, New Photography and JPEG technology are used in this article to illustrate this tendency as a move away from meaning and toward visual noise and communicative breakdown. I use three core analytic registers: the deliberate failure to adhere to visual norms, communicative failure and machine failure and breakdown. Ruff’s work uses visual noise as art to at once reaffirm pervasive conditions of breakdown, failure and decline in high-tech global capitalism, while simultaneously providing a temporary reprieve from these conditions through an emergent form of visual beau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