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9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159篇
电工技术   51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274篇
化学工业   29篇
机械仪表   29篇
建筑科学   170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62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26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7篇
冶金工业   441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8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生物加密的认证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克服传统认证技术在保护安全和隐私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物加密的身份认证模型。运用生物加密技术对用户脸部特征和密钥进行保护,防止非授权用户的访问和非授权资源的使用。实验结果表明,尽管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多端,基于生物加密技术的认证系统仍能正确区分真正的用户与仿冒用户,起到很好的认证效果,保证了安全通信。  相似文献   
32.
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虚拟实验教学环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构建一个开放、共享、高安全性的虚拟实验共享平台,使用户对实验的使用从传统的分散小群体模式提升到按需使用跨区域第三方运营的共享模式。本文提出了基于USB Key的CA认证体系,设计了虚拟实验网络的安全结构和试验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用户通过USB Key认证登录后,即可使用本域内或远程的并行计算环境,按照系统提供的标准服务规范,与实验系统远程交互。  相似文献   
33.
提出了一种在无可信中心的情况下由组中成员共同颁发证书的安全门限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利用门限的思想,从n个认证参与者中选取七个参与者依次对待验证者颁发子证书,当待验证者接到七个子证书时可以合成最终的证书.该方案还提出了惩罚机制,并将该机制运用到协议中.该方案将认证过程分为初始化阶段、密钥生成阶段、子证书生成阶段、证书合成阶段和证书验证阶段,并在标准模型下对各个阶段进行了安全性的博弈分析,表明该方案是健壮、安全的.  相似文献   
34.
合法用户的身份认证在信息安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静态口令为基础的传统认证方式正面临多种安全隐患。基于视觉密码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从使用安全性方面提出改进算法,实现了一套完整的一次一密身份口令认证方案,使得认证过程更加安全可靠。系统采用双因素认证方式,将指纹识别技术和视觉密码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并最终在AM3517实验平台上实现。实测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认证过程安全可靠、易扩展、使用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暴露了WSN以数据为中心的局限性。因此,通过为传感节点分配身份标识符,用于在全球范围内唯一标识该节点,并使节点在WSN中的身份得以确认,以满足应用和管理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标识解析的整体架构,并通过对网关硬件设计与整个系统的软件设计,完成了传感节点身份标识符与其在WSN内部通信地址的相互映射,进而实现了对传感节点应用属性的追溯与管理。最后,通过在智能家居环境中的应用对该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6.
为了有效解决移动支付信息安全问题,在分析和研究无线应用协议(WAP)、公开密钥基础设施(WPKI)和移动网络安全威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WAP和WPKI技术的移动支付安全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对WAP和WPKI体系结构和优化性的分析,确定了基于WAP和WPKI的移动支付体系结构模型,并对安全支付系统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通过分析表明,该解决方案可为移动支付提供加密、认证等安全服务,为移动网络中的安全支付提供了较好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37.
随着人脸识别身份认证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类针对人脸识别系统的攻击手段逐渐出现.为了应对这类安全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唇语识别的身份认证方法.基于唇语识别的身份认证系统要求用户在进行人脸识别认证的同时读出验证码,系统既要对人脸进行比对,还要通过唇语识别技术识别出说话内容并与验证码进行比对,只有两部分比对都通过才能通过系统的身份认证.最后设计了基于唇语识别的身份认证系统,主要包括前端、网关和后端.  相似文献   
38.
移动终端的合法监管是国家安全部门保障移动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获取移动终端身份标识是实现监管的基础.首先阐述了移动终端的主要身份标识,以及监管系统相关研究现状;然后给出一种面向双频点GSM网络和WCDMA网络的多制式移动终端身份感知系统设计方案,阐明系统技术原理与实现方法,并提出对该系统进行优化的技术方案;最后进行测试,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9.
为了提高用户对社交平台的粘性,通过用户的社交关系网来丰富用户的兴趣标签。以微博为例,用户的关注用户可以对用户的内容推荐进行协同性过滤,用户的关注用户的重要性受到自身粉丝数的制约,综合用户兴趣标签和用户社交网络图完成对用户推荐内容的协同过滤。以 Last.fm 数据作为测试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能够较明显地提高推荐的准确度,从而表明融入用户社交关系网进行内容推荐对于提升用户的平台粘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从跨性别交际角度,对美国电视连续剧《绝望主妇》的台词在语言和语用两个层次上进行分析,归纳出跨性别交际中女性的语言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跨性别交际女性语言特点与其身份认同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对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