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26篇
  免费   1458篇
  国内免费   421篇
电工技术   214篇
技术理论   5篇
综合类   3257篇
化学工业   3397篇
金属工艺   381篇
机械仪表   705篇
建筑科学   3447篇
矿业工程   339篇
能源动力   238篇
轻工业   6404篇
水利工程   138篇
石油天然气   441篇
武器工业   44篇
无线电   43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06篇
冶金工业   932篇
原子能技术   284篇
自动化技术   1340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380篇
  2022年   611篇
  2021年   863篇
  2020年   807篇
  2019年   679篇
  2018年   641篇
  2017年   658篇
  2016年   654篇
  2015年   707篇
  2014年   1424篇
  2013年   1480篇
  2012年   1517篇
  2011年   1504篇
  2010年   1376篇
  2009年   1412篇
  2008年   1208篇
  2007年   1355篇
  2006年   1295篇
  2005年   992篇
  2004年   848篇
  2003年   716篇
  2002年   627篇
  2001年   459篇
  2000年   383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1年   5篇
  1960年   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本文论述了着色剂的种类、发展趋势,及其在肉制品中的使用原则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82.
目的:通过控制变量法对比自制发酵剂与商业发酵剂对火腿品质及感官评定的影响。方法:利用自制发酵剂(植物乳杆菌接种量为7(lg(CFU/g))、地衣芽孢杆菌接种量为5(lg(CFU/g))和商业发酵剂(清酒乳杆菌接种量为7(lg(CFU/g))、肉糖葡萄球菌接种量为6(lg(CFU/g))),以牛里脊为原料,分成4组:TZ25组(25℃发酵,自制发酵剂组)、TS25组(25℃发酵,商业发酵剂组)、TZ15组(15℃发酵,自制发酵剂组)、TS15组(15℃发酵,商业发酵剂组)制作牛肉发酵火腿。结果:在相同的干制条件下,TZ25组的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显著低于TS25、TZ15和TS15组;且TZ25组获得较理想的p H值和感官评分;但TS15组与TS25组具有较好的色泽;TZ25组和TS25组的TBARs值显著低于TZ15组和TS15组。结论:在25℃用自制发酵剂制作发酵火腿是可行的,且与商业发酵剂组相比可以缩短发酵和干制时间,改善风味和嫩度。  相似文献   
983.
目的:明确培养猴头菌菌丝体时不同碳、氮源对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碳、氮源液体培养基对猴头菌进行液体浅层静置培养,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菌丝体中的多糖含量。结果:从菌丝体多糖含量角度考虑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豆腐渣;在淀粉用量为4.0%、豆腐渣用量为1.5%时得到的猴头菌菌丝体多糖含量高达162.17mg/g。结论:淀粉和豆腐渣能比常用碳、氮源大幅度提高液体培养猴头菌菌丝体的多糖含量,而且价格低、来源广,在生产上有着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4.
采用热重-差热法对1-L-亮氨酸-1-脱氧-D-果糖(Ⅰ)和1-L-异亮氨酸-1-脱氧-D-果糖(Ⅱ)的热失重和热裂解温度进行了研究,通过在线裂解GC-MS联用技术分别对(Ⅰ)和(Ⅱ)在350℃、450℃、550℃、650℃、750℃和850℃条件下的裂解产物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2种Amadori化合物的的热失重曲线相似,(Ⅰ)的裂解温度为144.67℃,(Ⅱ)的裂解温度为164.26℃,600℃时(Ⅰ)和(Ⅱ)失重约80%;二者裂解产物主要为吡嗪类、吡啶类、吡咯类、喹啉类和呋喃类等杂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以及醛类和酮类,其中以吡嗪类为主;裂解产物的数量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多,(Ⅰ)的裂解产物数量与(Ⅱ)的裂解产物数量相当。对(Ⅰ)和(Ⅱ)的主要裂解产物形成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可为研究其在卷烟燃烧过程中的转化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5.
应用Plackett-Burman、Box-Behnken设计实验结合期望函数优化蛹虫草固体栽培培养基.以蛹虫草子实体生长周期、子实体产量、多糖、蛋白、腺苷和甘露醇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期望函数将多个考察指标综合为一个考察指标--期望值D,对蛹虫草诱变菌株N165固体培养的营养液成分进行优化.蛹虫草诱变菌株N165固体培养基的营养液的最佳配方为:酵母浸粉10.33g/L,蔗糖27.24g/L,KH2PO45.60g/L,蛋白胨5.00g/L,MgSO4·7H2O1.00g/L,ZnCl20.011g/L,维生素B1 0.05g/L和(NH4)2SO421.00g/L.  相似文献   
986.
肉食品全产业链安全生产技术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刚 《肉类研究》2013,27(5):36-39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严重损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为了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尤其是肉食品安全,按照“从源头到餐桌”食品安全科学理念和要求,本文阐述如何构建包括从饲料生产、养殖、屠宰加工、流通和产品溯源等环节的肉食品安全生产体系,以建立肉食品全产业链安全生产技术体系.通过构建该体系,以确保肉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987.
孟静  王锐 《食品工程》2010,(3):53-53,56
在市场销售的乳制品中检出一株产酸克雷伯菌,经试验该菌对青霉素有抗性。在已报道的产酸克雷伯菌中,大部分是在医院的临床病例,成品液态奶中检出该菌尚属首次。这一菌株的检出给乳制品中内酰胺酶的检测带来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8.
对酿酒酵母CWY132利用糖蜜为碳源,生物转化L-苯丙氨酸(L-Phe)生成2-苯乙醇的液-液两相分批补料培养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以聚丙二醇(PPG1500)作为抽提剂的液-液两相培养中,采用分批补料方式添加糖蜜和L-Phe使2-苯乙醇产量明显提高。在0、4、8、12、24 h分别添加40 g/L糖蜜,4、8 h分别添加12 g/L、3g/L L-Phe的液-液两相分批补料培养中,2-苯乙醇产量最高达到9.03 g/L,其中抽提相中2-苯乙醇浓度22.5 g/L,比优化前的液-液两相单批培养中的产量4.82 g/L提高了87%。底物L-Phe的摩尔转化率达到0.82 mol/mol。  相似文献   
989.
对低温熏煮香肠在7℃贮藏条件下的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样品感官变化陆续表现为“空皮”、“出水、出油”和“胀袋”等腐败特征,同时伴有酸味、臭味等异味产生。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样品pH下降;TVB-N值先上升,后下降;TBARS值先上升,后下降;腐败微生物菌群的细菌总数消长规律为贮藏初期细菌总数缓慢上升,随后急剧上升,然后趋于稳定,最后下降。表明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致腐是影响低温熏煮香肠产品质量和货架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0.
The dietary intake of industrially-produced trans fatty acids (IP-TFA) was estimated for the US population (aged 2 years or more), children (aged 2–5 years) and teenage boys (aged 13–18 years) using the 2003–2006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 food consumption database, market share information and trans fat levels based on label survey data and analytical data for packaged and in-store purchased foods. For fast foods, a Monte Carlo model was used to estimate IP-TFA intake. Further, the intake of trans fat was also estimated using trans fat levels reported in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 National Nutrient Database for Standard Reference, Release 22 (SR 22, 2009) and the 2003–2006 NHANES food consumption database. The cumulative intake of IP-TFA was estimated to be 1.3?g per person per day (g/p/d) at the mean for the US population. Based on this estimate, the mean dietary intake of IP-TFA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cited in the 2003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final rule that established labelling requirements for trans fat (4.6?g/p/d for adults). Although the overall intake of IP-TFA has decreased as a resul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belling requirements, individuals with certain dietary habits may still consume high levels of IP-TFA if certain brands or types of food products are frequently chos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