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1篇
  免费   1018篇
  国内免费   421篇
电工技术   193篇
综合类   635篇
化学工业   3246篇
金属工艺   730篇
机械仪表   248篇
建筑科学   488篇
矿业工程   216篇
能源动力   213篇
轻工业   500篇
水利工程   187篇
石油天然气   370篇
武器工业   171篇
无线电   152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11篇
冶金工业   196篇
原子能技术   137篇
自动化技术   23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501篇
  2013年   690篇
  2012年   584篇
  2011年   608篇
  2010年   504篇
  2009年   530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608篇
  2006年   585篇
  2005年   532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389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21.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a Shewhart chart and cumulative sum (CUSUM) control chart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the detection of all sizes of process shifts as the scheme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a CUSUM at detecting small to moderate shifts and Shewhart for the quick detection of very large shifts. This article proposes new combined Shewhart–CUSUM S charts based on the extreme variations of ranked set sampling technique, for efficient monitoring of changes in the process dispersion. 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the combined scheme is designed to minimize the average extra quadratic loss over the entire process shift doma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ed Shewhart–CUSUM S charts uniformly outperform several other procedures for detecting increases and decreases in the process variability. Moreover,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detect changes that are small enough to escape the Shewhart S chart or fairly large to escape detection by the CUSUM S chart. Numerical example i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scheme using real industrial data.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22.
采用不同铒含量的7组Al-20Cu-9.6Si-xEr钎料分别对SiCp/A356复合材料进行了真空钎焊。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接头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通过剪切实验对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进行了测定,并对剪切断口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后,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明显提高。当w(Er)=0%时,钎缝处SiC颗粒聚集严重,接头强度为43.5MPa;当w(Er)=0.05%时,钎缝边界无SiC颗粒的聚集,接头强度最高,达到68.6MPa;当w(Er)=0.1%-0.4%时,钎缝处SiC颗粒聚集趋势减弱,接头强度值在45.3-50.5MPa之间;当w(Er)=0.5%时,SiC颗粒分布在钎缝内部,接头强度明显提高,达到62.2MPa。  相似文献   
223.
为研究高能超声处理制备纳米复合材料过程中纳米增强相在熔体中的分散过程,采用甘油为介质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以及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超声作用于甘油中时,甘油中会形成中心-底面-壁面-中心的环形流动,变幅杆探头端面边缘附近甘油流体存在最大的流动速度,且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流体运动速度增大。物理模拟实验结果显示,高能超声作用下甘油的实际运动行为与数值模拟结果相符合,存在环形流动;此外,高能超声作用下甘油中存在明显的空化效应;纳米晶须在超声作用下于甘油中分散良好,且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达到充分分散所需时间变短。  相似文献   
224.
具有优良性能的石墨烯常被作为增强体加入基体材料中以改进其性能。研究发现,石墨烯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石墨烯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程度。而石墨烯增强体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问题一直是研究的难点,这就限制了石墨烯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提升及其开发应用。总结了石墨烯在基体中均匀分散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25.
采用快凝甩带技术制备了6组不同Ti含量的(Al-10Si-20Cu-0.05Ce)-xTi急冷箔状钎料,并对SiCp/6063Al复合材料进行真空钎焊,然后对钎料及接头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急冷箔较常规铸态钎料的组织细小、均匀;固、液相线降低,熔化区间变窄;随着Ti含量的增加,急冷箔中片状Al-Si-Ti金属间化合物相增多,导致钎料脆性增加;6组钎料在复合材料上润湿性较差,但在6063Al合金上润湿性良好。在580℃钎焊温度、保温30min条件下,采用1%Ti含量急冷箔状钎料成功连接了SiCp/6063Al复合材料,钎焊接头组织致密、完整,急冷箔状钎料与6063Al合金基体连接界面可进行充分的冶金结合,且接头剪切强度达到104.9 MPa;钎焊前采用夹具增加接头压力可显著提高接头的连接质量。  相似文献   
226.
袁野  纳薇  王华  高文桂 《材料导报》2016,30(24):25-31
用直接合成法制备了不同铝硅物质的量比Al-SBA-15(β)(β=n(Al)/n(Si)=0,0.02,0.03,0.05)介孔分子筛,并采用浸渍法制备了金属负载量m=35%的CZZ/Al-SBA-15(β)负载型介孔催化剂,考察了Al/Si比对负载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N_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CO_2吸附(CO_2-TPD)、NH3吸附(NH3-TP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其CO_2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ZZ/Al-SBA-15(β)具有介孔结构,Al的引入不但增加了载体表面酸性位点,同时还提高了催化剂表面铜分散度(DCu%)和铜比表面积(SCu)以及促进了Cu~+-O-Zn活性位的形成,从而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其中CZZ/Al-SBA-15(0.03)催化剂的甲醇选择性达到26%,与不掺铝的CZZ/Al-SBA-15(0)催化剂相比,甲醇选择性提高了11%,但随着掺Al量的继续增加,酸性太强,CO_2吸附能力下降,活性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227.
综述了耐候防腐涂料的研究进展和提高常温固化防腐涂料耐候性能的几种途径,主要包括耐候型成膜物质的制备与改性,如含氟类、有机硅类、丙烯酸类等树脂,以及耐候型功能颜填料的添加,如钛白粉、纳米导电聚合物等填料和各类光稳定剂等,并对提高常温固化防腐涂料耐候性能可能的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8.
研究了ODS15、ODS20和ODS60三种Al_2O_3弥散强化铜棒材在650℃下保温1 min和15 min的高温力学性能,并依据ISO5182对ODS60弥散强化铜棒材的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软化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铝含量不同的三种弥散强化铜棒材在650℃保温1 min与保温15 min的高温强度基本一致;随着铝含量的增加,高温强度随之升高;ODS60弥散强化铜硬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的软化温度分别为970℃、950~960℃、960~970℃。  相似文献   
229.
采用快速甩带技术制备了(Al-10Si-20Cu-0.05Ce)-1Ti(质量分数/%)急冷箔状钎料,并对60%体积分数的SiCp/6063Al复合材料进行真空钎焊实验,然后对钎料及接头的显微组织与性能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急冷钎料的微观组织细小、成分均匀,厚80~90μm,主要包含Al、CuAl2、Si和Al2Ti等相。当升高钎焊温度(T/℃)或延长保温时间(t/min),SiCp/钎料界面的润湿性改善,6063Al基体/钎料间互扩散和溶解作用增强,接头连接质量逐渐提高。当T=590℃、t=30min时,接头抗剪强度达到112.6 MPa;当T=590℃、t=50min时,少量小尺寸SiCp因液态钎料排挤而分散于钎缝,因加工硬化而使接头强度递增7.3%。然而,当T≥595℃、t≥60min时,SiCp偏聚于钎缝,导致接头组织恶化,且剪切断裂以脆性断裂为主。综合考虑钎焊成本与接头强度使用要求,确定最佳钎焊工艺为590℃、30min。  相似文献   
230.
王朋  张迪  张凰  Ghosh Saikat 《材料导报》2017,31(1):131-135, 148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纳米碳管(CNTs)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中。由于其较大的憎水性表面,CNTs与有机污染物和天然有机质(NOM)强烈地相互作用。综述了NOM存在下CNTs的环境行为,包括NOM对CNTs分散特性和吸附有机污染物特性的影响。着重论述了NOM的理化性质对CNTs分散的影响,"拉拉链"或"胶束包裹"是主要的分散机制。强调应该对不同分散机制下分散的CNTs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给予更多的关注,提出了目前在液相环境中直接测定CNTs表面积的新思路,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