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533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36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12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分相呈色陶瓷釉的特性及呈色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R2O-Al2O3-SiO2-P2O5(R2O为Na2O,K2O,L2O;RO为CaO,MgO等)系分相基础釉中引入不等量的Ca3(PO3)2、滑石、石英和方解石,研究了以分相微珠结合基础釉基色获得不同釉色的方法.以四角配料实验法、能谱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分相法呈色的物理光学原理以及釉的组成、烧成温度对分相微珠及呈色现象的影响.研究表明:分相釉的呈色机理符合Rayleigh散射及Mie散射规律,即当分相微珠尺寸小于100 nm时,釉层以Rayleigh散射为主,釉色呈蓝色;而分相微珠尺寸大于入射光波长时,则以Mie散射为主,釉色呈乳白色;控制分相微珠尺寸及分布状态是获得分相色釉的关键.  相似文献   
82.
朱峰  邵婕 《江苏陶瓷》2009,42(1):16-18
民间产青花瓷在我国分布广泛、产地众多,历史上的民窑多,无法考证。本文就现代民间青花瓷的产地与艺术特色方面作出了一些分析,分为“用途广泛,设色符合中国人的色彩喜好”、“产地分散,选材多变”、“造型与描画的艺术特色各随区域流派”、“与官窑产青花瓷有比较明显的不同”四个角度,旨在说明传统制瓷工艺在民间保存完好,更具有原生态特色与实用价值的这一典型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3.
相比其他防冰技术,输电线路防冰涂料应用简单、灵活且成本较低。在探讨影响涂料防冰性能和现场应用的各项指标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两种分别用于输电线路导线和电热型绝缘子的新型防冰涂,并开展了人工气候室试验和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新型防冰涂料能够有效防止输电线路雨凇类型的覆冰。  相似文献   
84.
以钠长石、钨酸、氧化锰、氧化铜为原料成功制备了装饰效果良好的低温快烧金属光泽结晶釉。并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了釉中各组分及不同工艺因素对釉面效果的影响。并通过XRD等测试手段分析了釉中晶相的组成,并初步分析了釉面呈现金属光泽的机理。  相似文献   
85.
北宋末大型御用建盏的传世完器至今全球未见,80年代末以来窑址陆续有若干残片出土。本文根据9个标本研究了其器形、供御款和进盏款的刻制或压印的方式,以XRF测定其胎,釉化学组成并与一般建盏比较。以POM和TEM研究其胎、釉的显微结构,指出其CAS_2→晶间液和分离→氧化铁析晶以及釉下分相→釉而上氧化铁析晶的两种兔毫形成机理与一般建盏相同。文中特别阐明了“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的御用黑釉玉毫盏的形成原因是釉面和近釉面CAS_2晶花析晶使入射光发生表面反光散射效应和内散射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86.
低温快烧高档卫生陶瓷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坯料中加入 31%的硫铁矿尾矿和玻璃尾矿 ,利用多碱效应促进坯料的液相烧结 ;控制坯料细度 2 - 3%(35 0目筛余 ) ,采取釉料二次研磨技术 ,促进坯、釉固相烧结 ;在最高烧成温度 1175℃ ,烧成周期 14 - 16小时条件下 ,产品吸水率 <0 .5 %。在釉料中加入 12 %的锆英粉、4 %的烧氧化锌 ,弥补了尾矿引入铁、钛的负面影响 ,釉面白度达到 80 % ;瓷粉的引入促进了坯釉的结合。合理利用了低质原料资源 ,降低了产品成本。研制出了低温快烧高档卫生陶瓷。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介绍骨灰乳浊白釉的基础釉组成范围;组成、骨灰量、烧成温度对白度的影响。对骨灰乳浊白釉的微观结构、乳浊机理、影响白度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指出骨灰乳浊白釉的乳浊现象是釉玻璃分相所致。  相似文献   
88.
硅灰石在高温透明青花瓷釉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建  潘爱翠 《中国陶瓷》2003,39(2):29-31
本文主要介绍应用硅灰石原料研制出高温透明青花釉料的基本过程,实践证明,利用硅灰石部分或全部代替滑石或釉灰原料生产的高温透明青花釉,具有透明程度高,色泽光润,与坯料适应性能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89.
陶瓷原料标准化和坯釉料商品化及其在我国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力明 《陶瓷学报》2006,27(1):103-108
本文在分析国外陶瓷原料标准化、系列化,坯釉料商品化、系列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国内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并对国内近年来的进展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述,以期促进我国陶瓷原料加工工业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90.
蔡伟 《江苏陶瓷》1997,30(1):12-12,19
介绍了在紫砂花盆上应用镨黄釉的研制过程,对坯釉适应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得以解决,获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