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66篇
电工技术   44篇
综合类   221篇
化学工业   90篇
金属工艺   209篇
机械仪表   81篇
建筑科学   720篇
矿业工程   101篇
能源动力   20篇
轻工业   19篇
水利工程   25篇
石油天然气   24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5篇
冶金工业   148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朱彬  刘旺  田丰  刘勇  张宜生 《中国机械工程》2021,32(24):2975-2980
提出一种高强钢/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多材料零件连接成形一体化加工工艺,利用热冲压工艺对高强钢和CFRP预浸料进行连接并成形高强钢/CFRP多材料零件。研究热冲压过程中不同的淬火温度下多材料复合板的制备工艺,并对试样中钢板进行微观观测,最后对复合件进行弯曲试验。微观检测结果表明,该工艺下钢板组织为全马氏体组织。三点弯曲试验结果表明,未铺设CFRP试样、铺设2层CFRP试样和铺设4层CFRP试样的弯曲角度分别为130°、110°和104°。对弯曲试验的力位移曲线进行积分,计算试样的能量吸收量,得到如下结论:未铺设CFRP试样、铺设2层CFRP试样和铺设4层CFRP试样的能量吸收量分别为9410 J、9692 J和10 050 J;铺设2层CFRP的试样和铺设4层CFRP的试样相比于未铺设CFRP的试样,能量吸收量分别增加2.9%和6.8%。  相似文献   
42.
结合国内外已完成的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式复合墙体静力和动力试验研究成果,提出了冷弯薄壁型钢复合墙体的骨架曲线和恢复力模型。基于已经完成的屈服强度550 MPa高强超薄壁冷弯型钢足尺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对结构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性分析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反应谱法和弹性时程分析法;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分析可采用静力非线性(推覆)分析和非线性时程分析法。依据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基本规定,提出了低层冷弯薄壁型钢龙骨体系结构的抗震设计实用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43.
高燕  吴从亮  谢菲琳  赵星 《砖瓦》2013,(11):9-12
在坍落度保持一定的条件下,采用玻璃微珠和陶粒制备轻质高强混凝土,研究了陶粒、玻璃微珠、减水剂的掺量对混凝土水灰比、表观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陶粒、玻璃微珠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水灰比提高,表观密度和强度降低;随减水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水灰比降低,表观密度和强度先提高后降低,减水剂最佳掺量为1.5%;玻璃微珠与陶粒在混凝土内部分布均匀,无离析分层现象。通过试验确定配制轻质高强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方法,制备出强度63.4MPa,表观密度1770kg/m^3,比强度1.328的轻质高强混凝土。  相似文献   
44.
针对深圳地铁站自动扶梯主驱动链轮连接螺栓松脱引发的停机故障,通过计算与分析得知,施工时因预紧力矩不足导致其连接方式由摩擦型连接向承压型连接转变,最终致使连接螺栓松脱。引发了故障。针对承受动载荷作用的重要结构或机构使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在设计.安装等环节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5.
结合哈西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公路客运工程,详细介绍了工程中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柱施工技术,包括预埋地脚螺栓施工,承台基础柱混凝土浇筑,型钢柱焊接,柱脚灌浆料施工,型钢梁柱吊装,型钢梁柱主筋施工等.本工程应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柱技术,在满足设计和施工质量要求的同时,还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46.
钢绞线与高强螺栓连接提供的节点抗弯承载力比值是影响摩擦耗能型梁柱自复位节点抗震性能的重要参数.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 10.0,对5个按照不同抗弯承载力比值设计的节点模型进行单调和循环加载模拟,分析该参数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高强螺栓连接的抗弯承载力比钢绞线的抗弯承载力略小时,节点的耗能性能最强且具有自复位能力.建议将节点设计弯矩按钢绞线与高强螺栓连接承载力比值分配,分别设计钢绞线与高强螺栓连接.  相似文献   
47.
对含Nb与不含Nb的Cr-Ni-Mo-V系高强钢进行880℃×1 h淬火+300℃×3 h回火处理,并采用SEM、EBSD、TEM和物理化学相分析等技术分别对其微观组织和析出相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了0.035%Nb的试验钢组织得到细化,马氏体板条块尺寸从3.1μm下降至2.9μm,且Nb的添加使得MC型析出相的含量增加,析出相尺寸分布得到优化,尺寸在18~200 nm的析出相含量明显增加。由于析出相含量的增加,固溶C含量有所下降,加之含Nb试验钢中的原始C含量稍低,导致含Nb钢的强度稍有下降,但仍达到2000 MPa水平。而马氏体组织的细化及析出相尺寸分布的优化使含Nb试验钢韧性明显提升,室温和-40℃低温冲击吸收能量(KU2)均提高至44 J。  相似文献   
48.
为了提升980 MPa级高强钢局部成形性能,采用万能试验机、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及综合成形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路径的980 MPa高强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并评价了其扩孔及局部成形性能。结果表明,除了有铁素体和马氏体两相外,新型Q&T工艺的组织结构还存在回火马氏体中间相,铁素体和马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3.14μm和2.62μm,马氏体面积分数为61.0%,而传统工艺下为典型的铁素体及马氏体双相组织,铁素体和马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4.77μm和2.77μm,马氏体面积分数为35.8%。两种工艺伸长率相差不大,但屈服强度和扩孔率具有明显差异,新型Q&T工艺下获得了更高的屈强比及扩孔性能,得益于其更小铁素体晶粒尺寸及铁素体和马氏体硬度差。传统工艺下真实断裂应变(TFS)与真实均匀应变εu比值为7.0,而新型Q&T工艺下比值为15.2,因此新型Q&T工艺下具有更优异的局部成形特性。  相似文献   
49.
为研究圆CFRP-钢复合管约束高强混凝土短柱轴压受力性能,进行了6个CFRP-钢复合管约束高强混凝土(CFRP-steel composite tubed high-strength concrete,C-STC)柱和2个CFRP约束高强混凝土(CFRP-confined high-strength concrete,CC)柱、1个钢管约束高强混凝土(steel tubed high-strength concrete,STC)柱对比试件的轴压试验研究,得到了试件轴向荷载-位移曲线和CFRP及钢管的应变。结果表明:C-STC柱在轴压荷载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约束模式对其前期刚度影响较小,相同CFRP层数的C-STC柱和CC柱的荷载-位移曲线第二线性段斜率近似相等;随着CFRP层数增多,短柱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均能得到提高;钢管应力分析表明,STC柱钢管在峰值荷载附近屈服,C-STC柱钢管约在荷载-位移曲线第二线性段起点处屈服,钢材强度得到充分发挥。结合试验结果对已有文献中约束混凝土强度计算模型进行验证,并给出了建议的C-STC柱承载力计算式。  相似文献   
50.
新型高强耐磨青铜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胡大禄 《有色金属》1998,50(3):99-103
铝青铜由于具有较高的强韧性与耐蚀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之中。但随着工业与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对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传统的铝青铜(典型牌号ZQA19-4),其抗拉强度约为500MPa,很难满足重载荷下工作的零部件(如轧机轴瓦蜗轮等),加之,在润滑不良时,对轴颈有“咬卡”现象。本文在分析传统铝青铜材料组织、性能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辅助的数量冶金学方法进行了合金的最优化设计,开发了一种性能最优的新型铝青铜材料(简称YH1合金)。该材料的强度比ZQA19-4提高约25%,耐磨性、塑性、韧性与切削加工性均优于ZQA19-4,成本低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论文还进一步分析了新材料强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