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87篇
电工技术   19篇
综合类   91篇
化学工业   140篇
金属工艺   190篇
机械仪表   34篇
建筑科学   129篇
矿业工程   74篇
能源动力   35篇
轻工业   13篇
水利工程   57篇
石油天然气   150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10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5篇
冶金工业   24篇
原子能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The normalization process and high- temperature temper proces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ond interfaces. The SEM and EDS were used to discuss the microstructure and element diffusion after heat treatment. And the interfacial bond strength was obtained by compression shear test on the testing machine. With the fractured surface morphology analysis, the composition of phases at the bond interface was analyzed by XR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 small quantity of brittle intermetallic compound Fe2Nb phases are observed at the bonding interface of the Q235- Nb bonds after heat treatment, and needle structure is formed at Nb- Ti interface after normalization treatment. The compression shear strength of normalized specimens(171MPa) at 900??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tempered specimens(162MPa) processed at 650??. Observation of fracture surfaces demonstrations that the failure takes place through the bonding interface of the Q235- Nb bonds during all the shear tests, the compression shear strength is lower at Q235- Nb interface than at Nb- Ti interface.  相似文献   
82.
提高稠油多轮次吞吐井吞吐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稠油多轮次吞吐井吞吐效果,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进行多轮次吞吐井参数优化设计;进一步发展分层注汽技术,以适应多轮次吞吐后变化的油藏条件,改善分注效果,降低产量递减速度;针对多轮次吞吐后套管变形严重现象,采用小直径封隔器来解决这类油井的注汽问题;在采出过程中,针对储层能量降低、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采取分层采油技术,缓解层问矛盾,提高生产压差.通过分注分采规模实施,累计工业化应用6000余井次,增油100×104t,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正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
采用真空扩散焊接的方法获得了Mg/CuNi/Al扩散焊接接头。采用万能试验机测试焊接接头剪切强度,通过SEM,EPMA,XRD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g/CuNi/Al扩散焊接接头剪切强度随焊接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焊接温度440℃,保温时间90 min时,接头剪切强度最大值达到22.4 MPa。焊接接头主要由Al3Mg2致密组织层、Al12Mg17针状组织层、Al12Mg17和α-Mg网状组织层组成,Cu、Ni富集于网状组织层中。Mg/CuNi/Al扩散焊接接头断口主要由Al3Mg2、Al12Mg17、AlCu3、Al2Cu和Al7Cu23Ni化合物组成,断裂方式以脆性断裂为主。  相似文献   
84.
为了在巷道掘进过程中随时识别顶板岩层,提出一种通过检测锚杆钻机液压系统的压力和流量来探测巷道顶板岩层的方法;推导出顶板岩层随钻探测的钻进参数计算公式;研制了顶板岩层随钻识别试验系统,并将随钻识别试验数据与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1)当检测到锚杆钻机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和流量发生阶跃响应或脉冲响应时,可以判断钻头通过了顶板岩层分界面或软弱夹层;2)实验测得钻头穿过软弱夹层时,钻进速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12.4,表明钻进速度在几种钻进参数中是最敏感的;3)通过检测锚杆钻机液压系统的压力和流量可以推算出顶板各岩层强度和层位。  相似文献   
85.
车载高压电缆终端应力控制管(以下简称“应力管”)与乙丙橡胶(EPDM)所组成的复合层间界面间频繁发生放电现象,是造成终端绝缘击穿故障的常见部位,而应力管热老化特性变化又是影响其放电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究应力管热老化特性对复合层间界面放电特性的影响规律,依据车载高压电缆终端特殊的绝缘结构及实际运行工况,分别在热老化温度为100℃、125℃和140℃三种老化环境下设计了应力管人工加速热老化试验,通过自制了老化应力管试样/EPDM复合层间界面模型和强极性针-板电极模型,搭建复合层间界面闪络试验平台,探明了不同老化条件下应力管试样对复合层间界面起始放电电压和闪络电压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应力管表面电荷输运模型,从微观层面探明并揭示了不同老化条件下应力管表面的载流子电导率、迁移速率的变化对复合层间界面模型放电特性的影响机理。通过以上研究,间接揭示了实际电缆终端复合层间界面的放电发展过程及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86.
超薄HfN界面层对HfO_2栅介质Ge pMOSFET电性能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高k介质和Ge表面引入一层超薄HfN界面层,实验制备了HfO2/HfON叠层栅介质Ge MOS器件。与没有界面层的样品相比,HfO2/HfON叠层栅介质MOSFET表现出低的界面态密度、低的栅极漏电和高有效迁移率。因此利用HfON作为Ge MOS器件的界面钝化层对于获得小的等效氧化物厚度和高的high-k/Ge界面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沥青加铺层夹层材料抗反射裂缝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选仓  刘凯  李善强 《建筑材料学报》2010,13(2):247-252,271
通过有限元模型模拟了沥青加铺层夹层材料和结构,计算分析得出合理加铺材料与结构;采用改进普通车辙仪的方法,模拟了荷载型反射裂缝(弯拉型和剪切型)的形成过程;研发了温度型反射裂缝(弯拉型)试验方法和层间水平拉伸试验平台;通过试验得出4种典型夹层材料和加铺结构的抗反射裂缝疲劳寿命和抗裂效果为:APP油毡玻璃纤维格栅土工布无夹层材料.通过试验路验证了不同夹层材料的抗裂效果、室内试验体系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8.
于俊  邱灿星 《山西建筑》2010,36(34):72-73
对夹层板的抗弯性能进行了分析,求得了夹层板的抗弯挠度公式,通过假设面层内的应力呈线性分布而提出了计算夹层板的抗弯刚度公式的方法,并与ANSYS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后,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9.
The shuttle effect of soluble polysulfides is a serious problem impeding the development of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Herein, continuous amino-functionalized University of Oslo 66 membranes supported on carbon nanotube films are proposed as ion-permselective interlayers that overcome these issues and show outstanding suppression of the polysulfide shuttle effect. The proposed membrane material has appropriately sized pores, and can act as ionic sieves and serve as barriers to polysulfides transport while allowing the passage of lithium ions during electrochemical cycles, thereby validly preventing the shuttling of polysulfides. Moreover, a fast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polysulfides is also achieved with the as-developed interlayer. Therefor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with this interlayer show a desirable initial capacity of 999.21 mAh·g–1 at 1 C and a durable cyclic stability with a decay rate of only 0.04% per cycle over 300 cycles. Moreover, a high area capacity of 4.82 mAh·cm–2 is also obtained even under increased sulfur loading (5.12 mg·cm–2) and a lean-electrolyte condition (E/S = 4.8 μL·mg–1).  相似文献   
90.
徐志东 《工程建设》2001,33(2):14-16
阐述了卧虎山露天矿采场7年来的生产概况,并对其采场平台推进方向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比较,指出了合理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