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8篇
  免费   625篇
  国内免费   320篇
电工技术   181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667篇
化学工业   824篇
金属工艺   546篇
机械仪表   368篇
建筑科学   813篇
矿业工程   261篇
能源动力   151篇
轻工业   928篇
水利工程   89篇
石油天然气   128篇
武器工业   37篇
无线电   35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83篇
冶金工业   737篇
原子能技术   226篇
自动化技术   708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523篇
  2012年   467篇
  2011年   517篇
  2010年   447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386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370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作者给出了多项式的判别式公式,它是一种仅用其系数即可算出的一种行列式形式的公式,由此推出了xn+αx2+bx+c的判别式的几种闭形式。  相似文献   
32.
Iden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Discrete Element Model for Concret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use of a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is proposed to study concrete structures submitted to dynamic loading.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validate the model first in the quasistatic domain, and second in dynamic compression, at the sample scale. A particular growing technique is used to set a densely packed assembly of arbitrarily sized spherical particles interacting together, representing concrete. An important difference from classical DEMs where only contact interactions are considered, is the use of an interaction range. First, the correct identification of parameters of the DEM model to simulate elastic and nonlinear deformation including damage and rupture is made through quasistatic uniaxial compression and tension tests. The influence of the packing is shown. The model produces a quantitative match of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crete in terms of Young’s modulus, Poisson’s coefficient, and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strengths. Then, its validity is extended through dynamic tests. The simulations exhibit complex macroscopic behaviors of concrete, such as strain softening, fractures that arise from extensive microcracking throughout the assembly, and strain rate dependency.  相似文献   
33.
LnCl_3·nH_2O和丙氨酸在水相介质中按物质的量比为1∶1和1∶3混合,制得6个新的氯化稀土与丙氨酸的配合物,通式为LnCl_3·L·6H_2O和LnCl_3·3L·nH_2O(Ln为Nd,Dy,Yb;L为丙氨酸)。通过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X光粉末衍射等方法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质及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34.
《本草纲目》是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书中记载了大量养生方面的内容。笔者在通读整部著作的基础上,联系中医发展情况,从五行生克、道家服食、五味宜忌三个方面对其养生思想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35.
离子液体浮选分离模拟乏燃料中的稀土元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乏燃料中高效分离稀土元素(中子毒物)是实现乏燃料再生循环利用的关键步骤。利用双有机相离子液体选择性浮选分离乏燃料中的稀土元素,使氧化铀和稀土氧化物几乎不被溶解,实现两者固相之间的分离,避免了二次废液的产生,具有节能和环保的双重意义。以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为稀土元素的捕收剂、煤油或油酸为稀释剂,以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4mim][PF6])和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C4mim][Tf2N])两种离子液体作为浮选体系的另一相,优化得到了浮选分离稀土氧化物的最佳条件。结果发现:浮选分离去除率随着混合物中初始Nd含量以及浮选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对所有稀土元素与U3O8分别组成的二元体系混合物进行了浮选分离研究,发现在相同条件下,该体系对不同稀土元素的分离也不同,浮选分离的去除率与稀土氧化物的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浮选机开展了工艺化的初步探索,发现该浮选体系对Nd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36.
邢怀滨 《工程研究》2009,1(1):58-65
工程创新是指那些发生在工程活动中的创新。在提出“壁垒-陷阱”创新模型的基础上,从“要素-集成”视角,剖析了工程创新的壁垒和陷阱。要素壁垒和陷阱主要来自于信息、技术、资本和市场,集成壁垒和陷阱主要来自于沟通、耦合、制度和文化。本文对这些形形色色的壁垒和陷阱进行分析,尝试描绘出工程创新的“壁垒-陷阱”图景。  相似文献   
37.
施工管理中的施工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以及生产要素管理是施工管理的主要方面,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好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面是在施工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8.
基于修正的边缘检测算子和形态滤波思想,提出一种新的多结构元素形态学灰度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在该算法中,自适应确定权重,并将各个结构元素下的检测信息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噪声存在条件下较为理想的图像边缘。仿真结果表明所给算法效果优于经典的边缘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9.
基于形态学多结构元多尺度的自适应边缘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形态学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领域;针对形态学单结构元在边缘检测中边缘信息丢失的问题,提出了用不同方向的结构元素对图像进行多尺度检测的自适应边缘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形态学高低帽运算对原始图像进行平滑处理,采用差分最大值确定结构元素的方向,利用形态学运算调整结构元素尺度,改进了数学形态学边缘检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边缘检测算法相比,该算法在保持图像边缘清晰的同时.有很强的去除噪声能力.  相似文献   
40.
A framework for damage mechanics of concrete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nonlinear elastic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concrete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A rather simple isotropic damage model containing essentially no adjustable parameters is shown to produce results in remarkably good agreement with sample experimental data: the damage law requires only the fracture energy to be defined completely. The model is achieved by introducing a damage surface that is similar to the yield function in the conventional theory of plasticity. A special form of damage surfaces is constructed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A new damage criterion, defined as an equivalent strain norm,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asymmetric behavior of concrete. For verifying the FEM program including the model, deformations predicted by this model are compared with bo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for the concrete structural model and the ones calculated without application of the 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__________Translated from Problemy Prochnosti, No. 3, pp. 57 – 74, May – June, 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