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25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7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研究以香菇为主要原料生产低糖香菇脯。利用软化、涂膜及低温处理等技术提高产品的柔软度与饱满度,克服低糖处理给产品带来的适口性差、保质期短等缺陷。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低糖香菇脯最佳生产条件及生产工艺参数,即混合糖浆中糖含量8%、柠檬酸1.5%、黄原胶0.2%,并且将成品在 -10℃~-18℃条件下冷冻3d,所得产品风味纯正、体态饱满、口感舒适。  相似文献   
52.
天然菌类香菇烟用香原料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然菌类香菇为原料,采用常规提取法、酶解法和梅拉德反应法开发新型烟用香料,进行了卷烟加香实验,结果表明:酶法所得香料使卷烟有特殊香韵,保润,提高烟气舒适度的作用;梅拉德反应所得香料使烟香明显增加,柔和烟气,增加甜润感和细腻性;常规提取法所得香料使烟香增加,余味改善。通过对香料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常规提取法香料检测出挥发性成分23种,其主要香气成分为:糠醇(71.91μg/g)、棕榈酸乙酯(1.36μg/g)、亚油酸(23.61μg/g)、亚油酸乙酯(6.93μg/g);酶解法香料检测出50种,其主要香气成分为:1-(2-烯丙氧基-1-甲基-乙氧基)丙-2-醇(1.68μg/g)、正十六酸(35.6μg/g)、亚油酸(66.72μg/g)、10,13-十八碳二烯酸甲酯(1.02μg/g);梅拉德反应香料检测出38种,其主要香气成分为:2,5-二甲基吡嗪(1.67μg/g)、1-乙酰基-1H-咪唑(1.424μg/g)、1-(2-甲氧基丙氧基)丙-2-醇(1.57μg/g)、1-十六碳醇(1.356μg/g)、棕榈酸(107.627μg/g)、亚油酸(280.312μg/g)。  相似文献   
53.
采用喷雾式流态化液态CO2速冻及缓冻,研究了冻结温度、速度等条件对香菇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冻结温度、速度对两种酶的活性都有明显的影响,在-75℃、-60℃、-45℃及-35℃(缓冻)下进行冻结,香菇的PPO活性分别下降了74.2%、68.7%、59.3%及18.8%,POD活性分别下降了71.4%、67.5%、57.3%及20.2%.  相似文献   
54.
55.
在三个萃取时间下(2h、4h、6h),用极性色谱柱DB-WAX,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分析了东北产香菇的香味成分,鉴定出137种成分,包括含氧杂环、含硫类、含氮杂环、酚类、醛类、酮类、醇类等。对比萃取率、萃取物气味特征及气-质联用分析结果,确定最佳萃取时间为6h,此时萃取率0.51%,鉴定出的较高含量香味成分为3,5-二甲基-1,2,4-三硫杂环戊烷(4.20%)、二甲基二硫醚(3.07%),1,2,4,6-四硫杂环庚烷(3.33%)、甲基(甲硫基)甲基二硫醚(2.34%)、1,3,5-三硫杂环己烷(2.22%)、1-(2-噻吩基)乙酮(2.21%)、1-辛烯-3-醇(2.03%)。  相似文献   
56.
微波法提取香菇含氮物质最佳工艺条件及其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香菇为原料,对微波法提取香菇含氮物质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物料比、微波功率、微波作用时间等因素对香菇提取液氮收率和水解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比1∶100、微波功率500 W、微波时间30 min。通过传统蒸煮法和微波提取法的比较试验得知,微波萃取法具有提取率高等优点。通过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了传统蒸煮法和微波法提取的香菇提取液的Ca,Zn,Fe,Mn,Mg含量,结果发现除了Fe之外,微波提取液中Ca,Zn,Mn,Mg含量要比传统蒸煮法高。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测定了传统蒸煮法和微波法提取的香菇提取液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微波法比传统蒸煮法的氨基酸含量高。  相似文献   
57.
传统人工检测鲜香菇表面缺陷方法通常效率较低,且易造成视觉疲劳,不能满足现代化工业需求。本研究尝试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检测鲜香菇表面缺陷。首先,香菇样本RGB图像被获取,抽取B分量图像构建掩模用于G分量图像去背景。然后,去背景后的G分量图像进行边缘亮度补偿及缺陷提取。随后,对缺陷标记、提取特征参数及参数选择。为了避开成像系统及环境光的干扰,试验选用缺陷区域总面积与香菇图像总面积的比值作为识别正常香菇与缺陷菇的衡量指标。最后,一个全局阈值0.0035被用于所有被研究样本。结果表明,该识别算法识别正常菇和缺陷菇准确率分别为94%和97.3%,所有样本分类精度达到96.5%。  相似文献   
58.
明人笔记涉及食用菌和药用菌的栽培、物产、饮食、医疗,以及相关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甚至还有因辨别不清而造成毒菌中毒的记载。陆容《菽园杂记》中保留了一则引自南宋嘉定《龙泉县志》的香菇栽培史料,而方以智则记录了源于明代的两项食用菌栽培技术。广西、云南、贵州等西南一带以及其它地区的鸡纵、天花等食用菌物产也屡见笔端,天花更是受到皇家的青睐。此外,药用真菌、芝草以及一种神秘的“肉芝”,也见诸多种明人笔记。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究不同纹理香菇内在品质,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以天白花菇(Bai-hua, TBH)、白花菇3A(Bai-hua 3A, B3A)、白花菇2A (Bai-hua 2A, B2A)、白花菇A (Bai-hua A, BA)、茶花菇(Cha-hua, CH)、光面菇(smooth cap shiitake, SCS)和板菇(plate shiitake, PS) 7个不同纹理香菇为实验材料,测定其中水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氨基酸、粗多糖、香菇嘌呤及4种嘌呤含量,并通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内在品质进行评价。结果 7种不同纹理香菇内在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板菇的蛋白质、膳食纤维、香菇嘌呤、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及4种嘌呤含量最高,光面菇的粗多糖和脂肪含量最高, 4种嘌呤含量最低。氨基酸比值系数分析发现, 7种不同纹理香菇蛋白质营养价值依次为板菇>茶花菇>白花菇3A>白花菇A>光面菇>天白花菇>白花菇2A,板菇蛋白质营养价值最高;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分依次为板菇>光面菇>白花菇A>白花菇2A>白花...  相似文献   
60.
以干香菇为原料,经过喷雾干燥制备香菇粉。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来优化喷雾干燥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进风温度190℃、泵转速55 r/min、热空气流量0.23 m 3/min、麦芽糊精添加量50%的条件下,集粉率为37.65%,香菇粉持水力达到232.83 g/100 g,持油力为189.58 g/100 g。通过喷雾干燥制备的香菇粉,可作为调味料或原料添加到其他食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