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7篇
金属工艺   2篇
轻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通过健康受试者的双交又试验比较萘普生缓释胶囊与普通片的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10位健康受试者一次服用这两种制剂500mg,在稳态试验中8位受试者接受两种制剂5天,缓释胶囊500mg每天一次,普通片每天两次,每次250mg。血药浓度用HPLC方法测定。结果 一次服药试验证明该缓释胶囊血药浓度上升缓慢,浓度变化平稳,Cmax为85.9μg/ml,Tpeak为6.0h,而普通片的Cmax为140.4μg/ml,Tpeak为3.2h,两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相当,缓释胶囊与普通片生物等效。通过8位健康受试者交叉连续服用萘普生缓释胶囊与普通片的稳态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到第3天给药后已达到稳态,由第5天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测定数据计算其主要的稳态药代动力学参数,缓释胶囊的峰浓度(Cmax)、峰谷比和波动度(DF)明显低于普通片,这些参数分别为73.1pg/ml、1.48和37.7%;而普通片的上述参数分别为100.8 ug/ml、2.51和78.2%。结论 奈普生缓释胶囊具有缓释作用,能较好维持血药治疗浓度。  相似文献   
42.
萘普生比热容和燃烧焓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RY-1C氧弹式量热计测定了萘普生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其值为-7 026.5 kJ/mol,并用萘作标准物检测了仪器的可靠性,标准摩尔燃烧焓测定值与文献值的绝对误差为4.53 kJ/mol,相对误差为0.088%。结合热力学原理,计算出萘普生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483.5 kJ/mol。用DSC-60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了萘普生和苯甲酸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比定压热容,并建立起比定压热容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为萘普生的工艺开发、工程设计以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热力学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3.
以水为介质,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制备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 DAAC)、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丙烯酸丁酯(BA)三元共聚的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P(NVP-DM DAAC-BA),产物结构经1H-NM R和IR确证。研究了疏水单元含量对聚合物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及共聚物对药物萘普生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44.
利用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外消旋药物萘普生的手性拆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在模板分子(S)-萘普生的存在下,制备(S)-萘普生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评价.结果表明,萘普生的外消旋混合物得到了较好的拆分,而且分离了与萘普生结构相似的布洛芬、酮洛芬,探讨了萘普生手性拆分的机理,考察了流速、流动相中乙酸含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采用毛细显微摄像技术对反应结晶法制备多形貌萘普生药物的晶体生长进行了直观、实时的观察和研究. 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药物浓度及反应温度对生成的萘普生结晶颗粒形貌和尺寸的影响,并对颗粒的生长机理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Tween-80, PVP, Karomic-90或CMC的作用下,可分别得到针状、球状、蝴蝶状及棒状萘普生晶体,药物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及反应温度对萘普生晶体的尺寸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采用电解絮凝-UASB-MBR组合工艺处理萘普生混合废水,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电压4.1 V,电解过程使COD在15 000 mg·L-1以上的废水,实现约20%左右的去除率,同时使废水的BOD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增大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使聚铁混凝剂和PAM的投加浓度比为500:2,絮凝过程对COD约有20%的去除率;UASB单元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大幅度地削减,去除率约75.8%~80%,将废水中的COD降至2 000 mg·L-1;而MBR单元则进一步将最终出水的COD降至100mg·L-1以下.  相似文献   
47.
水杨酸、萘普生及血浆背景干扰组分,这三者荧光光谱重叠严重,如果不经分离,无法用常规方法定量分析水杨酸.本文利用二阶校正的优势,将三维激发发射荧光光谱与平行因子分析算法和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相结合,快速分析测定血浆中的水杨酸.当因子数选为4时,用两种算法获得的回收率分别为(103.8±3.5)%和(98.4±1.4)%.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用于干扰组分共存下,快速定量测定血浆中的水杨酸,从而可用于研究阿斯匹林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48.
The enantioselective hydrolysis of racemic naproxen methyl ester by Candida rugosa lipase (CRL) was studied in aqueous buffer solution/isooctane reaction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supercritical CO2. The effects pressure (75–160 bar), temperature (32–42 °C) and reaction time (0.5–12 h) on the enantiomeric excesses of the product (eep) and the substrate (ees), enantiomeric ratio (E), conversion (x) and enzyme activity were investigated in a batch reactor system. The highest enantiomeric ratio achieved at 120 bar of pressure, 37 °C of temperature and 2 h of reaction time was E = 193 with x = 41.3%, eep = 97.9% and ees = 68.8%. CRL remained active at least for 12 h at 37 °C and 120 bar in supercritical CO2 medium. Furthermore, enantiomeric ratio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reaction time and reached the value of E = 236 with eep = 98.2%, ees = 70.0% and x = 41.6% after 12 h of hydrolysis.  相似文献   
49.
为了实现固定化扩展青霉TS414(Penicillium expansum TS414)脂肪酶在有机相中对外消旋萘普生的高效拆分,实验考察了水分、温度、有机溶剂、酶浓度、醇结构和醇浓度对酶促拆分反应的影响,确立了优化的酯化反应条件为:异辛烷为溶剂,外消旋萘普生2.15 mmol/L,正丙醇34.3 mmol/L,固定化酶量12 g/L,水0.05%(j), 40℃恒温摇床中200 r/min反应100 h. 在此条件下,酯化拆分反应的转化率为48.3%. 结果表明,固定化Penicillium expansum脂肪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用于外消旋萘普生拆分的工具酶.  相似文献   
50.
Carbonylation of 1‐(4‐isobutylphenyl)ethanol has been studied using a homogeneous catalyst system consisting of PdCl2(PPh3)2/ TsOH/ LiCl. Higher reaction rates with TOF up to 1200 h−1 and ibuprofen selectivity >95% have been achieved at 388 K under a CO partial pressure of 5.4 MPa. The reaction proceeds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4‐isobutylstyrene and 1‐(4‐isobutylphenyl)ethyl chloride as intermediates. The same catalyst system is shown to be effective for carbonylation of various α-arylethanols, vinyl aromatics and corresponding chloro derivativ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