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0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篇 |
综合类 | 40篇 |
化学工业 | 244篇 |
金属工艺 | 8篇 |
机械仪表 | 7篇 |
建筑科学 | 38篇 |
矿业工程 | 16篇 |
能源动力 | 22篇 |
轻工业 | 28篇 |
水利工程 | 4篇 |
石油天然气 | 225篇 |
无线电 | 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2篇 |
冶金工业 | 22篇 |
自动化技术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介绍了该工艺的运行原理以及工艺特点,并介绍了该工艺在冀东油田柳一联的运行情况,以及运行经验。 相似文献
92.
车辆段含油废水需进行处理后,才能排至市政废水或者雨水管网。本文对南京某车辆段含油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3.
导轨部件通常是整个机床刚度链中的最薄弱环节之一,因此导轨的力学性能直接影响机床整机的动态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铁基多孔含油材料结合面的滑块型滑动导轨,分析了多孔含油材料结合面的刚度和阻尼特性;设计了多孔含油材料滑块型滑动导轨的一种矩形截面导轨形式,并对其润滑与低速平稳性进行了分析和实验验证;分析了所设计滑动导轨的导向精度,提出了滑块型滑动导轨设计时滑块跨度的设计原则。同滚动导轨相比,结果表明:该类型导轨具有高刚度、大阻尼和自润滑的特点,适合应用在中、较重负荷精密机床。 相似文献
94.
95.
以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酸乙酯(EA)为原料,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酯类反相破乳剂P(EA-MAA)。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各因素对产物分子量、乳液粒径中值、聚合物凝胶残渣以及产物除油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体总质量分数为10%、单体配比(EA﹕MAA)为1:1,单体加入顺序为先EA后MAA,反应温度70℃,引发剂用量为1‰(占单体总质量分数),反应时间为6h的条件下,制备的P(EA-MAA)分子量大,粒径中值小,聚合物凝胶残渣少,除油率达到94.7%。 相似文献
96.
97.
通过对现河粉煤灰场氧化塘中微生物的数年调查研究,调查了氧化塘处理高含盐采油废水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探讨了各种微生物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氧化塘内水生微生物种类较城市淡水处理氧化塘少,但数量相近,细菌是有机物降解的主要作用者;蓝藻(蓝细菌)是吸附和降解石油类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98.
99.
100.
为表征低阶煤颗粒-气/油泡间矿化过程的差异,通过Sutherland理论下固体颗粒进入泡沫产品的总概率(E)和浮选速率常数(k)之间关系,并结合低阶煤颗粒-气/油泡的浮选速率试验,求得了低阶煤颗粒-气/油泡间的诱导时间。浮选实验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捕收剂消耗量下低阶煤-油泡浮选产率均高于低阶煤-气泡浮选产率。诱导时间测试表明,低阶煤颗粒-油泡间的诱导时间(35 ms)要明显低于低阶煤颗粒-气泡间的诱导时间(93 ms)。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油泡表面的疏水性要强于传统浮选气泡表面的疏水性。然而,进一步利用Sutherland理论中固体颗粒进入泡沫产品的总概率和浮选速率常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并结合低阶煤颗粒-气/油泡的浮选速率试验求得的低阶煤颗粒-气/油泡间的诱导时间分别为9.67和8.46 ms,其与诱导时间测试仪分别测量的诱导时间差异很大。这主要是由于在实际浮选过程中气/油泡的上升速度分别为23.26和22.68 cm/s,其远高于2015EZ型诱导时间仪测试过程中气/油泡碰撞速度(2.0 cm/s)。因此,诱导时间理论计算表明气泡-颗粒间的碰撞速度对颗粒-气泡间的诱导时间影响很大。上述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