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3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584篇
电工技术   67篇
综合类   208篇
化学工业   761篇
金属工艺   218篇
机械仪表   103篇
建筑科学   208篇
矿业工程   440篇
能源动力   19篇
轻工业   93篇
水利工程   30篇
石油天然气   141篇
武器工业   1146篇
无线电   4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79篇
冶金工业   131篇
原子能技术   25篇
自动化技术   4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优化爆炸焊接工艺和采用顶柱以及复管加长的方式得到了无缩径和未结合区的爆炸焊接3Cr13Mo/42CrMo复合棒,试验表明,淬火热处理可将复合棒复层硬度提高35%,达到HRC54,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加复合棒的界面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92.
针对自制炸药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巨大,社会影响恶劣的情况,采用红外光谱法(IR)和拉曼光谱法(Raman)等快速检验技术对爆炸现场的遗留物、残留物和抛散物等进行检验、初步定性和来源推断。通过一起自制炸药爆炸事故的现场勘查和物证临场快速检验,实现了对自制炸药主要组分的快速推断和爆炸现场重建,并对爆炸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判定,可为同类爆炸事故现场快速勘验和原因分析提供借鉴,对提升爆炸事故现场勘查效率,实现爆炸事故原因快速认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对查清犯罪事实,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一种新型粉状炸药HFZ炸药的特性落高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本文得出了三个具有实用意义的拟合式,可用于掌握HFZ炸药的撞击感度以及指导配方调节.  相似文献   
94.
为给某穿甲爆破(Armor Piercing High Explosive, APHE)弹优化设计提供参考,运用ANSYS/LS DYNA对某小口径火炮穿甲爆破弹以不同着角、不同着速侵彻不同厚度均质钢靶板的过程进行仿真,得到弹丸穿靶过程中的速度变化规律以及穿靶后的形态、存速和剩余动能等.仿真结果表明:对弹体头部形状和尺寸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弹丸的穿甲性能,其中将弹体头部改为截锥形,弹丸穿靶后剩余动能提高5.3%;弹体头部形状对弹丸穿甲强度也有影响,其中尖锥形最差,截锥形最优;随着着角的增大,弹丸剩余动能越来越小,当着角达到65°时会出现跳弹现象.  相似文献   
95.
低冲击火工解锁螺栓的内弹道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高速导弹级间分离系统的需要,设计了一种楔块式火工解锁螺栓,建立了其作用过程的内弹道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试验测试了这种连接分离机构腔内燃气压力-时间曲线、分离体内筒的位移-时间曲线以及其他性能参数,得到了其分离时间为14.60 ms,分离冲量为1.667 N.s,冲击加速度为3 932g,最大拉伸承载力为21.1 kN.试验结果与内弹道模型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均可反映楔块式火工解锁螺栓的分离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96.
研究添加活性炭载体、活性炭滤层对硫酸盐还原相反应器的启动及硫酸盐还原茵(SRB)在反应器中分布的影响.采用两组平行的经改造的UASB反应器,一组添加活性炭载体并在反应器上部添加活性炭滤层(1^#),一组不添加任何载体(2^#),对比分析硫酸盐还原相反应器启动过程中各分析相的变化、SRB生物相差异及SRB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两组反应器均能成功启动,但1^#启动时间比2^#时间短.1^#形成的颗粒污泥粒径约为1.0-1.2mm,约为2^#的2倍.2^#中仍有部分结构松散的絮状污泥.1^#SRB主要分布在反应器的底部的活性炭载体上和反应器上部的活性炭滤层的下部,而2^#SRB较均匀分布在反应器各部分,因此2^#出水色度差.  相似文献   
97.
Nitro-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 good candidates for developing new insensitive high-energy explosives with low melting points.A new nitro-heterocyclic compound,3,4-dinitropyrazole (DNP),was synthesize...  相似文献   
98.
To solve the difficulty in the explosive welding of corrosion-resistant aluminum and stainless steel tubes, three technologies were proposed after investigating the forming mechanism through experiments. Then, a 3D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systematic simulations in the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ition-layer approach, the coaxial initial assembly of tubes with the top-center-point the detonation, and the systematic study by numerical modeling are the key technologies to make the explosive welding of LF6 aluminum alloy and 1Cr18Ni9Ti stainless steel tubes feasible.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that radial contraction and slope collision through continuous local plastic deformation are necessary for the good bonding of tubes. Stand-off distances between tubes (D1 and D2) and explosives amount (R) have effect on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moving velocity, and bonding of tubes. D1 of 1 mm, D2 of 2 mm, and R of 2/3 are suitable for the explosive welding of LF6-L2-1Cr18Ni9Ti three-layer tubes. The plastic strain and moving velocity of the flyer tube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tand-off distance. More explosives (R2/3) result in the asymmetrical distribution of plastic strain and non-bonding at the end of detonation on the tubes.  相似文献   
99.
In this study,the influence of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on feasibility,efficiency and membrane fouling of slightly polluted surface water treatment by a high concentration PAC-MF bioreactor were invest...  相似文献   
100.
为了保证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的成型,使之在超欠挖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岩壁吊车梁正式开挖前进行了爆破试验,试验结果证明,爆破效果良好,所选取的爆破参数满足岩壁吊车梁开挖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