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5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65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351篇
矿业工程   29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6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paper presents two well-instrumented large-scale field tests of PVD-improved soft soil with vacuum and surcharge preloading, respectively. The two large-scale field tests were conducted adjacent to each other with the same preloa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subsoil (i.e., the ground settlement, the layered settlement, the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subsoil and pore water pressure) under vacuum preloading and equivalent surcharge preloading. Some design methods were verified based on the field data. Cone Penetration Tests (CPT) and Vane Shear Tests (VST) were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improvement effects on subsoil after preload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s compared with surcharge preloading, vacuum preloading mitigated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of the ground. The vacuum pressure transmitted into the soil with a minor loss through the PVD length.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the improvement effects by vacuum preloading and surcharge preloading were similar in terms of influence depth and soil strength based on the in-situ tests.  相似文献   
2.
邓先勇  邹万鑫 《山西建筑》2007,33(1):329-330
结合工程实例,对反吊支架体系的设计进行了介绍,从支架体系的安装、堆载预压、过程监控、支架体系的调整及拆除等环节阐述了支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并对其体系进行了验算,为类似桥梁提供了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3.
絮凝-固化联合法(FSCM)是超高含水率疏浚泥浆(EHW-MS)处理和循环利用的合理选择。然而,面向对填料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的资源化利用情形时,FSCM在固化效率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FSCM的基础上引入低位真空预压技术(VP),对EHW-MS用作路堤填料提出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法——真空预压-絮凝-固化联合法(VP-FSCM),以达到淤泥浆深度脱水、提高固化效率的目的。通过开展一系列室内模型试验,来确定所提出的VP-FSCM的优越性,并探究其处理优势随等效初始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合微观测试手段,分析和论证了VP-FSCM的内在机理和可行性。结果显示,采用VP-FSCM能使试样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最高提高至FSCM的1.65倍,并且强度优势稳定在1.2倍以上。其处理优势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C(A)SH凝胶、钙矾石等水化产物数量及发育程度得到明显提升,进一步填充与密实土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沿海地区的疏浚工程产生了大量疏浚淤泥。为了研究疏浚淤泥的处理方法,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温州地区的疏浚淤泥进行了分级真空预压联合间歇电渗的加固处理,并对间歇通电的时间及间歇逐级加压电渗进行了研究。试验过程中监测了真空压力、电流、排水量和土表的沉降;试验之后,对土体含水率、十字板剪切强度以及电极腐蚀质量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虽然间歇通电时间越长,土体固结效果越好,但是间歇通电时长超过24 h时,土体加固效果开始减弱;然而,电极腐蚀质量和间歇电渗的平均能耗系数却依然与间歇通电时长呈正相关。此外,分级真空预压联合间歇逐级加压电渗法相比于分级真空预压联合间歇电渗法获得了更佳的土体加固效果,并且其电极腐蚀质量和间歇电渗的平均能耗系数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压机组合框架结构的预紧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经典组合结构压机机架的预紧设计在以横梁为刚体的假设下,给出不开缝条件和预紧设计方法,与真实情况不符。在以横梁为弹性体的假设下,给出压机组合框架结构新的不开缝条件,并用温度场迭加法模拟因预紧产生的框架内力。文中采用约束变尺度法建立了确定预紧力和拉杆直径的优化计算模型,算例表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
针对粘土中孔隙水渗流存在起始水力梯度的现象,将考虑起始水力梯度的非Darcy渗流方程引入传统的砂井固结理论对其进行修正,并给出了真空预压下砂井地基固结近似解。探讨起始水力梯度对真空预压下砂井地基固结过程的影响,包括渗流前锋面的运动规律、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变化规律和平均固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存在起始水力梯度,会延缓真空压力的传播,进而影响孔隙水的渗流和整个土层的固结速度。起始水力梯度越大,滞后现象越明显。此外,起始水力梯度的存在将使平均孔隙水压力逐渐趋于某一稳定值,但无法达到真空压力,所以最终平均固结度将小于100%,且其值随起始水力梯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软弱地基上的深基坑开挖一直是基础工程的重难点,关系到边坡稳定、基坑支护成本、桩基的安全等问题。中山港口某项目,占地面积5.3万m2,基坑深约4 m,地处深厚淤泥之上,如何保证基坑开挖以及工程桩的安全成为重难点。经70余天的真空预压处理,场地沉降约1 m,基底上下5 m范围内的淤泥固结成了软塑状的淤泥质土,其承载力等力学性能得到很大提高,使基坑支护工程和土方开挖的难度大大降低。文章以该项目深基坑支护工程为背景,详细论述了真空预压软基处理方法的施工工艺、处理效果以及施工注意事项,其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成功运用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铝合金电阻点焊的接触压力分布及初始导电区域,利用ABAQUS软件建立球面形电极条件下的预压接触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施加不同的电极压力.在可视化模块中得到了各个接触面上接触压力随载荷变化曲线、电极上的轴力分布云图及工件内的有效塑性应变云图.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各接触面上的接触压力分布是不均匀的,电极-工件间的接触压力受电极球形端面轴向应力分布影响;工件间接触压力与材料所处状态有关;随着电极压力的增大,工件间接触半径呈线性增长.说明电阻点焊时可以通过选取不同截面的电极来改善接触压力的分布,进而改变初始导电区域的大小.  相似文献   
9.
真空预压地基处理的加固深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软土处理的需求加大,真空预压处理软土有着比较大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但在真空预压的影响深度方面,目前学术界研究的较少,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文章从土体三维固结出发,分析土体受力不但在微观上的等向受力,在宏观上受到真空压力差的影响,而且真空压力差增加了真空度的影响深度。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现场监测数据,得出真空预压影响深度可以达到排水板底部。  相似文献   
10.
气泡混合轻质土置换高速公路路堤工后沉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杭段)堆载预压处理段路基沉降速率较大断面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置换高速公路路堤为例,采用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及Sjerrum等时e—lgp曲线理论,对置换后地基土体的应力路径变化进行理论分析,地基土处于超固结状态;通过现场实测沉降资料,置换前处理段沉降观测点月沉降量在14mm~18mm,置换后沉降观测点月沉降量在2nm~4mm,沉降速率收敛较快,处理后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减少工后沉降。结果表明,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置换高速公路路堤不仅施工方便,质量容易控制,而且处理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减少软土地基工后沉降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